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红墙下府右街:一条胡同 半座皇城

红墙下府右街:一条胡同 半座皇城

傍晚,来到府右街,红墙肃穆,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有种迫人的气势,毕竟一墙之隔,就是共和国的心脏——中南海。

昨天我们讲了府右街和故宫的渊源,这里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胡同,故宫的灰瓦土石曾在这里存放,明代的特务机构西厂总部设在这里,这里还是皇城的西墙,红墙下藏着无数的传奇。

府右街真正成形,是在民国初年,至今不过百年

百年前,皇父载沣的摄政王府刚刚建好,还没住进去,大清就亡了,城墙随之也拆了,灰厂街和被拆除的技巧营、新开路、三眼井连成一线,成为一条完整的街道。

这王府摄政王一天都没有住过,便改作了北洋政府的国务院,或有成为北平市政府所在地。

民国二年,袁世凯将总统府移入中南海,与新街道合并的灰厂街正好位于总统府的右侧,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名字——府右街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府右街

这里便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今的府右街在过去其实是被一道皇城墙隔开了的,这道皇城墙是什么时候拆的?

其实早在民国初年,为了交通更加顺畅,皇城城墙就从此处率先打开,但也只是开了个豁口,并没有拆掉皇城墙。

府右街的皇城墙口子一开,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等处的皇城墙上也都相继开了豁口。于是便有了我们熟知的地名:南池子、南长街、厂桥等。

南池子大街

当时负责城区建设的是内务部,总长是朱启钤,十分注重保护古都风貌。在开豁口时,他决定仿照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的样式,把几个新开的豁口改建为圆角方券门砖石琉璃门楼。

朱启钤


如今的南池子、南长街的门楼就是那时候建造的,如果不特意说明,人们甚至以为它们从皇城初建时就是那个样子。

但随着新的内务总长齐耀珊上台,皇城的拆除因为他想要用皇城砖修缮大明濠的想法被付诸实践,于是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宽街一带的皇城墙被拆除殆尽,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西安门门楼。

齐耀珊

甚至,在拆除皇城墙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拆卖皇城砖”的恶劣事件,而购买皇城砖的多是政要和各界名流,其中最早提出“拆东、西皇城旧砖修缮大明濠”的时任内务总长齐耀珊的大名,就赫然在列。

胡同里的街心小岛 居民口中的大秤砣

从灰厂街到府右街,长度成为原来的两倍,加之皇城墙的拆除,整条胡同面貌的变化想必也是翻天覆地的。

其实在1978年,府右街还曾扩宽过一次,将原来胡同中段的街心小岛“连根拔起”了。

府右街还有座街心小岛?

是的,不仅有,居民们还给它起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大秤砣”。大秤砣上有杨树林,密密麻麻连成一片;有两个坐北朝南的小院,和中南海隔街相对;甚至北部还有座制碱厂,堪称奇观。

据老街坊回忆,当时附近小学上体育课就曾绕着这个小岛跑过步。

说起街心小岛,这在北京确实少见,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梁思成曾经为西长安街上的双塔寺所画的街心花园效果图,既保护了那两座元代古塔,也保证了城市交通,确实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可惜,这个方案未能施行。


北口摄政王 南口仪亲王

府右街东靠中南海,西依西单商区,可谓占尽地利,从这里走出的名人也不知凡几,最有意思的是胡同南北口分别有过王府。

《1921年北平市全图》中的府右街

之前讲过胡同北口曾是摄政王府,能建在中南海里,可以说是隆宠甚重了;胡同南口其实还有座仪亲王府,这位仪亲王可是清朝最长寿的王爷了。

《1865年北京地理全图》中的仪亲王府

《啸亭续录》载:“仪亲王府在长安街,系耿仲明宅。谨案:王讳永璇,高宗八子,谥曰慎。今其孙贝勒奕絪袭封,府在街北,院宇宏邃林亭尤美。”

永璇是乾隆帝的第八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三月封仪亲王,分府于此。嘉庆四年(1799)去世,谥曰“慎”。

