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砍完苹果砍特斯拉,拼多多还能继续这么拽吗?

砍完苹果砍特斯拉,拼多多还能继续这么拽吗?


都是真货,iPhone便宜800、特斯拉便宜两万你买不买?

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上线一周年,股价翻了几番,在用户日常的口头语境也从拼夕夕摇身变成了拼爹爹,又便宜又好不翻车真香。市值和一线城市份额上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多大的偏见,都能被更大的利益消除。

8月份,汽车销售平台“宜买车”在拼多多上推出了Model 3“万人团购”活动,平台为五名消费者各补贴2万购买Model 3。特斯拉方面迅速公开表示此活动未被授权,但挡不住消费者参与热情,活动也未停止。

一些人认为,拼多多及其平台商家的拼单销售行为尽管并不违法,但毕竟没有获得直营为唯一渠道的品牌方的授权,且在其明确反对后仍一意孤行,拼多多不安规则出牌,打乱了人家的正常销售体系。

特斯拉官方虽然声称,我不卖!但拼多多坚持,我有钱任性。最终特斯拉还是“屈服”了。8月18日,被特斯拉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消费者,已成功提车,并为车辆上险。

01拼多多转战一二线


宣传的口号是“万人团购特斯拉Model 3”,然而能真正参团的只有五人,给予的优惠号称近4万,实际上比特斯拉官方售价仅便宜2万左右。但是,这场活动却不妨碍超过10万人参与围观。

2019年推出“百亿补贴”之后,拼多多及平台商家提供了低于市场价的苹果手机,苹果官方同样声称,未入驻拼多多,但并没有阻止交易。

苹果官方的回应是,拼多多不属于他们的授权经销商,可能会有获得授权的商家入驻,但如果价格太低,用户还是要多加小心。


除了苹果,戴森、Bose、索尼、SKII等不同领域的高溢价品牌与拼多多也是类似关系,他们在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开设了官方旗舰店,并未在拼多多开设,但并不能阻止拼多多在平台上销售这些品牌的产品。

只有特斯拉态度最为强硬,不仅用一纸声明撇清了与团购Model 3活动的关系,还在交付环节直接拒绝收款、交车,几乎一举把事件送上了媒体头条——即便多位法律界人士发声,特斯拉无权拒绝履约,特斯拉嘴上还是“不服输”,要求消费者重新下单购买才行。

特斯拉之所以成为特例,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商品客单价高,降价带来的利润减少比较可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是其直营模式。直营模式意味着品牌商不仅希望卖出商品,而且希望用户来自己官方渠道购买,这样品牌商能与用户零距离互动,不仅增强信任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留下用户的一手信息,避免过度依赖渠道而导致未来营销盲点。所以特斯拉对渠道销售的敏感度可想而知。

不仅特斯拉这一家汽车厂商,今年5月,拼多多曾以“五五折”上线凯迪拉克等30辆汽车,每辆给予10-15万元的大额补贴——这批车起初被凯迪拉克官方“呛声”是翻新货,但后来得知是拼多多与经销商的合作,又补充声明认可了其身份与质量。

一直以来,砍价、浇水、九块九的刻板印象,让很多用户以为拼多多没有品牌货,都是便宜货,所以拼多多希望通过百亿补贴吸引更多中高端用户来拼多多购物,让用户认识到拼多多也有品牌货,卖正品,且正品的价格也能做到比其他平台更低。

从苹果到特斯拉的特卖活动,给拼多多带来的不仅是流量,更有品牌定位的提升。拼多多从去年开始大放血的“百亿补贴”大力推广电子产品等高价商品的销售,试图破圈吸引更多优质用户,打造一个全品类平台。

拼多多是一个流量怪杰,它跟品牌商之间磕磕碰碰,但是并不影响它对消费者的讨好,拼多多自己有钱任性,核心的关键是,大量的用户得到了好处。

第一,不管品牌商同不同意拼多多销售,拼多多奉行的原则是,让用户得益,然后不断获取巨大的流量涌入。部分品牌商的经销渠道广泛,总有经销商希望能大量出货。

第二,无论苹果,还是特斯拉,还是什么凯迪拉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拼多多搅乱了他们的价格体系和销售渠道,但是,毕竟人家那么巨大的市场流量摆在那里,而且是平台自己贴钱,最后都不得不从了拼多多的“耍赖打法”。

第三,拼多多通过对一些知名的流量型品牌进行大量的补贴,一方面是希望获得更多高端的消费者、打入一二线城市、提高人均消费额;另一方,拼多多还想改变自己原来地摊货、假货、山寨的负面形象。

