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飘在上海的老兵,专注职场信息和家庭孩子教育;今天继续分享孩子的教育信息。有路过的朋友和战友不嫌麻烦的请帮忙点个关注,我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孩子教育话题。
可能有网友会问到,你们那学校怎么这么方便,能让家长天天在幼儿园里带着孩子?这个学校离我家只有300米远,相隔很近也经常去学校玩,所以很多老师都熟悉了,这个学校带幼儿园的,那个时候幼儿园分两个班,小班和大班。我孩子早产,加上小时候经常生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情况都非常了解,所以我们和老师沟通后,老师也还好,当然我们这个前提是不会占有人家资源,也不会干扰学校的工作,希望的结果是将来孩子正式上学不麻烦。不想将来孩子因为上学他自己有委屈,而我们做家长的也跟着郁闷。
很快这个学期结束了,孩子这学期的锻炼,说出来不怕朋友笑话,这个学期他是一个字也没有写,天天跟着玩,有点收获就是会说几个故事,会唱几首儿歌,会画个“球”;更重要的是知道小朋友从小要上学,当学生要听老师的话……。总之这个结果我们能满意,刚放假那几天他还不适应,吃过早饭后,经常问妈妈今天要不要上学。假期里几乎又是天天在家看动画片消磨时间,我们还是叫他再完整的看看《三毛流浪记》,对比一下他这一学期上学有没有收获:重点给孩子介绍三个场景要他记住,一是三毛在外流浪知道,不识字很困难,所以很想念书,而他因为没有家、没有爸妈、又没有钱,所以经常偷偷的扒在学校窗户外看老师讲课;二是三毛在被人收养后,收养的那家人有个小弟弟,每天和他一起上学;三毛念书都认真,成绩也比那个小弟弟好,这是因为三毛抓住了上学的机会,每天都好好学习,没有浪费时间;三是他在外流浪,遇到“小拉里”和“小秃子”两个好朋友,他们能友好相处,相互一起照顾。瞅着孩子高兴的时候介绍三毛的信息给他听,孩子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是能听的懂。我问我的孩子在学校这么长时间有没有最好的小朋友,他还真说出来了一个,就是经常陪他的那个孩子,经常有零食分享给他的;这个回答我更满意了,人的一生中或者某一个时段里,好朋友不在乎多,有一个也可以!这个时间段的孩子意识,只要他认为好的,我们都赞同,成长过程不能是孤独的身影,需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那个假期里我们也特意多次安排两孩子见面。顺便再提一下这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都在一起念书,只是初中后,我的孩子考取了市区一所私立初中,那个孩子则进了附近的公办初中,分开后联系得不多;去年8月,我的孩子在上大学前,他说想去看看儿时的那个伙伴,我们去了他住的村庄,得知他家已经搬走了,听说父母在外搞养殖,而他也在外地一所学校念3+2就读。
假期是短暂的,但是孩子虽然经过了这段时间的锻炼,还是有重要的没有理会,简单的说:作为一个学生必须要按时上学、按时放学,必须要听老师的话,必须要完成作业,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必须友好相处,还有很多必须……。我的孩子一个字没有写,到下半年正式上学了老师布置作业,我们担心他接受不了,也就会造成短期的厌学情绪;我特意问他上课期间有没有听到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他说没有,问他想不想,他说想,直接告诉他,这都是听话的小朋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肯定喜欢,课堂上就会表扬。这段时间就是要告诉他,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课,但是放学了就是要完成作业,第二天上学交给老师检查;而且以后还要考试的,听话的、成绩好的学生老师都会表扬,还可能会发零食吃和发学习用品,学生要是能拿着老师给的零食吃而不用妈妈送那多好看,他听的很入神。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说,孩子早期很喜欢幼儿园,后来真上学就是不愿意去了。我们的经验是孩子早期对幼儿园环境可能没有适应好,也许面对陌生的孩子或者老师有点害怕,或许孩子离开妈妈感觉不安全,对老师的布置任务接受不了等。尤其是完成作业,孩子会经常说不会写,而不完成;因为小,刚开始也不必要太较真,家长可以耐心的教、写给他看,最好最快的办法是让其他孩子来帮忙,一起做作业。还有一些家长经常会说老师上课很严,会用打骂体罚来吓唬孩子,这种话我们没有说过。我们当初是看到自己孩子又瘦又小,也担心他很怕老师,所以一直灌输的是老师“像妈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