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让孩子喜欢听
1.语言气质。
你的声音品质很重要。有的人声音清脆、透彻,孩子爱听,有的人声音低沉、微哑,认为孩子不爱听,甚至有的家长说我天生就这样的声音,无法改变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只能是充分发掘出自己声音的特质。
比如宋祖英的声音很好听!费玉清的歌声缭缭绕绕送你千里之外。
李谷一的声音,春晚时一曲难忘今宵,不听完这首歌都不算是过年了。
可是有没有想过,阿杜、杨坤的《无所谓》、刀郎的歌,他们的声音怎么样?一样有太多的人喜欢。
周迅的声音,又有多少人喜欢?淘宝带货女王薇娅的声音呢?
我们的声音要去研究,去琢磨,怎样更能配合你的表情、动作、眼神去表情达意,这样的声音孩子就会爱听。
所以声音不在于你的先天条件,而在于你如何呈现。
郭德纲说,相声有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说,你在台上说,台下最后一排观众要能听清你说的每个字,这说明说是可以练的。
家长朋友们,我们可以配合表情、动作、眼神的说,让孩子爱听、喜欢听!
2. 语言节奏。
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打电话时,接通电话的一个“喂”字,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对方说“喂。。。”,觉得有戏,可以儿女情长,还能说几句。如果对方短短的“喂!”你就想赶紧挂掉。
应彩云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人声嘈杂的火车上,一个卖板栗的走过来。如果她也是喊着说,那谁也不会愿意听。
但这个姑娘,一踏进车厢,声音低于嘈杂声,放慢节奏---板栗,新鲜出炉的板栗,美味又美容的板栗。
所有人都安静了,听着这个声音,可当小姑娘走过后又开始嘈杂起来。
这就是语言节奏的魅力,家长朋友在说话时,也可试试低的有节奏的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3. 同一语境,语言气质不变。不同语境,语言气质多变。
在卧室里和在操场上的声音是不同的,在卧室里的声音要温暖、在操场上的声音要干练。
所以,在带孩子运动的时候,声音要高、利落。在卧室里讲故事要轻柔。
但是在同一语境中就不要变。平时跟宝宝说话的声音平和的,可家里来了客人时,声音突然变得柔声柔气,变得你自己都不舒服了,孩子也会感到奇怪,心想:我妈妈今天这是怎么了?
三、让宝定喜欢听,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
让宝宝能认真倾听,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
对宝宝提问,要从易到难,这样才能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低到高。
1.记忆性的提问:这是听完故事后最简单的,如,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思考性的问题:这是两只什么样的鼠爸爸和鼠妈妈?你喜欢它们吗?促使宝宝进行思考。
3.假设性的提问:假如你是鼠爸爸和鼠妈妈,你会怎样爱自己的宝宝呢?
如果您的问题,一味的简单,会让幼儿感到疲劳,不去思考失去兴趣。
如果您的问题,一味的是思考性的问题,孩子也会疲劳。
一般情况下,3岁以内的宝宝,应大多是记忆性的描述性问题,如,问是什么、看到了什么等,有两个思考性的问题为宜。到了6岁多些思考性的问题为宜。
当然,家长朋友们切记不要自己自问自答,这样就没给孩子回答的机会。
提问后也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还要本着孩子答对了表扬,答错了鼓励的原则,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营造良好的听的环境,讲求说话的色彩,有效的提问,会让宝宝能喜欢听、愿意听并有倾听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对问题的思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