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是法西斯主义的缔造者,再他发动二战时,他第一个想要占领的对象就是波兰。苏联与波兰恰好又是邻国,德国高层害怕德军大举入侵波兰时,苏联会插一手进来,与波兰结成联盟。因此1939年8月2日,希特勒与苏联通信,表示想与苏联签订和平条约。当时苏联才经历了十月革命,与西方各国在意识形态上完全不一样,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生政权不会覆灭。苏德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了苏德条约。在1939年9月1日波兰大部分人民还在熟睡的时,德国法西斯就踏上了波兰的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苏德两国之间都有自己的盘算,只是在波兰问题上达成暂时的一致,非战条约并不能作为双方长期保持和平状态的凭证。希特勒大军在西欧的扩张进行的非常顺利,希特勒并不满足于现状。此时斯大林为了巩固政权,正在清理门户,这是希特勒的入侵提供了舆论支持,在41年夏至希特勒终止非战条约,苏联就成为了德国的入侵对象,苏德双方长达数年的交战开始,这场战争伤亡巨大,是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作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强强对抗,使得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二战中战况最为激烈的一场战役,战争最后是以德国军队的失败而结束。正是因为有了这场苏德之前的较量,彻底击垮了强大的纳粹德国,间接宣告了二战的结局。还有很多人有别的看法, 那就是美国参与二战的意义不大,苏联只要屹立不倒,奋力抵抗,二战德国最后的结局依旧是失败。德军在苏德战场上之所以会战败的原因,恰好就在于苏军最后的奋力抵抗。德国败就败在,低估了自己对手的实力和他们的战斗信念。当时身处绝境中的苏联,高呼着要“保卫苏联母亲”,这无疑燃起了苏联士兵誓死也要保卫祖国的信念,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苏德战争中,在这样一种强大信念的坚持下,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苏联军队的这种顽强作战精神也为他们赢得了前线德军的尊重。因此如果苏联将德国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潭,那德国的失败就几乎被注定了。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很紧密,然而德国在抓住两次大战的空隙时间,抓紧发展自己的机会,综合实力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管是士兵的战斗力上,还是在指挥的效能上,德国都是当前屈指可数的强国。在反法西斯欧洲战场上,德国的步兵,海军实力都超级强,其他国家根本就招架不住他的猛击,一直处于作战的主动方,牵制了交战对方的兵力。哪怕是在德军战败的苏德战场上,想要打击掉德国的一支军队,苏联方面付出的至少是两倍。在苏德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联自己国家的人对苏军都没有信心,都怀疑,他们不能够保住苏联。如果同阵营的其他各国没有牵制德国的兵力,短时间内把苏联变成其在东欧地区的战略部署,那么德军的下一个入侵对象,就关乎世界的最终走向了。
如果当时是德国拿下的苏联,那么英国将很有可能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当初德国在快速拿下法国以后,德国当时就希望英国也能向它服软,能够主动投降流更好。不惜对英国采取很多威慑性的行动。在位置上,德国和英国隔得并不远,可以让德国空军和陆军,更好的进行发挥,若不是苏联国土广袤,坐拥大量资源,德国也不会首先跑那么远,攻打苏联。家门口不愿还有没有占领的土地,且对于德国来说,英国具有的战略意义其实是要大于苏联的。但是苏联如果先被攻下,那么苏联所拥有的大量资源,就可以被德国所拥有,之后转而在去进军英国,就不怕担心资源不足的问题了,更加有利于德国在之后战争中的顺利推进。
我们先来看看,1940年底,德国以及占领了哪些国家。当时的德国真的可以说是横扫欧洲大陆,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地区、奥地利、丹麦、比利时、荷兰、挪威以及法国北部和西部都在其统治之下。除此之外还有半个波兰,除此之外还有半个波兰,包括曾是德国领土的波兰走廊。那时候,美国还秉持着不干涉二战的态度。德国前期几乎毫无败绩,在与英国对战时,针对伦敦的轰炸计划,却让德军几乎丧失信心,英国皇家空军却在战斗中信心大涨,与德军的对战丰富了英国空军的战斗经验,英国空军实力反而有所提升,英国开始夺回制空权,不再完全受制于德国。英军也不再被动挨打,甚至跑到德国去扔炸弹去了。意识到一时半会儿打不下英国,德军就奔着苏联去了,苏联一拿下,再攻打英国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在1941年6月22日这天,德军的地面部队共调派了320万兵力,除此以外还有,好几十万的罗马尼亚部队、匈牙利部队、斯洛伐克部队、意大利部队、芬兰部队,同时从西北两个方向向苏联发动联合进攻。使得苏联的防御线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祸不单行的是,众多苏联占领国在清楚的认识到此时的苏联已经遭到德军的全面入侵之后,开始制造暴乱,以此实现独立。外忧内患之下,德军占领苏联或许是迟早的事情。但美英等国始终如一的相信着苏联可以打败德国,一直不断的向苏联提供支援,硬生生的将战事给拉到了冬天,德军的物资供给出现问题,而且此时的德军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严冬装备,战争一度陷入僵局。苏联很快把握住了机会,采用持久战的战术,不仅打了个翻身仗,还成功的将德军赶出了苏联。事实上,苏联之所以可以获得战争的胜利,同美英等国的倾囊相助有着莫大的关联。
