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华晨汽车: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华晨汽车:成也宝马,败也宝马


如何判定一个汽车品牌已经消亡?大抵是从它为世人所遗忘时开始吧......

华晨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若说起宝马,这个豪华品牌三大巨头之一的车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若是说起华晨宝马,总会给人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奇妙感觉。这真的不是偏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华晨宝马车主做出抠标的行为来了。


一个半月,13次上榜被执行人名单


从4月14日到5月28日,华晨控股先后13次上榜被执行人名单,涉及金额超过7000万元;同时,5月22日,华晨控股集团向同为辽宁省省属国企的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出售了2亿股普通股,约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3.96%。

显然,华晨已经通过抛售普通股来换取资金了,一个穷到“砸锅卖铁”的车企,真的就不能怪资本市场对其经营状况提出质疑


可是查看华晨的财务报告,去年一年的成绩也可圈可点,一点都不像个举步维艰的企业:2019年华晨中国利润达到67.62亿元,同比增长16.18%,在国内车市整体下滑之际,华晨能有此作为实属不易。但是,细看其利润来源,会发现整个67.62亿元利润之中,华晨宝马贡献了76.26亿元,也就是说,华晨除去华晨宝马的份额,实际上是亏损了8.64亿元。换言之,离开了华晨宝马的华晨,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赔钱货。


所以,无论华晨宝马能赚多少钱,华晨本身的衰微,才是最大的噩梦。


拿来主义,是没办法造好车的


“保时捷调校的底盘,宝马合作研制的发动机,意大利设计的内外饰,三大资源一整合,这不好车就造出来了......”

缝缝补补确实能造出车来,但绝对造不出好车。依靠着宝马这棵大树固然是能分得荫凉,但再好也终归是别人家的,仅仅依靠宝马淘汰下来的技术发展华晨自己的品牌,无异于将华晨往市场边缘上越推越远,以致于无法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生存下来。


而如今的汽车市场,创新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投入,没有技术积淀,也没有支柱车型,现在的华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誓做国内第一品牌的车企,拿来主义已经耽误华晨太久了。


宝马,还是宝马华晨


只知华晨宝马,而不知华晨中华大有人在。

去年1月,宝马宣布将增加持有华晨宝马股份到75%。这意味着在政策支持合资股比放开后,华晨成为首个被外国资本一脚踢开的本土汽车产业。可在宝马看来,并不打算一直都带着这么个拖油瓶,做一辈子的奶妈。


同时,不仅媒体对华晨有关的新闻不感冒,消费者也鲜少能想起还有这么一个汽车品牌,更让人觉得不解的是,连华晨自身似乎都懒得打广告。与仰融的构建蓝图和祁玉民的站台吆喝不同,接管者阎秉哲几乎不怎么出现在公众场合,即便是行业内重磅的车展活动,都未能瞥见他的身影。其实低调并不是坏事,但是对于时刻徘徊在悬崖边缘的华晨集团而言,这样的不作为,会继而加深自身的窘境


也许华晨崩落之时,有人会将其归咎在阎秉哲的身上,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晨早就祸根深藏。在经历了汽车品牌百花齐放的大时代之后,依旧缺失产品力,又无技术支撑,这样的品牌又怎能不被遗忘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644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