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极其珍贵的战略金属资源,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多个领域,我们熟悉的iPhone、电动车引擎、激光器、卫星等几乎所有的高科技产品的制作都需用到稀土。
可以说,掌握稀土给供应链的本土化、实现稀土自给自足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欧美多国也一直在为打造稀土“100%国产化”而努力。近日,欧盟、美国又有新动作。
欧美欲实现稀土“100%国产化”?专家:3大阻碍“拦路”
据观察者网消息,9月3日,欧盟委员会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建立一个“原材料联盟”,旨在发展欧盟自身在稀土的提取、加工、回收、精炼和分离方面的能力,使其稀土供应链变得更有韧性。
另外,据美媒9月5日消息,美国政府本周再提出一项新的议案,旨在减少美国稀土对外依赖。新议案与该国此前提出的“2020本土稀土议案”类似,皆为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资助等鼓励手段,在该国建立稀土和其他关键矿物资源的供应链。
从欧美的“新动作”来看,两者都对稀土“100%国产化”有着期待,然而行业专家却给欧美泼了一盆冷水,行业专家分析称,成本、原材料获取渠道、环境问题都是欧美打造独立供应链的最大障碍。
从成本来看,根据2019年美国的一项调研结果,建一个试点稀土加工厂的成本在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之间;建一个全面的稀土加工厂的现在成本要超过1亿美元。从原材料获取途径来看,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稀土储量虽有1400万吨,占世界13%,但由于高昂的开采成本及严格的环保政策,该国的稀土矿开采十分不易,2016年、2017年,美国的稀土产量甚至为零。从环境问题来看,稀土的开采若监管不当,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矿区水源富营养化等。
总的来说,欧美想要实现稀土供应链本土化、关键原材料进行自给自足并非易事。
承担全球90%市场,我国稀土出口已大降69%
欧美在为实现稀土的“100%国产化”而努力,中国却早已实现了稀土的“自给自足”。我国是全球稀土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稀土储量达到4400万吨,在全球总储量的占比约达38%,承担了全球约90%的市场;同时,我国还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业界有一种说法——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足见我国稀土的稀缺性。
除了储量丰富之外,我国稀土先进的技术也是中国稀土的重要产业优势。一方面,我国稀土的分离纯度已超99.9999%,分离冶炼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报道称,中国稀土的分离技术已领先国外5-10年;另一方面,ThREE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稀土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专利申请数量的总和。
可以说,无论是在稀土储量上,还是在稀土元素的处理上,我国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北方稀土董事长赵殿清还曾展望:稀土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的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前景不可限量。
需要知道的是,随着稀土重要性的凸显,近年来我国开始整顿稀土行业,出口减少便是表现之一。根据海关总署8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稀土出口量自年初便开始减少,4月以后变得明显,7月出口量更是跌至162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降69.1%。
文 | 李银苏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审 | 凌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