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象# #旅游那些事儿# #囧西游# #出差见闻# #工作那点事儿#
接上篇,继续讲。根据进度,今天到了讲第四篇章了。
第四篇 工作中的尬事
到印度的第二天早上,跟本地同事约了时间,在酒店大堂见。于是吃完早餐,我带了包饼干就去大堂了。之后坐上了他租的车(前面讲过了这个司机带我逛街的故事了),去见客户去了。因为是租的那种便宜的铃木,当时好像中国也比较流行长安铃木,所以我就问这车是不是中国产的,我同事看了我一眼,那表情我到现在都记着,好像在说“难道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产的吗?”,我确实也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好奇,问一下而已。然后我同事说,这是印度产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他好像说是TATA产的,TATA在印度的地位感觉像韩国的三星,没听说过的可以自行搜索看看。
我随便一个问题,就招来异样眼光,所以想想现在的印度反对中国产品,这个在提法在印度有市场,应该也不足为奇了。
从酒店到客户的地方,开车不到30分钟。在快到客户地址的时候,就是一条窄窄的路,虽然不荒凉,但路两边的建筑基本就比中国农村那些已经不多见的破旧的土坯房子好不了多少。路尽头的拐弯处的墙上刷写着一个大大的Clinic,旁边是一个指示方向的箭头。每次看到这个指示牌,我就知道要到地方了。
上午跟客户简单打了个招呼,认识一下,就开始工作了。快到中午饭点的时候,我同事过来喊我一起吃饭。还记得我说早上出门带了饼干吗?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因为我谨记国内同事的告诫,所以就跟他说,我从来不吃午餐,这一袋饼干就够了。后来,我在印度7、8天,我同事再也没有叫我一起吃午餐。完美!
我有同事去印度,整个出差期间都在酒店吃饭,临回国之际,当地同事请吃饭,结果当时没有什么,第二天回国,回国后连烧三天!具体什么原因发烧我不清楚,但据说就是喝了饭店的瓶装水——没封口的瓶装水——知识点,不了解的,请复习前面码的文字。
可能我有点以偏概全了,但我没有任何污名化印度本地餐厅的意思,我只是事实就是的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如果这不是卫生问题,也可能这就是中国所说的水土不服吧。我以前出差到中国的某个地区时,吃了一个月的牛肉拉面、炮仗面和拉条子,因为天天吃大饭店太贵,尝试过多个小饭店,没有一个不闹肚子的,这是我的出差历史中,比较悲催的一个时间段,欣慰的是,这个时间段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
谁了解印度哪些餐厅安全,可以罗列一下,让其他去印度的人享受一下印度美食。
在印度的这段时间比较忙,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9点多从酒店出来,晚上9点多回到酒店(相当于中国的半夜),都是同一辆车同一个司机接送,也没有过周末。因为每天回酒店比较晚,所以这期间跟家里人也没有怎么联系,也没有跟同事一起吃饭。
有一天晚上跟同事回酒店的时候,同事委婉表达了想请我吃晚餐,但每天又很晚才下班,所以有点遗憾。天啦撸——我赶紧迅速终结了这个话题,告诉他我在酒店吃晚餐也挺好。所以,我在印度期间,每天的早餐和晚餐都是在同一个自助餐厅,只不过早餐是房费含的,晚餐是单独付费的,印象里好像30多美元一位。不过从来没有在晚餐的时候,在这个餐厅碰到过我同事,也不知道他都去什么地方吃饭的,当然酒店里的餐厅也好几个。
我是不是很专一?连餐厅都只去一个————其实只是因为我足够“矫情”,我去第一个餐厅,没有吃坏肚子,那就继续吃,虽然我同事说酒店餐厅基本是安全的,但我不想再做一次测试,换酒店的另一个餐厅去冒险!
