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刚刚在皇帝面前晋升完香妃,转身就将其赐死,老佛爷:我没干过

刚刚在皇帝面前晋升完香妃,转身就将其赐死,老佛爷:我没干过

金庸老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有一段关于香香公主的描写:

那少女头发上、脸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阳光。清军官兵数万对眼光凝望着那少女出神,每个人的心忽然都剧烈跳动起来,不论军官兵士,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的光照之下。两军数万人马箭拔弩张,本来血战一触即发,突然之间,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

香香公主来源于清末明初关于香妃的传说,因为天生带有异香等这些特殊的属性,香妃的传说一时间被演绎的神乎其神,传播甚远。

香香公主

在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中,香妃吸引蝴蝶翩翩起舞的场面成为了经典,琼瑶根据野史小说对香妃的形象加以改编和丰富,让一个敢于行刺乾隆,宁死不屈的维族女子形象深入人心,最后不忍她就这样死去,让她在五阿哥等人的设计和护送下,造成死亡假象,从而彻底从禁锢她的紫禁城脱身。

可是历史上的“香妃”真的有这么波澜壮阔的人生么?

1、香妃与容妃

自从香妃的故事被人们描述的绘声绘色之后,对于香妃原型的追逐就从未停止过,毕竟像香妃这样那么有特点,人生经历又那么精彩跌宕的女子,如果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毕竟有很多的蛛丝马迹可寻。

① 容妃

因为香妃的维族身份,很容易让人们把目光锁定在乾隆唯一的来自回疆的妃子容妃身上。

但是《清史稿》中对于容妃却只有寥寥几句的介绍:“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其他正统文献中对于这位容妃的描述更是少之又少,似乎历史刻意的为她掩去了笔墨似的。

并且从未提及容妃还有其他类似于香妃这样的别称,也没有其身带异香的说法。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人体不可能自带香味,皮肤腺体不具备这种神话似的功能,除非不是人,所以身带异香这样的传说也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想象罢了。

1976年10月,河北遵化清东陵容妃墓台阶前条石被雨水冲塌,地宫通道陷落,考古专家发现地宫内的红漆棺木上用阿拉伯文写着“奉安拉遵名”,这是《古兰经》文,无疑表明了容妃的宗教信仰。

但可惜的是,棺木内并没有容妃的骸骨,而只在棺木西侧发现一具头骨,和一些散落的织物宝石等,经过对头骨的分析,是一位年逾五旬的少数民族女性,这恰恰与史书记载的“容妃和卓氏”相吻合,于是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得到了印证。

② 3处墓地,孰真孰假?

香妃不仅生前故事精彩纷呈,死后也扑朔迷离,光是墓冢就有三个,除了前面说的清东陵的容妃墓,还有北京陶然亭外和新疆喀什也都有“香妃墓”。

陶然亭外的香妃墓上刻有一首凄切哀婉的词: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据说这是乾隆皇帝下令修建的,自从香妃死后常常到这里来凭吊,可见乾隆对香妃的用情之深。

另一处香妃墓远在其家乡喀什,传说是香妃死后乾隆特许将其遗体抬回新疆喀什安葬,不过这种说法随着在容妃墓中头骨的发现就不攻自破了,只能是传说,并不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而经过考证,喀什的香妃墓实际上是香妃的曾祖父的墓地,只不过后来因为香妃的传说而被人们改口称为了“香妃墓”。

喀什香妃墓

2、天生异香,行刺乾隆,太后赐死竟然都是假的?

① 野史故事中的香妃

光绪十八年肖雄的《香娘娘庙》中写到了香妃降生不凡,体有香气,在清末民初关于香妃的各种传说更加的神乎其神和丰富多彩。

传说中香妃是被乾隆掳进宫中,但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乾隆对她百般的好,特许她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得到的新疆瓜果赏赐也是比别的嫔妃多的多,怕她吃不惯,还专门给她配了一位维吾尔族的厨师,怕她想家,还专门修建了宝月楼和回回营,连乾隆几次下江南游玩也都带着香妃,真是捧在手心怕伤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虽然乾隆对香妃那么用心,但是香妃却不太领情,依旧忘不了乾隆给造成的家仇国恨,甚至有一次还用匕首行刺乾隆,如此种种让太后把香妃视做皇家的威胁,最终被赐死。

然而,很遗憾的告诉你,所有这些精彩的故事不过是后世的精彩着墨罢了,历史上真实的容妃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② 因时代而“变脸”的香妃

实际上,“香妃”首先并不是发动叛乱的阿里和卓的女儿,反而帮助清廷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她是新疆喀什噶尔贵族麦赫杜姆·阿扎木第七代后裔,属于“和卓”的另一支系。

身份解释清楚了,那么香妃就该“变脸”了,没有叛乱的背景,于是什么家仇国恨,刺杀皇帝之事就更加无从说起了。

而考究一下当时皇室人员生死的时间线,太后赐死香妃一说就更加是无稽之谈了。

太后比香妃早死了十一年,一个早已经死去的人,又怎么可能下那道赐死香妃的命令呢?

太后不仅没有那么讨厌香妃,相反,“香妃”先后由于太后的旨意,由贵人升为嫔,又晋封为妃,可见太后也是很喜欢这位回疆来的“香妃”。

香妃形象的这一转变在建国后更加趋近于真实的香妃,也许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更加需要香妃以一种决意与清廷抗争的“烈女”形象示人。

3、美丽容颜的追寻

我们都知道郎世宁是活跃在清乾隆时期的一位三品官阶的宫廷画师,他的《香妃戎装像》、《香妃旗装半身像》等为人们追寻香妃的容貌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因为香妃身上的传奇色彩太过浓重,再加上容妃墓被盗实属遗憾,我们无法复原“香妃”容貌,因此,这些画作就变成了香妃研究者们的寻宝地图,总是希望能一睹这位传奇女子的美丽容颜。

但是线索也总是扑朔迷离,这些画作也存在诸多疑点无法自圆其说。

历史的真真假假让我们对于“香妃”容颜的追寻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结尾:

这个迷一样的女人,时至今日在真真假假的片段中我们依旧无法完全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不论是温婉贤淑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容妃,还是那个誓死报忠家国带有奇幻色彩的“香妃”;不论是《清史稿》中寥寥数语的平淡介绍,还是野史小说中揪人心魄的人生抉择,都是人类最美好感情的投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10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