前苏联还是一个整体的时候,国土面积高居世界之首,国境线从亚洲绵延到了东欧。等待着人们开发的区域数量众多,就拿西伯利亚地区来说,相当于苏联领土总面积的70%以上。但因为其极度寒冷的环境并不宜居,使得此地人烟罕至,早期是用来处置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的。而希特勒虽然同苏联进行作战,可是也甚至要蚕食全部的苏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决定攻打苏联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其一,德国想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苏德大战中抢占先机,其二,德国的发展受资源限制已久,第三个方面,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领土和殖民地,最后一个方面,希特勒想凭借拿下苏联,杀杀英国的威风,使英国尽早承认德国的地位。归根结底,德国最想攻打下来的国家其实是英国。
在希特勒原本的计划中,1941年5月中旬就将入侵苏联,但是人算不如天算,4月德国开始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于是只能改期到6月下旬。突发情况让希特勒必须重新修改计划,因为推迟了一段时间,于是他们必须缩短计划中的时间,所以德军把拿下苏联的计划时间改成了两到三个月。由于德军的入侵时间推迟了整整五个星期,让整个行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苏联的寒冬到来之前,德国还没有打下莫斯科。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军连连获胜,但是它进攻的时期已经不是最佳时期了,所以德军一开始便想速战速决,但是苏联的冬天来临了,莫斯科会战中德国也失败了,德国只能在苏联继续打这场持久战,这时候德国又陷入了双线作战的尴尬局面。此时,德军第一要防止英国登录欧洲大陆,并且又要继续攻打苏联,德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虽然德军明面上是被苏联打败的,但是英国的存在始终像一根刺一样,让德国如鲠在喉,因此在二战中,英国也发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
你可能会想问,如果当初德国在攻占法国以后,选择的是先占领英国,那二战的结局是否会就此改变?但我们需要知道德国拿下法国以后,德国军队也是有所损耗的,这时候立即去攻打英国,其实德国也没有那个信心。毕竟当时的英国拥有着强大海军力量,德国在这一方面不敌英国,缺乏必要的海军装备,还有就是德国很缺钱,前文我们也说到,德军选择首先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苏联资源的掠夺。战争资源就是财富,德国当时之所以取消了针对英国的海狮行动,就是因为太穷。第三一点,德军即使穿越了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在遇上英国皇家空军时,也很难成功取胜。所以即使德国当时进攻不是苏联,紧接着就立马进军英国,其取胜的机会也并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其造成的伤亡人数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八十余年。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之中,八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二战却渐渐被人遗忘,所以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应该早日被提上日程。因为某些战犯,试图逃避自己所犯下的罪过。敢于正视历史并不可耻,否认自己犯过的错才是耻辱。在这点上,德国无疑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他们认为,自己国家在二战时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容忽视的。德国每年都会对二战进行纪念,为当年的罪行进行忏悔,对在战争中受害的人民进行道歉,希望世界和平。除了忏悔罪过,反思历史之外, 那些为了国家大义,百姓的福祉而牺牲的人,我们也应该去悼念和铭记。
本文及配图均为趣头条自媒体用户上传,不代表平台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