客户的门口有一个保安,大概1.65米的样子,小伙子黑瘦黑瘦的,是那种弱不禁风的瘦,稍微有点驼背,黑眼圈特别重。不过要声明一点,印度人的黑眼圈应该不是熬夜造成的,因为好像大多数印度人都有很重的黑眼圈,我们同事租的那个车的司机也是很重的黑眼圈,也是很瘦,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个交警,也是很重的黑眼圈,很瘦,我同事的黑眼圈稍微好一点,也不瘦。每次来到客户这里,那个小伙子都不言语,就是看着我笑。
图文无关,彼小伙不是此小伙
不过有一天,我同事忙别的去了,我是一个人去客户那里的。下车后,那个保安小伙子突然冲我走过来,嘴里巴拉巴拉说着一大堆话,不过都是当地语言,我也听不懂,不知道他要干吗,只是感觉有一阵莫名的恐惧感向我袭来。我本能地一边后退,一边跟他说我听不懂他的话,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最后还是司机过来帮我解了围,司机跟我说,他想跟我走,跟我去中国,做什么都行,让我一定要走的时候带上他。我让司机告诉他,我不懂他的语言,他也不懂我的语言,没有办法跟他交流,而且我在中国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家里没有佣人,而且估计他也没有护照,没有办法帮到他。那个小伙子听完司机的解释后,又微笑着默默回原来的位置了。
印度的这个客户,在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外面看上去感觉比中国工地上搭建的临时板房好不了多少,只是多了一些招牌而已。第一天刚到,跟客户打招呼时,客户让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了一杯茶水,我立马想起了国内同事的告诫,于是说了谢谢,但并没有喝。那个送茶的工作人员,看样子应该是佣人(佣人在印度非常普遍)。她是一个黑黑的中年妇女,对所有人都毕恭毕敬,送茶的时候双手托起托盘,感觉更像是敬酒。那茶水颜色非常深,感觉很酽,比中国的老红汤颜色还要深,不知道是不是跟锡兰红茶有相似的工艺。我也是这天才知道,原来印度也是产茶叶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逛街的时候买了两包茶叶的原因(哎,又跟前面写过的故事呼应上了!)。
插播一条,我听我国内的同事说,我们以前在印度的一个大脑袋(黑话,就是头儿的意思),他家不到10口人,但佣人有十15个,因为这15人是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在这家做佣人,包吃包住,但薪水很低,是不是能上学我就不知道了。插播完毕。
跟我配合工作的客户,主要是一位女士,她人很好,英文我也基本能听懂,不过仅限于这一人,其他客户的英文,我真的只能听懂20%。其中一个壮壮的黑肤色的小伙子,他的英文我能听懂多少,不能用百分比来说,因为他说一段话,我听懂的字用一只手都数的过来。所以基本上,我跟客户交流的时候,都是客户用英文说完,那位女士再用英文给我翻译一遍,你说尴尬不尴尬!我只能一遍遍地解释,说自己英文不好,虽然这确实也是实际情况。
我的客户没有这么潮,没有这么白
跟我一起出差的同事,英文发音还不错(比印度电影的水平稍差一丢丢),我们交谈基本上没有问题。不过跟另外一个本地同事通电话时,我也是一脸懵,于是再次出现了尴尬的一幕:电话那头的同事用英文哇啦哇啦讲一遍,跟我一起的同事再用英文给我翻译一遍。重度印度口音的英文,对我造成了深深的伤害,我到现在都深深地惧怕,甚至以听印度口音就莫名紧张,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离开闭上了。后来还有一次在国内跟印度人电话联系(就是刚才说的那位电话另一头的同事),我也是不得不把电话开免提,再叫上另外一个听得懂印度口音的同事帮忙翻译。。。公司雇佣我的性价比,好像有点低,感谢公司对我的容忍!
是不是对印度魔性口音的英语感觉很好奇,有没有想了解一下?这么说吧,《奇葩说》你们看过吧?里面有个欧阳超,警察,英文相当不错,重点是欧阳超会讲印度口音英语,大家赶紧去听,欧阳超的印度英语模仿的很好,但他模仿的那些,已经是口音比较轻的了。怎么样?形象吗?找到参照物了吗?
