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非洲贫民窟里的孤儿,就像是在走钢丝,疾病、食不果腹、无家可归

非洲贫民窟里的孤儿,就像是在走钢丝,疾病、食不果腹、无家可归

非洲贫民窟里的孤儿,就像是在走钢丝,疾病、食不果腹、无家可归

非洲之旅 儿童与青年的教育问题是肯尼亚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肯尼亚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肯尼亚63%的人口为青年,青年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个东非大国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而贫困及弱势群体的教育则是提高肯尼亚青年整体素质的关键一环。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内罗毕300万人口中,60%居住在贫民窟,他们中约1/3为儿童。教育资源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的就业,制约他们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居住在贫民窟的15~24岁的青年中,50%的男孩和80%的女孩没有工作,而其余有工作的青年中,60%的人是临时工,挣得贫困线上下的薪资,勉强维持生活。

为改变这一现状,肯尼亚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10年肯尼亚GDP的6.7%用于发展教育事业,这样的努力让肯尼亚小学净入学率从1999年的62%提高到200年的83%。

然而要彻底改变贫民窟里孩子们的命运,肯尼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饱安全、教育、就业,无一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之路就从贫民窟里的每一天开始。

思博古翁小学的负责人告诉我,学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硬件设施不足,资金匮乏也无法保证足质足量的师资队伍。然而即使苦难重重,学校仍然希望学生们在校园里能够找到快乐,感受到爱与希望,就像校门上的标语那样othing but the best”。他们拥有的很少,但强大而坚定的信念却支持他们路走下去。

当我即将离开思博吉翁小学时,孩子们正在练习体操,他们相互配合彼此扶持,摆出一个高难度的造型。在这群孩子旁边,一位体育老师正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保护她练习走钢丝,小女孩屏息凝神,老师关爱备至,这温情的一幕久久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它是在我离开思博吉翁小学之前看到的最后幕,也是最为感动人心的一幕。

也许对于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孤儿们来说,生活就像是在走钢丝,疾病、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种种问题令他们的处境危机四伏,然而如履薄冰的他们并没有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他们善良纯真,笑对每一天。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有老师的陪伴,有小伙伴们的分享与分担,艰难险阻中便有了爱与欢笑这爱与欢笑如同阳光照进他们的生命,让这些孩子们忘却烦恼,勇敢坚定地走向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653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