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国内抗日呼声渐渐高涨。在日军大举向长城进攻的时候,我国抽调精锐部队向长城一线集结。在长城与日军爆发了长城抗战。
长城抗战,郑洞国报必死决心夺回阵地
郑洞国当时是国军第17军2师4旅的指挥官,奉命守卫南天门一线,在这次抗战中,他带领国军将士忍饥挨饿,以弱势装备在南天门一线死死的拖住日军的进攻,使得日军始终不能突破他所在的防线。
当长城别的方向相继失守,师长刘堪自裁报国,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郑洞国脱掉军装抱着必死的决心带领手下部队生生地从日军的手上夺回了阵地。郑洞国是最早一批参与抗战的国军将领之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是通过冒用他人的名字才成功地进入黄埔军校,这才有了长城抗战的一幕。
冒名顶替,成功进入黄埔军校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当时谁也想不到这所学校会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郑洞国也想象不到这所军校后来会是将星云集。但是,这所学校是孙中山创办的。而郑洞国对孙中山敬佩已久。在得知孙中山创办军事学校后,一心想要报国的郑洞国就立马决定一定要进入这所学校。
抱着保家卫国,追随孙中山的想法,郑洞国想方设法筹借钱财,从湖南长沙一路辗转之下终于来到了广州。然而,不幸的是,当郑洞国来到广州的时候黄埔军校的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使得郑洞国无法入学。这可把郑洞国可急坏了。
不过,幸运的是,郑洞国一个名叫黄敖的老乡在考黄埔军校的时候担心自己考不上这所军校,他报考了两次,而且两次都考上了。就这样,郑洞国用黄敖多出的一个名额上了黄埔军校。
造化弄人的是,郑洞国这个假的黄敖与真的黄敖被分在了一个班。好在黄埔军校在知道了郑国洞一心报国才冒名顶替进入黄埔军校的想法之后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让他用郑洞国的名字在黄埔军校继续进修。这也为中国多培养了一个抗日将星。
抗日名将郑洞国
长城抗战只是郑洞国抗日战争经历的一小部分。卢沟桥事变后,郑洞国活跃在抗日战场上,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先后参加了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当第一次远征滇缅失败,部分部队退入印度整训的时候,郑洞国因为在国内战场的优秀表现被调任中国驻印度部队新一军的军长。他没有辜负祖国对他的期望。在他带领下新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当新一军再一次踏上缅甸的领土,郑洞国的威名在国外被传播起来,他带领新一军联合盟军一举收复了缅北地区。
当解放战争爆发的时候,郑洞国脱离国军阵营,在辽沈战役关键时刻起义。此后,郑洞国长期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我国家的统一事业发光发热。
到了1991年的时候,郑洞国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将军走完了他光荣的一生。在他死后被葬入了八宝山公墓。当北京为他召开追悼会的时候,位于海峡对岸的台湾也为他进行了追悼。他是个值得敬佩的英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