我发这个印度系列小作文的时候,专门去欧阳超的账号下留言,说:超哥,你可以关注一下我,我马上要写印度小作文了,给你讲好听的印度故事。超哥情商就是比我高,没有关注我,巧妙地鄙视了我,还让我不那么难过。不信?请看下图,还带日期呢,不信可以去超哥账号下看。
超哥,我够意思吧?虽然被你鄙视了,但我还是喊大家粉你啦
前面说过,我在印度这边是不吃午餐的,一般吃点自己从国内带的饼干,喝点空运直达的高奢农夫山泉,当然,也有一天是从酒店带的面包(我前面应该讲过了吧?我也懵了。非专业“作家”就是不行,写都后面,忘记前面!)。有一天,客户中午来的早,我们就聊了会天,就是我买茶叶的第二天,还聊了我的购物经历,那位女士还夸我真会买,茶叶和珍珠是特产,哈哈哈,不小心被夸了一次。我还想跟她确认一下,我买东西的价格,是不是被黑了,她都没听我说完价格,就说不要在乎价钱,那是礼物!这想法真好,受教了。理工男们,都学习起来吧!
我们还聊到了汇率、钱币、购买力,我把钱包里的一块钱人民币纸币拿出来,本来想送他们做礼物,不是贿赂(金额太小),就是纯粹作为外国货币的一种纪念,但她没有收。我们还聊到了电视,让我惊奇的是,他们几个人家里都没有电视,看电视只能在公司看。这多少还是让我吃了一惊,这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他们是有正常工作的,家里居然没有电视。在中国,哪怕贫困山区,我想没有电视的人家估计也不多了吧!看来,印度还真是跟中国有不少差距的。
Look!我答应你们的,从侧面了解一下印度工薪阶层的收入情况,我做到了!
印度客户那里墙上挂的电视是液晶或LED的,不是这种
我每天下班比较晚,晚上还要写一下工作汇报(还在试用期呢),所以回酒店基本看电视比较少,偶尔看一下而已。工作期间,在客户那里,倒是也看过一会电视。印度的影视节目,歌舞是必须的,而且时长比较长,这个好像中国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从中国比较火的印度电影中也能看出一二。不过我还是观察到了一点,印度的女明星好像白人居多,而且美白广告不少,由此可见,印度人也是喜欢白肤色的。在客户公司看电视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个白人做的美白产品广告,我跟客户问,这个广告明星是印度的top star吗?她说是。顶级明星的广告费应该是最贵的,再次印证了美白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前两天刚看到一个新闻标题,夸超模何穗的皮肤比白种人都白。我在一些新闻里看到,美白产品在非洲也非常受欢迎。看来,全世界的流行文化/审美,都是趋于白色皮肤的。
我曾经还给印度客户尝了一下来自中国的梳打饼干,对了,前面忘记说了,我还带了干脆面,他们对这个干脆面报以惊奇的目光,他们居然没有见过!那位女士说,她很喜欢中国的面条,可惜她不会做。我跟她讲了手工面大概怎么做,看表情,估计她的接受程度,跟我回家加工印度小饼的情况差不多(都是中学老师教的好,我又呼应了一次前述内容!)。他们非常羡慕中国的火车,尤其是高铁,说中国是发达国家,印度是发展中国家(这跟印度媒体中爆棚的自信不太相符啊!难道是客户在我面前比较谦虚?还是印度只有最近一两年才信心爆棚?)。我们还聊到了水果和果汁,我提到了芒果汁、西瓜汁,没想到,这个话题让我胆战心惊地后悔了接近30个小时......
下次继续更新“第四篇 工作中的尬事”。第四篇有点长,分成了两次更新,不知道我太啰嗦了,还是故事太精彩了?
下次接着更新!我会尽快的。女声说“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就算没人来为我鼓掌”,就算没有人看,我也会写完的~~~~
----------------未完待续------------------
喜欢的可以在评论里怒赞,些许批评也是允许的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