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如今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新式教育的传入,也让人们开始逐渐摒弃传统教育中那些糟粕的部分。
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分清界限,有时会不小心掉入误区。
比如很多家长本想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喜欢的绝不强迫。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可并非万事都能“民主”,否则难免会变成打着“民主”的幌子放任孩子。
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孩子若从小没有学会遵守,长大后便会遇到难题。
认识一个孩子,在家从不做家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全由自己做主,父母也不加引导。结果上了幼儿园挑食问题太严重,遵守规则方面与同龄人相比也有明显差距,连带着社交也为难。
01孩子还小,没必要管教?
我们知道,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人能逃过这点。
教育孩子方面到底该严格管教还是放养,很多家长经常感到困惑,其中就在于“度”。
网上“熊孩子”的事件层不出穷,都是由于缺乏父母管教造成的,他们不知道在外面不能和在家一样。
美国有个5岁孩子和妈妈参观艺术馆,趁着妈妈和其他人聊天时,推翻了一座雕像,最终被处罚了13.2万美元。
面对处罚时,这位妈妈还极力为孩子辩解,说孩子还小,不应该受到责备。
中国许多家长也是同样的,孩子还小不懂,难道年纪大了就自然而然懂了吗?任何规则和意识都是需要教育得来的,家长若这样想,就违背孩子生长的规律了。
02当然,管教也不是极端的
不提倡过度放任,也不意味着支持严格管教,这同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中,演员杨烁对的教育方式上了热搜,就被不少网友诟病。
他对儿子的严格已经超出了应当有的范围,从服装、走路速度到姿势等,时常大骂指责,他认为这是中国式父亲应该具备的严厉,希望这样能把儿子教育成一个男子汉。
可节目中孩子的状态已经说明一切了,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紧张害怕,生怕一不小心又惹怒了爸爸。他对爸爸百依百顺,从不表达自己的想法,极其不自信。
通过这两个相反的案例可得知,作为家长,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非常重要,但必须保持在规则的范围内,适当严格也是必要的,但事事剥夺孩子的想法不可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做错了,家长应该耐心教导,告诉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而不是因孩子年纪小就放任不管。
另外,严格和严厉也是有区别的,杨烁那样的教育方式就属于严厉,态度强硬、偏执和武断,严格是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让孩子懂得何为对何为错。
03教育孩子,漏斗法则更适用
那么,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不知大家有没有了解过,郭德纲对儿子郭麒麟的教育方式。
他从小对儿子严格约束,教他懂礼貌、守规则;但孩子大了就很少过问,给郭麒麟充分的自由,甚至连儿子参演了《庆余年》这件事都不知道。
曾有人质疑他对儿子的管教太严格、不民主,郭德纲是这样回应的:
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爹娘,但宠孩子是你自己的事,外面那些人没有义务。因此,小时候我把他骂够了,长大后出去就没有人再骂他了,只有先把孩子管好了,大了他才知道好处。
郭德纲教育孩子的方式就遵守了“漏斗法则”,从小口入,由大口出,先紧后松。
漏斗式教育是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提出的,他认为孩子小时候没有足够成熟的掌控力,因此要给他较少的自由;而年纪增长责任感增强,父母就应该慢慢放手,放宽限制了。
千万不要想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原则必须从小灌输。比如待人接物、行为习惯、遵守规则等等,只有基础打好了,未来才能发展地更好。
04如何做好漏斗式教育?
1)从小培养规则感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这一书中写道: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只管吃草,整片天空和草原都属于它们。然而有一天,有头小牛想闯到外面去,结果碰到了“界限”,这条线上有电,触电后的小牛吓了一跳,它这才知道,原来这世上有不属于它的地方,也有它做不了的事。
孩子就像这头小牛,而家庭就是这片原野。
孩子小时候处于意识发展期,如果父母没有制定规则加以约束,孩子就容易为所欲为,缺乏道德感。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的玩具就据为己有,破坏公共财产。
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孩子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物权意识模糊。但这就更要求家长教导:这是别人的,不可以拿走。
在家里,孩子总喜欢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等妈妈来收拾残局。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帮他收拾是应该的,其实到一定年龄,孩子就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
让孩子在规则中成长,才能避免“触电”。
2)发展天赋要趁早
爱因斯坦曾说过:“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在求知的岁月中,被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
每个孩子都是极具天赋的,而天赋的最佳开发期,就是成长初期。
事实上,儿童的潜能培养也遵循天赋递减原则,如果不及时挖掘和培养,将来天赋就减少或消失了。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并找到孩子的优势面。
比如孩子经常会问“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和下雨”这样的问题,或者唱的歌音阶很准,又或者能很像地模仿小猫小狗的叫声·······
上帝很公平,他让每个孩子都富有才能,关键看父母后期如何发掘。
3)随着孩子成长逐渐交出主动权
前文提到过,教育孩子要遵循“漏斗法则”。
还小的时候认真管教,给孩子树立规矩,但对待10岁以后的孩子就要学会平等尊重。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由稚嫩转向成熟,即将进入青春期,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父母如果还过度干涉,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成长不利。
4)管教不能走严格的极端,必须以爱做结尾
有时过于严格,可能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爱的形式,但对孩子来说就可能不一样了。
他们也许很难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只会担心害怕,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总是不好的、不对的,长此以往导致亲子关系冷淡疏远,孩子心理焦虑、不自信。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用爱和鼓励来指引孩子健康成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尊重和理解孩子,做错了就及时纠正,做好了也要给予鼓励。
管教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因此,请不要吝啬爱的表达!
05写在最后
教育孩子时,家长千万不要陷入到极端。
给孩子过多自由就是放纵,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会容易变得自私任性,没有规矩。
严格要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被迫接受的成长不会快乐。这样的父母要明白,孩子是独立个体,他们有思想,有自己的选择,你的爱可能正在剪掉他的翅膀。
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爱和约束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小时候树立规则,约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长大后调整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做到张弛有度,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发展到极致。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