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是手指尖端指腹凸起的纹路,主要由基因遗传决定,重复率极低,约为150亿分之一,故称“人体身份证”。
由于指纹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指纹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小到手机解屏,大到刑事案件的侦破,指纹技术的成熟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越发重要。其实你知道不,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指纹技术是古人玩剩的。
“签字画押”是古代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场面,但那时所谓的签字画押不是用来指纹比对的,而是作为个人签字的凭证。
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可以接受义务教育,读书写字那是富贵人家的事,所以社会中大多数人是文盲。当时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文书是需要个人亲自签字确认的,但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于是就想出了个办法,就是按手印,用按手印来表示同意或已过目。按手印这个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很快就流行了起来。
指纹技术还运用于机要文件的保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指纹技术运用于保密措施的国家,先秦时期人们就用印章或指纹作为机密文件的封存物。 当时文书主要是写在竹简上的,先将竹简卷起来,然后用黏土封存,最后在盖上印章或手指印,如果文件被人偷看势必会破坏黏土上的指纹,要想伪造完好的样子就得重新盖上指印,由于没有人的指纹是一样的,只要对比一下就知道真伪了。
指纹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很广泛,除了政府文件、日常的借据、房契等,还用于刑事案件审判中,犯人一旦签字画押,就表示认罪。问题来了,在古代没有指纹识别器,为何还要犯人画押?
《封珍式-穴盗》中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这是最早的用指纹破案的记录,可见在秦朝人们就懂得了指纹对比,还将它应用于破案。
古人很早就通过对大众指纹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将指纹分为“斗”和“箕”两种。“斗”是漩涡型指纹,呈螺旋状,“箕”是流状指纹,通过分析指纹的节点,形态,再一对比,就不难得出结果了。何况画押时还有专人在旁监督,以确保指纹的完整度和辨识度。
当时,虽然主要靠肉眼识别,精准度没有现代的指纹识别器高,但作为侦破手段已经相当靠谱了,所以犯人想不认账,也是很难的。
后来为了避免有些极端的犯人剑走偏锋,将印指纹的那根手指砍掉,所以直接变成印整只手或整只脚,因为总不会有人愿意牺牲那么大吧?
虽说指纹技术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技术,但我们的先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应用了,是不是特别佩服古人的智慧?实践也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不然不会在现代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
古人留给我们的技术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封珍式-穴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