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西安这座“不塌不知道”的城墙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皇家背景”……

西安这座“不塌不知道”的城墙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皇家背景”……

这几天

西安再次登上了热搜

不过这一次的起因

却是一件大事——

西安有段城墙塌了

8月8日上午9点半左右,相信很多乡党的朋友圈都被这段城墙轰然倒下的视频给刷屏了,心疼扼腕之余,还有很多外地朋友一脸问号:啥城墙?哪个城墙?是不是我看过的那个城墙?

也不怪大家分不清,同样属于明代修建的城墙,广为人知的是现在已经成为景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而这次塌陷的,则是明代秦王府城墙遗址——位于新城广场及周边的土城墙遗址。

作为西安唯一一段残存的土城墙,明秦王府城墙也有着不可小觑的珍贵价值,而这次崩塌的,正是2009年修筑的砖石砌体,根据专家判定,原来的文物主体并没有被破坏,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目前事故原因并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近来连番光顾西安的强降水应是重要原因。

这一次的事故,也将明秦王府再一次拉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这座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藩”的皇城究竟经历过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城墙里的城墙

提起西安城墙,大多数朋友第一反应都是巍然耸立于西安“一环”的西安明城墙,古朴大气青砖铺就,城门洞底下车来人往,让这座古城现代气质与历史底蕴并存,即便是没有来过西安的朋友,也一定曾在各种视频和图片当中见过这巍巍600年间屹立着的城市标志。

*称得上是西安标志的明城墙依旧屹立

这座城墙如今依旧挺立在城市中央,新闻里报道的坍塌城墙,其实是位于“一环里”新城广场的秦王府城墙。

在西安历史上曾有过两位出名的秦王,第一位是唐秦王李世民,而第二位,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而这里的秦王府,就是朱樉曾经的府邸。

*明秦愍王朱樉陵前雕像|西安大府井村

中国古代帝王或多或少都有“长安情结”,出于“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的考虑,朱元璋想着把都城搬到西安来,于是把大将军徐达刚打下来的“奉元路”改名为西安,派长兴侯耿炳文来修城墙,一面给自己最得意的次子朱樉封了秦王,想把这座已经“不当首都好多年”的西北重镇捯饬出个模样。

一捯饬就从洪武三年跨越到了洪武十一年,原来唐代的城墙向着东、北方向各扩建了四分之一,也形成了今天明城墙的基本形态,而已经当了八年秦王的朱樉也终于迈动步子,来西安就藩了。

*新城广场和秦王府城墙遗址

已经拥有了“秦王”这个强者封号的朱樉,自然也要住在符合“天下第一藩王”身份的地方——洪武四年开建的明秦王府,无疑是符合标准的。

秦王府是“前朝后寝”的布局,承运殿、王宫、存心殿、圆殿和日常休息的寝殿后殿自南而北,在中轴线一字排开,布局严整。承运殿作为亲王府城的正殿,依照当时最高等级的宗室宫殿尺寸而建,高九丈九尺九寸,共九间,堪称当时西安城第一豪宅。

根据《陕西通志》记载,秦王府外有土夯“萧墙”,内有砖砌“宫墙”,周长分别达到了4.7公里和2.5公里,内城面积约占西安府城面积的十分之一,外城萧墙内面积约占西安府城面积近四分之一,甚至还有护城河,可以称得上是城中之城了。

秦王府呈南北长方形,南北671米,东西408米,周长2158米,现四墙还残存城墙遗迹。府城的四周原开有四门,分别为,东体仁门、西尊义门、南端礼门、北广智门。

但是朱樉是短命的。修了这么好的大房子,住了没几年就跟随病故没多久的太子一起早登极乐了,享年39岁。而随着一系列变故而来的还有乱七八糟的国家时局,一下没了俩儿子的朱元璋传位太孙朱允炆,燕王朱棣对此不满,发动“靖难之役”……一系列的变故也中断了明代皇帝迁都于此的打算。

*明成祖朱棣最终迁都北京

自此之后,长安虽然失去了再次做首都的机会,却变成了朱樉其后十二代子孙的首府,威震一方。直到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起义,俘获末代秦王朱存枢,历代秦王们在西安270年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明秦王府兴衰史

