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渝昆高铁建设,提升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支持川滇黔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近日,有关《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诸如云南等西部开发的前沿省份再次推上热潮。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在全国呈现为典型的“732”格局,即国土总面积约占全国的7/10,人口约占全国的3/10,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10。
20年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内陆经济带。20年间,高光下的轨迹清晰可辨,那个昔日封闭落后的西部,正向着更加壮丽的蓝海扬帆起航。
第一产业“易主”
如今的西部,就产业结构来看,已基本实现农业地区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反之。
例如,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6136亿元提高至2019年的7.8万亿元,增长近12倍(同期全国8.4倍),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5%提高至20%,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其中,云南由812亿元增长至7962亿元,增长近9倍。
值得一提的是,号称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的烟草制品业,长期以来都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接近1/3。2016年,云南卷烟工商库存更是达到顶峰687万箱。
然而,受近年来烟草业“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调控方针,云南烟草制品业的增速已明显步入休眠期,低位徘徊、甚至偶有下滑。
令人庆幸的是,随着澜沧江与金沙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投产、水电铝和水电硅等载能产业发展,云南省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得以快速增长,2019年,用电量高达181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5%。
再者,受“云电东送”的红利加持,加之中缅油气管道投产、安宁炼油项目建成等因素,全省能源产业2019年增加值已达1300亿元,已然成为云南新一代霸主。
“觉醒”奋发
二十年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由1.58万亿元提升至20.52万亿元,增长约12倍,同期全国增长10倍。其中,贵州以17倍的增长高居全国第一,云南以11倍的增长排名西部第九、全国第十六。
令人惋惜的是,在过去的20年黄金发展期中,云南总体经济增长却表现缓慢,甚至前十年出现了增速滞缓问题。
1999至2002年,云南经济总量仅次于四川和广西,排在西部地区第三、全国前二十位。2003年则被陕西赶超(西部第四、全国第二十二),2005年又被内蒙古、重庆赶超,2008年至2013年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六、全国第二十四的位置。
但随着八大重点产业、“能通全通”工程、“三张牌”和数字经济等政策举措的推动下,一直沉睡的云南经济终于于近年有了大幅提速。其中,2017至2018年云南以9.5%、8.9%的增速居全国第三位、2019年则以8.1%的增速居全国第二位(与西藏并列)。
速度的提升自然也带动了排位的攀升。2017年,云南经济总量赶超内蒙古,次年又超广西,排名升至西部第四、全国第十八。
值得一提的是,20年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约20%,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约3个百分点。其中,云南年均增速为19.5%,排名西部第八位。2015年以来,在“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滇中引水等水利建设、精准脱贫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等拉动下,云南固投增速高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幺九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