2019年,可以看成是拼多多从五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回归的肇始之年,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需要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但是对想要长期发展的拼多多来说,却是必经之路。

拼多多从地摊、山寨的边缘电商形象开始登堂入室,改换门头。

02真香定律


8月21日拼多多发布2020第二季度财报,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6.832亿,较去年同期的4.832亿增长41%,一年净增2亿。二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户数达5.688亿,较去年同期的3.66亿增长55%,较一季度单季净增8140万;同时,拼多多实现营收121.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2.90亿元增长67%;非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724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4.11亿元大幅收窄。

百亿补贴的推出,提升了部分用户对于拼多多的好感和信任度,不仅拉新,而且帮助拼多多减少了亏损。根据官方宣传,拼多多百亿补贴的商品覆盖超过3万款,品牌包括苹果、戴森、Bose、索尼,以及SKII、LA MER海蓝之谜等市场定价均在千元以上的轻奢品牌。

“我们也在反复思考产品的性价比,比如在平台买了iPhone这样的大件(消费)产品,也会更加有信心购买其他品类产品。”黄峥在一次分享中说道。


为了获得高端用户青睐,拼多多需要付出更高的获客成本。2019年平均每季度的获客成本为162.77亿元,接近2018年平均值的2倍,

资本市场看好拼多多,源于它的快速增长,且认可其用亏损换增长的逻辑。百亿补贴开展以来用户增长尚可,这是否意味着拼多多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且花得足够效率?

2019年10月拼多多申请了“百亿补贴”的商标。很快,聚划算、京东、苏宁纷纷跟进,为自家促销活动打上“百亿补贴”的标签,与拼多多争夺增量用户。

在前两年,如果有谁发送了拼多多砍价链接的,相对会处于朋友圈鄙视链的底端。但是,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农产品还是3C产品,不用转发链接,也不用帮忙砍价,自动进入拼团的小分队,只要达到设定的购买人数就可以发货,对消费者来说,一个等待的周期换来商品的大幅度便宜。

在确保正品行货的情况下,如果真的一辆特斯拉能便宜两万,一部苹果手机能便宜1000块,那就不是什么身份不身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抢到的问题。

这就是真香定律,如果确定了是正品,我为什么要多花钱买一样的东西呢?

首席商业评论部分读者对拼多多的评价是这样的:

一、从3C产品到国际品牌的护肤品,包括农产品等等,基本品质不错,售后也可以。如果多一个电商平台可以货比三家,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情。

二、拼多多在品牌筛选方面下功夫,百亿补贴的手机品牌一定是排名靠前的,正品行货无激活无拆封,而且提供发票。

三、相对于淘宝复杂烧脑的优惠套路来说,拼多多的直降方式,更加简单,有诚意。

四、品牌商为了控制价格体系的规范化,才会声称拼多多是假货。但是不可否认,拼多多也是这些品牌商获取下沉市场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重要流量平台。不乏有极个别的店铺有二手货和翻新货,但是在以消费者是爹的拼多多平台上,这种店铺难以长期存在。

03社交电商的竞争新态势


时至今日,社交电商早已超越了当初拼多多发起的低价、拼团、帮忙砍价这样的低阶模式。拼多多模式不可持续,从小红书到京东再到腾讯体系,社交电商的花样变得丰富多彩,各方大佬还是新秀都意欲分一杯羹,跃跃欲试。

社交电商的基本原理,一是遵循了“人多力量大”,虽然单个力量很弱小,但是数量庞大的“素人”的需求聚集起来,能够让商家让利,用户得到实惠。

第二,社交电商的的扩张机制是“病毒式传播”。诱发用户自主传播,且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传播,不用投放广告即可获得额外的流量与交易。

拼多多利用微信生态圈,让朋友帮忙砍价,通过分享链接可以参与抱团拼购,让价格进一步降低。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可以让平台的用户在短时间内成几何级数增长。但是,缺点同样显而易见,长期的砍价会造成对部分用户的骚扰进而形成抵触心理,另外对部分用户来说玩久了也就心理疲劳,下次就没那么强的动力参与。

一直以来拼多多的挑战有两条:

第一,要逐渐摆脱山寨,假货的品牌认知印象。拼多多的品牌形象需要升级;

第二,要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包括新用户的增长和日活用户的增长,就需要依靠大量的烧钱补贴,获取的用户能够日后在拼多多上持续购买,最终平台的总收入大于补贴才能盈利。

