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很多有关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拼刺刀的场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刀枪剑都是士兵们比较常用的武器。近代热武器战争中,冷兵器逐渐被淘汰,但并未完全消失,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手下的西北军中有一支大刀队,通过以冷制热的战术使鬼子闻之丧胆。八路军和新四军也将大刀作为编制装备,与影视剧作品不同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与日军拼刺刀,往往占不到什么便宜,并未像影视剧作品中那样以一敌十。
不得不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拼刺刀方面,的确实力非常强。可能有读者会有疑问,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战争发生无数起,若要论刀枪剑,或许没有什么敌手。可是,近代战争中的白刃战并未仅仅是刀枪的对决,而主要是以刺刀为主,并且当时主要还是以热武器为主,对拼刺刀技术的训练也是非常少,当时的士兵甚至对手中的步枪都不太熟悉,更不用说刺刀的对拼。
根据记载,日本人拼刺刀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久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二战时期。日式刺刀术也被称为铳剑术,明治维新时日本政府还专门请外国人教授西洋剑术和拼刺,并且与日本的传统剑术相融合,加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平时训练中对士兵的要求极其严苛,因此,日军的刺刀术才有非常大的威力。在二战时期,日本生产近700支刺刀,仅仅从刺刀的生产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当年对其的热爱程度。
许多老兵曾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拼刺刀的能力非常可怕,甚至有时候伤换比可以达到7:1,而这个数据绝对没有危言耸听。二战时期,日军拼刺刀的技术如此强,为何不敢和苏军拼刺刀呢?
首先,看懂日本士兵拼刺刀技术为什么那么强。除笔者已经提到的日本刺刀的历史外,还包括士兵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擅长白刃战,单兵训练中以刺杀训练为主,并且士兵都配有帆布防护带来保护腹部位置。此外,日本军官为能提高士兵的胆量,在新兵训练是都尽可能以活人刺杀训练为主。最后,日本军人当年的伙食也非常好,在体能方面比较强,日本所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枪身相对较长,刺刀的质量也非常好。那么,日军拼刺刀实力如此强,为何不敢与苏军拼刺刀呢?
日军也想与苏联士兵拼刺刀,可是根本没有这个机会。研究近代战争的专家表示:日苏双方的装备不允许白刃战的发生。若是从身高体型来看,苏联人一定要比日本人高大,但是并不意味着拼刺刀要比日军强。日俄战争时期,苏军认为自己的体型高大,日军身材瘦小,完全有拼刺刀的机会。可是,在与日军拼完刺刀后,苏联人便后悔了,高大的身材并没有带来任何优势,在面对训练有素的日军面前,苏军吃了很大亏。
根据记载,1938年7月发生的张鼓峰战役中,苏联军队曾与日本军队有过一次小规模的白刃战。根据苏联解体后的战争数据显示,张鼓峰战役中苏军阵亡792人,而日军仅阵亡526人。此战苏联最终获胜,说明在热武器方面苏联是强于日军的,但从阵亡人数来看却是日军占据优势。在日苏双方的白刃战中,苏军阵亡110人,而日军仅阵亡4人,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二战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强大,根本不会给对手靠近自己的机会。
苏德战争结束后,苏联把军队掉往远东地区,大兵团机械化部队一路高歌猛进,根本没有给日本关东军任何反抗的机会,更不用说发生白刃战的可能性。抗日战争时期,若是中国军队有先进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谁又愿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阵与日军拼刺刀呢?在影视剧作品《雪豹》中曾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周卫国等人与日军拼刺刀,但是期间一直使用步枪,并且说不管日本什么武士道精神,咱们有枪使绝对不用刀。
在白刃战方面,苏军或许想得很明白,自己手里拿的是冲锋枪和机枪,为何要与日本士兵拼刺刀呢?若是日本人敢拿着刀冲过来,苏军绝对不会手软,定是一梭子弹伺候。苏联军队在二战时期基本上已经实现机械化,在战争中基本上都是炮火覆盖,士兵手中的武器也是非常先进,即便是在西线战场中都敢于装备先进的德军硬碰硬,更何况实力较弱的日本陆军。专家:苏军在武器装备上的领先,不允许他们发生白刃战,刺刀对于苏军而言可有可无。反观日本陆军,二战时期日军的海军实力强大,陆军则相对较弱,武器装备与苏军相比相差甚多,仅仅是苏联的坦克兵团和精良的单兵武器装备就要强于日军,再加上先进灵活的战术,日本整体上是要落后于苏军的。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只会与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拼刺刀,与强大的国家只能是拼武器装备。若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能够有美苏的先进装备,谁又会愿意与日本人拼刺刀呢?日本要是敢拿刀冲锋,定将其直接给突突了。革命先辈们都是用血肉之躯与日本士兵对决,他们所付出的牺牲是巨大的,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不知埋下多少铮铮铁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