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日趋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占世界第一位。据统计,在2000年我国已有11%的人口进入老龄期,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1.3亿,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骨痛病,而女性发病较早且数倍于男性,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0%~70%。
骨质疏松发病机制
1.遗传、种族、环境因素
骨峰值的个体差异50%~80%是由多基因共同决定的,也受环境因素、锻炼、饮食和青春期等的影响。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显示,60%~85%的骨量、50%~75%的骨代谢取决于遗传因素。身材矮小较身材高大的人易发生骨质疏松。不同种族的骨量不尽相同,白种人易发生骨质疏松,黑种人较少发生骨质疏松。社会经济状况不佳人群、长期制动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环境中有毒金属如铅、镉、铝及氟化物和雌激素摄入等均可以影响骨代谢。
2.年龄、性别
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导致的。随着年龄增长,低钙膳食或肠道VitD受体的减少等都可导致钙摄入不足或摄入不良,从而易导致骨质疏松。目前还认为,年龄相关性骨质疏松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进行性损害有关。
3.生活方式
活动量减少人群,如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骨量明显减少。长期大量吸烟对成骨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影响雌激素的代谢,结果是骨量减少。长期吸烟女性的围绝经期比一般人群提前1~2年。此外,酗酒、大量饮用咖啡或过多的碳酸饮料等均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1)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行走都骨痛难忍。约60%骨质疏松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痛,也有些骨质疏松患者常无明显特征性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有骨质疏松改变。
(2)身高变矮
病情严重者可有身高变矮,驼背畸形。女性65岁时比自身最大身高可缩短4cm以上,75岁时短缩达9cm以上。驼背特点是呈弧形,故又称老年圆背,并渐进性加重。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而影响肺功能和消化道功能等。
(3)骨折
轻微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脆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椎、桡骨远端、髋部、U骨外科颈、踝部及第五拓骨基地、肋骨、腓骨等部位。
都说骨质流失和年龄有很大关系,这个小村庄里的老人大都长寿又健康,很多百岁老人骨密度检查都很健康,诀窍也不是因为吃钙片,而是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皮肤产生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质疏松、强壮骨骼。大师表示,他没事了就回去外边走走晒晒太阳,一般情况下,夏天晒15分钟作用,春秋季20-30分钟,冬天会晒半个小时作用,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了。
第二件事:注意内调
除了日常饮食多吃含钙高的食物之外,每天还会坚持摄入营养素能与水分子结合,促进软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缓解关节疼痛。
第三件事:适当运动
保持骨骼的健康,除了补之外,还应该练。建议有关节问题的老人日常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如骑车、游泳或散步,以轻微出汗为宜。村庄里的很多老人,每天还会抽出一个小时时间打太极,风雨无阻。他说人老了心不能老,腿也不能老,日常多活动对身体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