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月子病得靠月子养”,老人的说法真的对吗?科学避坑远离月子病

“月子病得靠月子养”,老人的说法真的对吗?科学避坑远离月子病

生娃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刚刚晋升为妈妈,坐月子是特别关键的特殊时期,在这42天左右的时间,妈妈要对自己悉心呵护,谨防月子病找上门来。

对于月子病,妈妈们都听长辈说过,如果坐月子不注意,当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可随着年纪增长,就会慢慢有腰酸背痛、怕冷、出虚汗等症状出现,而且没法根治,将伴随女性的一生。

老人们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想要根治月子病,必须得等下一个月子才能养好,“月子病得靠月子养”,这种说法真的对吗?有科学依据吗?

所谓“月子病”到底是啥病?

关于月子病有两个解释。

1)从西医的角度上看,月子病是产褥感染的通俗说法。

产褥感染也就是在生娃之后,出现的细菌感染。

大多是由于产后妈妈的身体抵抗力减弱,细菌进入产道,引发感染,产道、子宫、整个盆腔都会受到侵害。

被感染一般会出现发烧、腹痛、分泌物浑浊而且增多等症状。

不过这些情况多发生在过去,卫生条件极差的年代。现在人们卫生保健意识集体增强,而且医疗条件也大幅度改善,抗生素得到了广泛应用,妈妈们分娩过程也很科学,有配套的处理方式,产褥感染已经非常少见了。


2)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妈妈分娩时,筋骨腠理张开,体质虚弱,内外都空虚,风寒最容易侵入身体内部,而引发的多种后遗症。

这个说法是非常模糊笼统的,老人们所说的腰酸腿疼、乏力、体虚等症状,并不是特定的某种疾病。

也就是说,这些只是表现,但没有任何特异性,不能因这些症状就断言是什么问题。

妇产医生提醒:“月子病得靠月子养”这种说法不靠谱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坐月子的传统。其实坐月子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产后的新妈妈暴露在公开场合,避免产后感染,对妈妈的特意保护。倒也并不是必须要求妈妈躺着、捂着。

对于月子病,如果妈妈不注意防护,无论生育多少胎,要几个宝宝,月子病的症状都是不可能消失的。

想要通过养二胎来把第一胎留下的月子病彻底根除的想法是不靠谱的。

所以,不论是第一胎还是第二胎,妈妈都要学会科学避坑,用科学的方法预防月子病,才能做好产后恢复,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学会科学避坑,这些典型的月子病也会绕道走

1)腰酸腿疼

腰酸的原因:

腰部不适的原因有很多,但都跑不出两个范畴,一个是腰部神经压迫,一个是腰部肌肉劳损。

妈妈怀孕的时候,肚子一天天变大,形体被迫发生很大变化,又不能随意运动,腰部的神经总是处于被压迫的紧绷状态,肌肉也长时间得不到放松,就会腰疼。

宝宝出生以后,要喂奶,要抱宝宝,久坐久卧,劳累是必然的,腰部受力不均匀,就是出现腰酸的主要原因。

腿疼的原因:

从妈妈怀孕开始到分娩结束,孕激素是如同过山车一样剧烈变化,成为一个急剧上升又急剧下降的弧线,这就导致骨关节比平时更加脆弱,出现疼痛不适的几率就高很多。

坐月子期间如果很少下床活动,经常久坐,腿部关节得不到锻炼和恢复,腿疼就容易出现了。

★所以预防腰酸腿疼也很简单,就是产后妈妈要早下床活动,多做运动,不要经常用一个姿势喂奶,不要久坐,喂奶的时候用厚实的垫子给腰部一个有力的支撑,缓解腰部压力,还要适当做些拉伸运动,让腰腿关节得到舒展和锻炼,对恢复更有好处。

2)全身乏力

被广大姐妹们抱怨最多的,是一系列的组合症状,如全身乏力、没精神、身体虚弱、爱出虚汗、心慌气短等,这些症状都说明,妈妈产后抵抗力、免疫力持续下降,没有恢复过来。

原因是由于孕期以及产后活动量骤减、母乳喂养导致睡眠严重缺乏,产后饮食营养没有跟上造成的。

★科学的坐月子,膳食营养一定要保证均衡搭配,不是只喝汤水不进主食,高蛋白的食物应该每顿饭都出现在餐桌上。产后要多运动,积极进行系统性的力量训练、有氧训练。

3)上了年纪脚后跟疼

其实这个症状跟坐月子并没有什么因果联系,女性上了年纪后都会有骨骼缺钙老化、骨质疏松的情况。

★年轻时妈妈多跟宝宝一起晒太阳,补钙,老了之后骨骼状态就要好得多。

总之,妈妈们如果想提高产后生活质量,保持元气满满的身体状态,月子期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休息,就能远离月子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68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