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切腹自杀的历史由来已久,对于这个独特的文化形式,我们大都解读为日本人勇于承担责任,再加上强烈耻文化和武士道文化的加持下,进行的一种激烈的谢罪方式。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全都如此。日本人的切腹自杀,和谢罪之间并不完全等同,在历史上,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日本历史上第一例“切腹”事件,发生在一条天皇时期。永元二年,大盗藤原保辅在将被捕获之际,以刀剖腹,企图自杀。在这个时期,“切腹”不仅不常见,更非武士所独有的行为。
这条最早记载的切腹事件的主人公,甚至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日本武士,竟然仅仅是一名大盗。当然,从后来的口供看来,藤原保辅切腹自杀更非是为了“谢罪”,更多的是担忧会被处以各种可怕的刑罚,而避免逃脱这种宿命的行为。
不过,他的这种行为确实从此开始风靡了整个日本。
镰仓时代,日本本土的战乱频仍,武士之间的战斗自然也越来越频繁。而与此对应的是,切腹事件的记载也越来越多。不过,同样无法等同于人们理解的谢罪行为,而是武士在穷途末路之时,避免死于对方刀下,而自主选择保持自己武士荣耀的方式。
不过很明显,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弊端。
连续多次出现过武士在切腹过程中,因为自杀方式太过婆婆妈妈,导致被对手侮辱性残杀的情况。所以到了后期以及南北朝时代,武士们一般会采用刺心或者自刎的方式来自杀。很明显,相较于前者,后者的优势极为明显。死的虽然未必光荣,但是干脆利落了许多。
然而,一个著名事件的出现,改变了切腹的含义。令人们纷纷重新拾起这种落后的自杀方式。
嘉吉之乱(1441年)当中,谋杀了将军足利义教(就是聪明的一休中的那个将军)的赤松满祐的部将中村单证,在城池即将被幕府的讨伐大军攻陷之时,用最为痛苦的“十文字法”切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后世武士所效法的典范。
不过这依旧和谢罪无关,不过是为了彰显失败者的光荣和志气,而毫无半点承责引咎的意思。
但是,此次事件令切腹这种古老的方式再次火热,并逐渐流行在武士团体当中。毕竟,相较于其他的自杀方式,切腹虽然显得婆婆妈妈拖泥带水不甘不脆,但是却毫无疑问能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对于敌人,对于后代教育,均能起到良好的宣传目的。
但是,经历了礼法洗礼的日本人,觉得此前的切腹自杀太过粗糙,仪式感不够强。另外,私自切腹,对幕府将军的权威提出了挑战,是对幕府的大不敬。其实,包括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随后便逐渐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诸多的改变。例如,事主在切腹之前,一定要向幕府提出申请,递交不少于某千字的请愿书,一定要言辞恳切,表达出自己对幕府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切腹的无限向往。申请被批准之后,还要在切腹前几天戒斋净身。不过此净身仅仅是沐浴而已,千万不要多想。还要准备专用的合乎切腹礼仪的装束以及特制的刀具。刀具不能太长,不便于倒握,因为日本人古时候被称为倭国,身高感人。也不能太短,不然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荣耀。好在当时已经有专门生产切腹用刀的商人,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另外,还有其他的很多礼仪,全部写下来,能形成十几万字的《切腹礼仪之难》,是《切腹礼仪指南》。不过这一套程序下来,确实真的很难。不然你的切腹就不合乎礼仪,失去了切腹的意义。
到了这个时候,切腹礼仪已经有了,那么内在的文化内核还要多彰显一下。毕竟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耀,逼格未免太低,所以就加上了为承担责任而进行谢罪的说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