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当时的秦王朱存枢被俘虏,秦王府成了“大顺皇宫”

1645年,清军入城,将整个西安府城进行了改造,用作八旗军兵驻扎的“满城”,明秦王府内部建筑被肆意破坏拆除,内城改成了八旗教武场,南门“端礼门”也逐渐讹传成了今日的“端履门”

民国时期,明秦王府旧址被称为“王城”或者“皇城”,辛亥革命后,八旗教武场毁于战火,满城也被拆除,民国十年又成了陕西省政府的驻地,冯玉祥拆掉部分内城墙的包砖用于修建督军府,秦王府的砖墙也因此只剩土墙,也成为西安现存的唯一一段土城墙,而今日的“皇城东路”“皇城西路”等地名也流传了下来;

此后的明秦王府一直是陕西军政活动的重地,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以秦王府旧址之上的新城为指挥所,将蒋介石囚禁在新城的黄楼,建国后这里也成了陕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关于是否保留这几个“土堆堆”还引发了广泛争议。时任省长赵伯平认为应予保留。陈毅副总理知道后,亲自打电话制止明秦王府城墙的拆除,最终这些土堆堆得以保留。

*已经用砖保护起来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明“天下第一王城”

随着时间消弭和历史变迁,曾经煊煊赫赫的明秦王府,已经不见踪影,仅剩下数段残垣遗址,它们在文物古迹众多的古城西安,颇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南新街西侧段)

现存遗迹中,南面城墙保存相对较好,东面城墙紧邻皇城东路,有两段保存完整的夯土墙,北门城墙隐藏在居民小区和省政府办公楼间,它们有的被立碑保护,有的开发成了收藏品交易中心,有的旁边开起了烧烤店,与城里生活的每一个人,一起共享着西安城的每一缕阳光和每一场雨雪。

*南新街东侧段

也许是因为这座600年历史的古迹,就在新城广场人们一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它在大家的心中,早已熟悉得失去了存在感,直到这一次的坍塌事件,才让明秦王府再一次回到了大家的视线当中。

*皇城大厦南侧段

*皇城东路南段

2003年,明秦王府城墙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固和维修,相关部门曾于2013年进行防坍塌加固、墙体防风蚀和防雨水冲刷侵蚀加固等技术措施,上层土墙用木板围挡作业,但是这些工作依旧无法破解夯土类文物古迹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

*皇城东路北段

*皇城西路中段

2019年9月,城墙又一次出现了裂痕和漏水的问题,部分墙体也出现了裂缝,墙体东段有零星土块滑落,顶部也出现了塌陷,文物专家第一时间进行了围挡和修复。然而遗憾的是,随着西安近年来雨水天气的增加,坍塌还是发生了。所幸,这次坍塌是2009年为保护明秦王府城墙遗址所建造的砌体,文物本体并无大碍。

*坍塌前的明秦王府南城墙

后续文物排险、修缮工作该如何开展?

延伸阅读

针对这次明秦王府城墙遗址的坍塌险情,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做好相关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另一方面,要编制古建筑抢险方案,及时消除文物险情。

据了解,在坍塌发生的当天,西安文物部门已组织专家组进行勘察会商,对相关城墙保护层进行加固和恢复处理。

按专家组会商意见,在清理北侧坍塌区域坍塌土体及砌块后,将对坍塌区域对应保护砌体进行局部卸荷,勘察渗水范围、深度,并对拆除部位进行临时性防雨、防护措施。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专家王晓勇认为,应借鉴古代沿用的建筑材料、传统工艺和维修程序对明秦王府城墙进行修复,以解决文物的排水渗水、承压等技术问题。同时西安市已开始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风险排查。

来源:新华视点

如今这些城市中饱经沧桑、残破不堪的遗址

很难让人联想起六百年前

那座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大明秦王府

但“天下第一皇城”如今的际遇

也更告诉人们:

文物的保护从来都是任重道远的

这一次坍塌的有惊无险

也足以让更多人意识到

长安城的文物再多

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也希望咱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

可以继续在技术上得到突破

把厚重的人文历史故事

完完整整地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87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