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为何网友们却在报道评论区纷纷叫好

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为何网友们却在报道评论区纷纷叫好

从2020年年初开始,美国有十几家孔子学院被要求关闭;2020年4月,瑞典关闭了该国最后一家孔子学院;最近,德国关闭了一家孔子学院;印度也宣布将审核与该国七家高校合作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近日,美国又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列为外交使团进行打压。

但是,当新闻报道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时,我们的网友却在报道下的评论区里纷纷叫好。固然,网友们叫好有不了解孔子学院、误解孔子学院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跟孔子学院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西方国家为何要反对、关闭、打压孔子学院?

西方国家反对、关闭、打压孔子学院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如果学了中文,人们更容易通过自己的渠道去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来自中国的商品和中国文化。笔者曾经在国外一家孔子学院工作过两年,当地超市里的中国商品琳琅满目,超市里每天都会播放一些中国歌曲,超市里的电视机售柜里滚动播放的很多都是中国的电影。孔子学院的学员吃穿用度大多都来自于中国,他们观看的是中国的影视剧,他们向往到中国旅游。

第二,孔子学院这十几年发展势头太猛,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孔子学院由几家发展到了近600家孔子学院、1000多所孔子课堂。更关键的是,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还为所在国家培训了大量的本土汉语教师。 这每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就是中国洒下的一颗对中友好的种子。

这些被一些信奉民族主义的外国政客看在眼里,当然会引起他们的警惕、情绪反弹,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政客利用。

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宣称的理由让网友们对孔子学院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据媒体报道,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的理由多是以阻挡中国的文化输出,保卫本国的文化安全为由。最近美国将孔子学院美国中心列为外国使团,理由更是荒谬,有些美国政客认为,中国在利用孔子学院平台在美国收集情报。

面对这些没有根据的指责,再加上网友们对孔子学院的不了解,有些人真的就相信了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工作就是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当然了,至于美国有些政客指责的所谓搜集情报,没有网友会相信。

实际上,自从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一直只有两个

第一个是汉语教学。教学对象大多是汉语基础为零基础或者初级基础的外国人,教学内容以基本的日常交际为主,比如打招呼、问路、买东西、打电话等。

第二个是汉语标准化考试,考试的内容有汉语水平考试、青少年汉语考试、商务汉语考试,主要为外国人到国外的中国企业工作、外国人到中国留学服务。

除此之外,孔子学院还会帮助培训汉语本土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提供中国的教育(留学)信息。

孔子学院以“孔子”命名引发网友们的质疑

孔子学院当初取名,主要是因为孔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而且孔子的形象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再加上孔子的伟大教育家身份,所以当时孔子学院就以“孔子”命了名。实际上,当初以“孔子”命名确实有利于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展工作,但是却也为之后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因为孔子学院的名称,再加上国外媒体的“诱导”,很多网友误以为孔子学院在国外的中心工作就是传输孔子的思想,传输中国文化。

孔子的思想在国内本身就有争议,加之孔子的思想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在这种双重误解下,网友们对孔子学院不感冒甚至反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国内报道西方国家关闭、打压孔子学院的评论区里,对孔子学院中心工作的质疑是网友们叫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孔子学院“非营利的模式运营”引发网友们的质疑

在国际上,孔子学院是以“非营利的模式运营的教育组织”存在的,孔子学院的活动资金由我国政府支出,严格意义上来讲,孔子学院是我国的政府资金机构。孔子学院的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受到了外国人的质疑(你们为什么这么好心?),也遭到了国内网友们的质疑。

因为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背景和非营利的运营模式,很多网友们认为孔子学院是拿着中国纳税人的钱去为外国人免费服务,当然会引起网友们的情绪反弹。

当国外关闭孔子学院的新闻被报道以后,很多网友在评论区下写道:关闭孔子学院,省了纳税人的钱,就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孔子学院已经完成改革,由政府资金改为民营资金,就是对民间质疑的一种回应。

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的宣传策略是导致误解和质疑产生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国际上和国内的宣传策略是有问题的。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明明是汉语教学和汉语标准化考试,孔子学院教师的招聘考试明明是公开、透明的,但是,孔子学院总部和各家孔子学院在对外宣传中,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宣传和报道。

孔子学院偶尔会组织、参与一些文化工作,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除此之外,每年当地学校放寒暑假时会组织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化活动,如书法、中国画、剪纸等活动。

这些活动相对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活动、汉语水平考试等中心工作少得可怜,一年大概也就那么有限的几次,然而,这却是大多数孔院在国外和国内报道的中心和重点。尤其是在国内,我们对孔子学院的了解就是通过这些报道,这怎么不让国人误会并产生质疑呢?

这种偏离中心工作的宣传策略直接导致了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对孔子学院中心工作的误解。人们以为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就是输出中国文化。这种宣传策略导致的结果,当然会引发人们的质疑。

写在后面的话:关于中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反思

首先,在任何时候,文化传播背后依托的是国家实力的强大,如果国家足够强大,在正确的文化传播策略下,强大国家的文化自然而然会被其他国家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还是发展,只有自己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强大,中国文化才会作为一种强国文化被他国心甘情愿地接受。

其次,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的文化商品,让外国人通过他们喜爱的文化商品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文化。李子柒、阿木爷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还有中国优秀高科技社交软件、优秀的中国电影、电视剧等,这些文化商品都在国外受到了广泛欢迎。因此,做好我国的文化商品,让我们的文化商品更具有魅力,让国外的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这或者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文化传播方式。

综上,由于国外势力一些别有用心的误导,再加上孔子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国人对孔子学院的质疑,但是这些质疑却是促进孔子学院改革,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85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