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小科普,点亮健康生活。
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钙、铁、磷等营养物质,我们每天都要吃鸡蛋,它可以为人体补充优质蛋白质、保护视力、提高记忆力,对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小编相信,我们家家户户的冰箱里少不了的“存粮”一定有鸡蛋:小孩儿每天早上必要吃鸡蛋;孕妇生养期间必要吃鸡蛋补身体;病人休养离不开鸡蛋;老人牙口不好,吃鸡蛋既有营养又好消化;甚至有些地方的风俗就是吃童子尿煮鸡蛋……
嗯,鸡蛋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鸡蛋吃的多了真的好吗?
随着养生保健文化的兴起,如此平常的鸡蛋,居然有了诸多禁忌,比如:一天只能吃一到两个鸡蛋;蛋黄里面胆固醇最高,扔了别吃;鸡蛋和豆浆不能同时吃……甚至有人搬出了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说,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鸡蛋数量应为一个,如果多吃,患心脏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是一个线性增长,每多吃半个鸡蛋,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8%。
很吓人,对吧?手里的鸡蛋仿佛不香了。
先别担心,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好或者不好,主要看剂量。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在胡扯。那么,吃鸡蛋的“讲究”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属于误区?接下来,小编为您送上靠谱的“吃蛋指南”。
一 比起普通鸡蛋,土鸡蛋更加有营养
错误!
因为一个“土”字,土鸡蛋在很多人心中这就意味着纯天然、绿色无公害,而近几年土鸡蛋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土鸡蛋常常被认为比普通鸡蛋更美味、更营养、更安全。但真相是,土鸡蛋价格更高,容易被仿冒,在安全和营养方面却不一定更好。
而且,现在都是使用饲料去养鸡的,人们就担心饲料饲养的鸡生下的蛋不如土鸡的好,而且两者颜色也不同。但是其实土鸡蛋和普通的鸡蛋营养是差不多的,之所以颜色有所不同,是因为鸡吃的东西及鸡的品种所致,跟营养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 吃生鸡蛋小心染病
正确!
鸡蛋里有细菌。部分细菌是从母鸡卵巢直接进入鸡蛋;部分细菌是后期经蛋壳上的气孔进入鸡蛋。鸡蛋里的细菌常见的有染沙门菌,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通常建议人不要吃生鸡蛋,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认为生鸡蛋不经烹煮,营养素没流失,因此更营养。事实上,未熟透甚至生的鸡蛋,蛋白质没有效转化,消化吸收率远远低于熟鸡蛋;更严重的是,未煮透的鸡蛋,意味着它本身可能带有的沙门氏菌等不能有效杀灭,人体可染病。当然,主张吃全熟鸡蛋,却并不建议把鸡蛋煮得太久“太老”,因会不利于人体吸收,也降低了维生素的利用率。
三 鸡蛋吃多就没营养了,还容易升胆固醇
正确!
再好的食物吃过多,也会对身体不利,同样鸡蛋也是。鸡蛋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一个正常大小的鸡蛋约含胆固醇250毫克,如果吃过多就会导致摄入胆固醇含量大大增加,对健康也很不利。
每天吃鸡蛋的数量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每天吃1个比较好,吃的太多会造成代谢不了的现象;少年和儿童处于长身体阶段,可以每天吃2个鸡蛋;对于青年和中年人,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可以吃2~3个鸡蛋也比较合适;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实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
四 孵鸡鸡蛋更有营养
错误!
有些朋友比较喜欢吃孵鸡鸡蛋,所谓孵鸡鸡蛋,就是没有孵化完全的鸡蛋,有小鸡的雏形。很多人认为里面有鸡肉有蛋,营养价值更高。这个大错特错,因为没有孵化完全的鸡蛋有很多病菌,会导致消化系统出问题。
五 鸡蛋煮着吃最好,少煎炸
正确!
能煮着吃,就不要蒸着吃;能蒸着吃,就不要炒着吃;能炒着吃,就不要煎炸。这是鸡蛋的正确吃饭。
经过油煎炸之后的鸡蛋,往往鸡蛋里面的营养成分都所剩无几了,原本高分子的蛋白质也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糖化蛋白含量会上升到原来的30多倍。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有氧化物和一些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影响很大。这跟摄入人体的高油高盐有关,所以鸡蛋煮着吃是相对最健康的吃法。
另外,我们上了年纪之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退化性疾病,比如腿脚疼痛,膝盖不灵活,血管硬化,老年痴呆等等。如果多补充维生素、豆制品、蛋奶类营养,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平时除了直接食用鸡蛋外,也可以在和面做饼或者煮咸汤时放一些鸡蛋,吃法多样又健康。
健康吃蛋,能吃、会吃、适量吃,能够快速吸收蛋类产品带来的营养,对于预防老年疾病和骨质疏松有良好的帮助。
本账号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均属“问问医生”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号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由本号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问问医生",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