但这套玩法并不是只有拼多多会玩,从腾讯到京东,拼多多的竞争压力不小。

6月10日讯,根据媒体报道,腾讯推送了一篇名为“QQ惠购,邀您内测”的推文,面向内测用户介绍了“QQ惠购”、“QQ群橱窗”以及“直播购物”三项功能。

除了QQ,微信也没闲着。基于微信的巨大流量,在其上搭载的电商更是花样百出。

6月15日, “小鹅拼拼”小程序上线了“群小店”功能。除了小鹅拼拼这样的微信自主电商小程序之外,微信还诞生了大量的第三方电商小程序。而且这些电商小程序可以不断地发展下线的分销商体系,比如说微店、小店、爱库存等等。


2019年9月,京东拼购App更名为“京喜”。京喜是基于京东商家,利用拼购营销工具,通过拼购价及社交玩法,刺激用户多级分享裂变,实现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户转化的一个工具,主打“低价不低质”概念。

拼多多作为社交电商的始作俑者,引起了传统电商巨头的恐慌,对于下沉市场,也吸引力一众新的玩家入场。无论腾讯系还是京东,他们都在利用熟人关系或者陌生人关系(比如说微商就是陌生人关系),以病毒裂变的方式滚起流量的雪球。

拼多多一开始是依赖微信的生态基础爆发的,相对会受制于腾讯。但腾讯一向信奉的是跑马机制,它投资你不代表会永远依赖于某个培育的电商伙伴,它希望看到的是这个赛道上押注的几个玩家能靠自己跑出冠军来。

所以,腾讯投资京东,也投资拼多多,甚至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电商,跟拼多多必然会狭路相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拼多多的玩法被对手学透,拼多多还能获得腾讯爸爸的持续扶持吗?

不过拼多多早已经意识到瓶颈,积极努力实现去腾讯化,不希望高度依赖微信的流量。并且,希望通过不断的提档升级,改写自己原来大路货和山寨货的品牌印象和购买用户结构,通过中高端用户与品牌商家粘合的交易完成良好的造血能力,最终平台实现盈利。

04从苹果到特斯拉,拼多多如何维持品牌商关系?


从苹果到特斯拉,从戴森到索尼,包括其他各类一线流量型品牌,虽然拼多多可以和这些品牌的经销商合作,但超值补贴大概率打乱了这些品牌在全国的价格体系,影响了其他经销商的利益,这是品牌商不希望看到的。

既要是全网最低价,又要拿出正品保证,这是用户喜闻乐见但是让品牌商忧虑的事情。虽然最后这些品牌商都屈从于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流量与知名度,默认了拼多多价格战的“耍赖打法”,但终究是品牌商心中的一根刺。


对拼多多而言,它迫切需要这些品牌来引流,更需要他们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档次,同时又需要通过补贴保证自己的核心价值“低价爆款”。但品牌商之前传统模式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和价格体系,拼多多作为一个门口的野蛮人却要品牌商逐步放弃原来的营销模式,转而投奔拼多多这种卖货逻辑是需要大量教育工作的。

其实品牌商并不是不想降价,但是你拼多多明面上就把价格拉下来,一是让一些品牌觉得“没面子”,自己好像变成低端品牌了,二是经销商看到不乐意了,用户都知道低价了,他们还怎么把仓库里积压的货以相对高价卖出去呢?

拼多多应该想想怎么能既保护品牌商的“面子”,又能向品牌商证明自己的销售能力,这样品牌商才会放心与拼多多合作。

对于品牌商来说,这也是发展中创新者的窘境,原来成就你的不会让你轻易甩掉而拥抱新的模式,当然品牌商也可以考虑用新的子品牌或者新的型号来开辟低价爆款这样的新模式。


05矛盾体拼多多的未来之路

人之本性,既爱虚荣,也爱占便宜。拼多多想要兼顾这两点。但问题是,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又是拼多多与品牌商的矛盾点。从当下来看,拼多多挺进一二线城市,通过对一线品牌的大量补贴来体现自己的身价,这一招无疑是正确的战略。消费者也趋之若鹜,皆大欢喜。但是,拼多多把大门敲开了,能否和品牌商实现共赢才是决定其未来生死的关键。

如果拼多多无法与一线品牌商良好共存,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线品牌正品行货的过气库存倾销平台?这不失为一个方向,但显然不会成为拼多多的主航道,拼多多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矛盾中前行还是在矛盾中沦为二流,拼多多的未来还有很多变数!

参考资料

1、36氪,《“百亿补贴”交卷,拼多多撒钱换来了什么?》,2020年3月

2、21世纪经济报道,《大战落幕!特斯拉“认输”交车,拼多多也不算赢?》,2020年8月19日

3、乱翻书,《拼多多在变相吸收特斯拉的行业势能》,2020年8月19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48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