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父母都管不了的孩子,老师就一定能治得了?

父母都管不了的孩子,老师就一定能治得了?

昨天,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母亲在训斥自己的孩子:“你总是不听话,明天让老师好好治一治你。”

当时我心想:连父母自己都管教不了的孩子,老师就一定能治得了?他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吗?

我们常会听到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长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

更有家长去开家长会,回来说自己一直在睡觉,老师废话太多了……

听到他们这样说时,我总是在为那些的孩子担忧,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遇见这么不负责任的爹妈!

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扔给学校,交给老师,什么都不管了,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和学习的问题。

这个观念显然是不正确的!

《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因为无论多好的学校,多优秀的老师,都永远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父母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和学习榜样!

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我们都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以身作则,才能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如果父母只和子女空谈理论、讨论原则,但实际行动不能配合,恐怕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父母的言行举止,某种程度蕴含孩子的灾祸福祉。

寂静老师曾说:“孩子的所有问题,百分之百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

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做智慧、善良、宽厚、懂得感恩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担当,影响孩子的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若想让他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信、优秀的人,就必须要让他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去年夏天,有一个熊孩子在电梯撒尿的视频广为流传。

孩子的妈妈知晓此事后,先是严厉批评了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特意进小区业主群,对大伙道歉。

她先为自家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及自己教育的失职道歉——

随后,这位妈妈还在群里发了一张孩子亲笔写的检讨书:

“我今天在电梯上小便,所以我要对大家说‘对不起’。
我做的这是一件不文明的事情,我做的这件事破坏了小区的环境,也可能让电梯坏掉,给大家带来危险。
我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扔垃圾,不破坏公共物品。请大家监督我并原谅我。接下来我要打扫一个月的电梯卫生,作为补偿。”

事后,每天孩子在其父亲的监督下,打扫电梯,认认真真拖地,认认真真擦厢壁。

熊孩子得到了大家的谅解,网友们一边为母亲通过劳动让孩子承担过失,懂得责任点赞,一边也给知错就改的孩子鼓掌。

做错事,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他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自己要弥补的过失和承担的后果。

孩子在为自己的过错付出过代价后,才会深刻的认识到:以后不能再这样做了。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所谓抱歉,并不是“对不起”三个字,它既包含着对受到伤害者的歉意,也需要承担造成的后果,通过本身的行动,来弥补本身的过错。

犯错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个过程中,父母就是他们最好的导师。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种下责任的种子,并为他插上独立的翅膀。

当孩子做错事,我们在让孩子明白是非原则,建立规则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承担,学会自己去弥补过失,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人生负责。

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

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很认同一句话:别让你今日的行为,成为孩子明日的习惯。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每一位孩子都是模仿着大人的足迹一步一步长大的。

一个孩子未来能否有好的生活习惯,多半是从父母的生活习惯中学来的。

只有“言传”没有“身教”,等于无效。不但无效,而且还会起反作用。

父母,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必须要让自己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让他正向地认知这个世界。

生活中,父母是一个爱干净,把家里收拾得整洁的人,那孩子也会是爱干净、做事有条理的人。

如果父母每天都无节制地玩手机,那么孩子也很容易成为“低头族”。

父母做事磨蹭、爱偷懒,孩子也会成为磨磨蹭蹭的人,做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动手。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毛病,几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孩子身上的每一个好习惯,几乎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督促。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的素质,影响孩子的教养

教养,是评判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水准。一个人总是需要教养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养是一种温良的天性,是有爱有坚持的家教。

孩子的教养都是父母给的,一个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教养,其实反映了父母的素质。

其实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高贵不是出身,而是植根内心的修养,是那种无需提醒的自觉,灵魂深处的教养。

记得曾看过一则很暖的新闻——

地铁上,年轻妈妈怀里抱的孩子睡着了,她怕孩子踢到别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别人的衣服,就用手捧着鞋子。

直到到站下车,她才把手松开。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那么恩典君一定会回答:像这位年轻妈妈那样,公共场合多为他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相信怀里的宝宝也会耳濡目染,长大后会很懂事。

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源自于他的教养,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能够处处为他人考虑,无时无刻把尊重和体谅放在心中。

无数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们往往会忽略,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自己修炼成有素质的人,孩子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

父母的陪伴,影响孩子的幸福感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黄圣依的儿子被问到:“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孤单。”

至于原因,他说:“我习惯了。”

作为一个妈妈,听到一个6、7岁的孩子故作轻松地说出:“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习惯了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真是满满的心疼。

那个假装“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孩子,或许也曾一次次渴望着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只是在一次次失望之后,慢慢放下了内心的那份期待。

他不是真的习惯了孤独,而是早已学着放下心中的渴望。

我们总是想要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给他们报3万块的辅导班,为他们买800万的学区房,却偏偏忽略了,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陪伴孩子。

多少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活成了“孤儿”。

真正的陪伴,不拘泥于时间的长短,也不限制方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陪伴。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哈佛心理学家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每一朵花都有花期,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逆。

用满满的爱去浇灌,陪孩子走过生命最初的每一个重要阶段,让孩子的内心充满爱和温暖。

孩子转眼长大,错过将会是一生的遗憾。

一个好的老师也许会对孩子有3-5年的影响力,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辈子的!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每一位父母都做称职的家长。

请各位家长记住,孩子是你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47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