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当娃放狠话时,父母第一反应很关键,家长应培养孩子好的语言习惯

当娃放狠话时,父母第一反应很关键,家长应培养孩子好的语言习惯

作者:晓欢(原创文章,图片源于网络,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编辑:晓欢


许多家长总以童言无忌为万能借口,来掩盖孩子的脏话、狠话。殊不知,家长这是在默许孩子不良语言习惯的膨胀。所以,总是有多数家长反馈,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语言表达能力渐强,他们越来越喜欢把脏话挂在嘴边,并且对家长放狠话的现象还时常出现。

小律从小就倍受父母宠爱,性子有点无法无天。这天,小律看到邻居小女孩雅雅在一个甜筒,小律大声笑道:"你在吃粑粑,粑粑好吃吗?"雅雅听完马上就大哭了起来,并把甜筒塞给了妈妈。

场面一时很是尴尬,小律妈妈让小律道歉,小律却觉得自己没错,妈妈轻轻的拍了两下小律屁股,小律突然喊道:"妈妈是坏妈妈,就会让我认错,我不喜欢妈妈了。"

小律妈妈很是无奈,近来儿子的不良语言习惯已经愈演愈烈了。她开始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所偏差。其实许多家庭都存在着小律这样的孩子,经常性说粗话、狠话却不以为然,甚至发展为一个群体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家长一定要予以了解,才好对症下药。

为何孩子存在不良的语言习惯

1、 孩子处于诅咒敏感期阶段

儿童教育家蒙台棱利的观点中表述了,当孩子处于3-4岁时,语言能力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他渐渐能够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并且试图借用自身的语言力量在周围环境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在日常交流中,他能够发现某些字眼是更能够引起反馈的,例如臭、恶心、死等词汇,所以他更倾向于用这类字眼来吸引家长注意力。在他眼里,这是很有趣的行为,用以验证语言的力量。

当孩子出现这类行为时,可能是陷入了诅咒敏感期,家长就不能过早的给孩子贴上"不文明"的负面标签。要积极引导孩子更好的度过诅咒敏感期。

2、 家长的不良语言习惯在影响

习惯爆粗口的家长,往往就会收获一个有样学样,同样喜欢爆粗口的孩子。不难发现,确实存在许多家长的口头禅是不文明的,而孩子是最喜欢模仿的,特别是对于亲近之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总是不自觉的向其靠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说脏话,不可能是天生自发的行为,多是存在着模仿的源头。所以,文明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长同样要注意避免粗俗的动画片、动漫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3、 试图得到更多的关注度

孩子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个体,有时候家长的漠视,会孩子下意识的说出狠话、脏话强调自己的存在。从而达到吸引家长的关注的目的。

这些狠话多反映孩子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只是孩子将其放大化的用言语呐喊了出来。所以家长要重视对于孩子的陪伴与关怀。这有利于减少孩子不良语言表达的频率。

孩子说脏话、狠话是家长错误的应对方式

1、 打骂孩子

当孩子说脏话和狠话时,家长的情绪肯定是恼怒的。但是,打骂孩子是最错误的选择,只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好情绪,暴力教育是最不可取的。

2、 漠视孩子

孩子时常说脏话狠话,家长却认为这是孩子语言能力的全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觉得有何不妥,认为孩子就是嘴上说说,置之不理。漠视孩子的经常说狠话粗话的小毛病,就会助长孩子不良语言习惯的养成。久而久之,孩子就有说脏话的习惯,动不动就放狠话威胁人的不良习性。

3、 留孩子自我反思

每当有不良语言表达时,家长就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自我反思了,而不是加以指明,合理引导。这样孩子很难自我认识到错误,自我改正。

并且,存在部分孩子,觉得家长的这种方式是对自己的否认,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变得更加猖狂无礼,经常用狠话、脏话来挑衅父母权威。

面对孩子不良语言时,家长第一反应尤为重要

面对爱放狠话,说脏话的孩子,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会对他们的对于自己不良行为的认识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家长要慎重采用处理方式,让惩罚更具有有效性,并且能够让孩子信服。

1、 家长需淡定,不要表露过于在意

早教专家林怡说:"说脏话狠话仅仅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如果我们完全不把它当回事,冷静地面对这种行为,并善加引导,他们觉得说着无趣,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不说了。"

孩子在出生至6岁这一个阶段中,尚未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观念。正如蒙台棱利的认为,孩子前期爱说脏话是出于对于语言力量的探究验证,他们并非是热衷于这件事,相反,对于让他们而言,脏话"吃屎吧"就和"开饭了"没有区别。

反之,家长的过于在意,恰恰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在这一阶段,总是很想要表现自己,获取关注,所以虽然不理解脏话的背后含义,却以说它为趣。家长可以选择在孩子说脏话狠话后,冷漠对待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样的后果,孩子自然而然会认为无趣,减少这种不良语言表达。

2、 给孩子创造文明的语言环境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家长要严格要求自身,纠正自己的语言习惯,给孩子起到讲文明的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家长同样要给孩创造文明的语言环境,过滤掉一些文明指数低,粗暴血腥的动画片,绘本。科普书籍等。

3、 转移孩子对于不良语言的关注度

当家长或是他人在孩子面前意外的道出很多粗话、狠话,孩子出现被这类语言感到好奇,露出了疑惑脸。家长就要做到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并转移孩子对不良语言的关注度。可以刻意提及他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回家就能看到新鲜更新的《熊出没》,宝宝期不期待呀?


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必然是要从小开始培养。家长要关注孩子不良语言行为的出现,并分析情况,及时引导,培养孩子成长为文明懂礼的优秀青年。

(这里是@晓欢谈育儿,在这有最温暖的育儿知识,请想多了解育儿知识的你们多关注、多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83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