仪亲王府坐北朝南,东部为住宅,西部是花园。现仅存东部住宅部分的两进院,以及西部花园部分的两层楼。

如今的仪亲王府旧址

《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描述了仪亲王府的构造:“一进院南房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带前后廊,绘苏式彩画,柱间带雀替,明间开门。东西耳房各五间,过龙脊筒瓦屋面,绘苏式彩画。北侧大殿五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绘苏式彩画。东西配房各三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绘苏式彩画。二进院后罩楼五间,二层楼,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绘苏式彩画。东西转角耳房各六间,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绘苏式彩画。花园部分围墙尚存,二层楼五间,卷棚歇山顶。”

清末,仪亲王府旧址上建起了邮船部财政部,仪亲王的后人毓祺则是迁到西直门大街路北的祺公府

民国初期曾陆续是銮驾库交通部财政部中央放送局等部门的办公场所。

《1914年北京地图》中的銮驾库和交通部

《1920年北京地图》中的交通部和财政部

《1948年.最新北京市街地图》中的中央放送局

新中国成立后,此处曾作为北京市政府、国家电力公司招待所使用,2000年以后曾大修。

现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管理使用,一般认为,其院内残存的游廊和楼阁是当年仪亲王府花园旧物,可惜很少有人得见。

从张自忠故居到自忠小学 将军故居桃李满园

胡同北段,如今还有一所小学,是以抗日名将张自忠的名字命名的。此前,这座小学所在地其实是张自忠故居,是将军生前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

民国期间,铁狮子胡同有幸被冠以将军的名字,改为张自忠路。那里有着和敬公主府,如今是家宾馆,保存的不错;有着作家欧阳予倩故居,老舍、曹禺、梅兰芳等艺术家常来做客;还曾有段祺瑞临时政府,是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地方。

可以说,张自忠路在整个北京现存的胡同里,不论是历史还是建筑,都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

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1935年初到1937年7月,张自忠将军在北京的居所,其实是在府右街椅子胡同4号

《1936年北平市内外城分区地图》中的椅子胡同

据了解,这里是他1934年购买的房产,原本是北洋军阀总统府侍卫长徐邦杰的住所。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亲率部队在湖北与日军作战,不幸头部中弹,在最后的白刃战中,又被日军刺刀刺中,壮烈牺牲。

战死前,将军对副官留下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就这样,张自忠成了中国抗战牺牲在前线的官阶最高的将领。1943年,周恩来在张自忠将军牺牲三周年之际,给予了张自忠“抗战军人之魂”的高度评价。

张自忠像

抗战胜利后,这座宅院重新回到将军后人张廉云的手中。

为了纪念张自忠将军,他们决定办一所学校,最初学校开在东四五条34号院,但那里毕竟比较狭小,不是长久之计。于是,1948年暑期,搬到了椅子胡同4号院的张自忠故居。学校增开初中班,校名“自忠学校”。

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左三)参加自忠小学活动 北京日报图

北平解放前夕,这里还曾是北平地下党的工作据点。1949年1月中旬,自忠学校里就设立了迎接北平解放委员会。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进城后,来到这里听取汇报、布置工作,欢迎解放军入城的口号就是从这里完成的。

北平解放后,自忠学校曾几度易名,先后叫过北京小学分校、府右街小学、椅子胡同小学、丰盛胡同学校第三部(小学部)、光明小学,1988年又恢复为自忠小学。

就这样,张自忠将军故居,如今桃李满园,这可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正如冯玉祥将军所写的“忱不死”,张自忠将军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这些孩子也将如八九点钟的太阳,照亮我们的未来。



红墙下的传奇并不只这些。


著名演员王刚

就曾给胡同里的中南海邮局写过信,

毛主席亲笔回复了,

这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名女孩骑车从力学胡同冲向府右街

周总理的车子不期而遇,有了刮蹭,

女孩虽无大碍,但吓得够呛,

周总理后派人送了她一件的确良衬衫。


关于府右街,您还知道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黄加佳,北京消失的皇城墙,到底是谁拆的?,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2] 府右街:红墙下的往事,芝麻匠通讯社

[3] 唐功南,曾经槐花飘香的府右街,西城追忆

[4] 苏峰,抗战"活关公"——记张自忠将军与自忠小学,北京观察,2015年

[5]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编,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北京联合出版社


五百年前,新文化街还叫石驸马大街

实验二小 奋斗小学 鲍家街小学 新文化街的这些学校您还记得吗?

实验二小 北京四中 中央音乐学院,新文化街原来这么有名校缘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958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