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庭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由父母带着孩子探寻方向。很多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指路灯,总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比如回答孩子的“我能玩手机吗?”这个问题时,不同的回答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妈妈,我可以玩手机吗?”不同的回答方式,造就孩子不同的思维
爱玩和好奇心强是孩子的特性,喜欢提问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强的一大表现,比如逛超市时,好奇心强的孩子一定不会放过认识新事物的大好机会。看到苹果问“为什么苹果不长毛?”看到鱼就说“为什么它们没有脚?”……
孩子的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虽说属于科普知识,但总是让家长们哑口无言,无法回应。但很多时候,对于孩子一些普通的提问,家长们也是含糊回答。
当孩子提出的“我能玩手机吗?”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家长的回复仅限于“能”或“不能”。
这样的交流实际上属于“低质量交流”——家长没有借此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的回复不能引发孩子的思考。
家长不同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思维。
聪明的家长总是借着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启发孩子,不妨看看这个由犹太人家长发明的“海沃塔沟通法”。
“海沃塔沟通法”是什么?
“海沃塔(Havruta)”可以理解为中文的“伙伴关系”,这一沟通法是后人从犹太精英家庭教育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有目的和意识的沟通方式。
即聊天双方通过对话、提问、回答或讨论来研究问题,从而让孩子得到启发,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扎克伯格谈及母亲的教育,最感谢的就是母亲用了这样的沟通方式和他交流。
例如这个场景:孩子的玩具被朋友弄坏了很难过,哭着将事情经过告诉妈妈“我不给彤彤,她非要抢,我一拉她一扯就坏掉了”。
大多数家长可能会说“坏了就再买一个”这样的话,而懂得用海沃塔沟通法的家长会第一时间接受孩子的情绪,并给予安慰——“是不是你最喜欢的那个芭比娃娃?那你现在一定很伤心”;
再问孩子事情原委,和孩子一起探索问题——“为什么彤彤会抢你的娃娃呢?”,接着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如果你是彤彤,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娃娃呢?”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同时给孩子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更好地锻炼了思维能力,这样的回答才对孩子有帮助呀!
怎样掌握“海沃塔沟通法”
1.倾听孩子的内心
“海沃塔沟通法”的第一步就是去倾听孩子的内心,鼓励孩子说出真实想法,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机时,让孩子说出手机好玩在哪?想玩什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想玩?家长愿意听孩子讲,孩子自然就会喜欢表达。
2.多探索多聚焦
和孩子聊天,家长们不能敷衍,让话题因自己的简短回复停止,而是通过“往返”双方面的交流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孩子想玩手机,家长可以问孩子“你的同学也喜欢玩手机吗?他们为什么喜欢玩?”等,让孩子找出自己的玩手机的理由和依据,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3.与孩子“争辩”
与普通的沟通不同的是,海沃塔沟通法更注重亲子间的平等。
父母不会以家长的身份作为“根据”与孩子聊天,而是通过不断地问“为什么”与孩子“争辩”,让孩子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可取的,在这个“争辩”中诱导孩子不断深入思考,学会多方面佐证自己的观点。
和孩子沟通讲究方法,这个“海沃塔沟通法”适合所有家长,家长们不妨现在学起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启发孩子思考!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想玩手机时,你是怎么做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