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未来,不是三五百年后,那个时代的场景已超越我的想像。时代变幻之快,按图索骥,未来以30年期已然不易。
节能环保
节能与环保是未来交通的重要特征,以石化燃料为动力的机动车已退出历史舞台。以锂电池、石墨烯电池、太阳能、氢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
随了动力方面的革新外,新材料新工艺也使汽车焕发新的生命力。比如纳米复合材料取代传统的塑料作为汽车内外饰件,质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更好。塑件镜片和塑料玻璃的应用,使汽车更加节能。当下高档跑车的应用技术也会应用于普通机动车身上,比如碳纤增强塑料制成的骨架结构件、玻纤增加塑料制成的外覆盖件,使车体更轻更坚固,与传统钢结构汽车相比,每百公里节省80%的能源消耗。橡胶轮胎受原产地过于集中、产量小、高污染等因素所限,逐渐被更环保的材料取代,比如石墨烯轮胎、银胶菊轮胎、蒲公英胶轮胎、杜仲胶轮胎、碳纳米管轮胎都会应用在未来的机动车身上。
除了能源的节省外,还有人力资源的节省。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有轨交通领域。人力资源从机械枯燥的驾驶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做更有创意的工作。
在轨道交通领域,大量城市会建设地面、地下和空中的有轨交通,这些交通工具主要采用核电作为能源供应。
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更多的新科技新理念帮助未来的人们节能环保,比如用新型吸水材料铺就的公路可将路面的雨水收集到地下管网中,集聚起来做公路绿化带的灌溉;遍布全城域的各类智能交通物联设备的能量消耗来自于出行的各类车辆和行人的摩擦力,智能路面会通过收集器将行驶在路上的各种摩擦静电收集起来,转换成合适的电压输出给交通沿线上的各类传感器、视频采集器、照明设备。未来的城市交通,节能环保无处不在。
上述的能效和节能环保其实是当代人关注的交通问题。未来的人们更关注什么?答案是安全舒适和便捷应用。这才是未来城市交通的重点发展方向。
安全舒适
从安全性来说,未来人们在机动车辆、道路设计、运管指挥等各方面提升安全指数。比如,在汽车设计上采用塑形镜片和塑料玻璃,有效提升了乘坐人员的安全。汽车外形采用PP纳米复合材料,质量更轻,抗冲击力能力更强。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辆行驶安全交由车辆自动控制。大家不必担心,这样的设计比人工操作更安全。从交通安全角度来说,对安全威胁最大的就是人的因素。人虽然是个高智能的动物,但在具体事务处理上出错率较高,且不耐疲劳,易受情绪等主观因素影响,同时酒驾、毒驾屡禁不绝。所以,人工驾驶比自动驾驶的安全系数低的多。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其行车控制差错率、耐枯燥抗疲劳指数大幅提升,且有系统性安全防范机制,人们的乘车安全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汽车的网络安全和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成为汽车安全设计的重点。一旦网络或控制系统遭到入侵,自动驾驶汽车就成为一台杀人的工具。
在轮胎设计上,智能轮胎普及,车辆驾驶系统会随时根据温度、路面湿滑系数调整轮胎摩擦系数和气压值,保证在各种温度和路面上的安全行驶。
在道路设计上,为了降低公路事故率,人们设计出可变道路,根据温度和气象数据,自动调节路面平滑度,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
在交通指挥方面,人们采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智能自动识别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从而给予相应惩罚,降低交通微违法行为的整治难度,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指数。
从舒适角度来说,车辆的人性化设计更为丰富。为了防眩晕和跌伤,人们设计出刹车缓释器,可以消轻刹车带来的惯性冲击力。为了防太阳晒,传统的车窗玻璃改装成可滤波窗,可以把传递热量的电磁波过滤掉。
从内部空间上,因为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的普及,改变了车辆的机械设计和整体布局,当下我们熟悉的方向盘、变箱器、进气格栅、内燃式发动机等都不需要了,车辆内部空间更加宽敞,可灵活设计多种布局。无人驾驶的新能源车其实已超越了汽车的概念,更准确的说是一个智能交通移动终端。在此终端平台上,可以移植任何人们想要的移动场景。比如移动会议室、移动KTV、移动影院、移动餐厅、移动美容院、移动书吧等等。汽车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成移动功能性场所。
在道路设计上,人们设计出柔性路面,车辆行驶在上面更加平稳,乘座人员感觉不到硬路面的颠簸,行人走在上面柔软适度,不累腿脚,适宜健身休闲。
便捷应用
人类科技的深入发展,就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便捷性是未来交通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方兴未艾的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未来实现汽车驾驶的自动化,给残障人士或车盲路盲人士带来福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充电设施少,影响着新式汽车的应用推广,同时,充电桩占据城市空间,也影响市容和交通。未来,人们利用6G网络和无线充电技术,你只需把新能源车停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打开充电设置,车载系统就能把电能转换成电磁波,通过网络为自己充电,实现驻车即充电的便捷模式。
在公共交通系统,人们为了满足残障人士上下车,车门处加装无障碍登车板。而在停车场,
汽车的折叠式设计,有效帮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存放车辆。
分时租赁汽车成为汽车服务的主要形式。相较于自己购置私家车来说,分时租赁模式让人们只关注用车和用什么车,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汽车从购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事情全交由汽车服务商来处理。当然,将来爱车人士购置自己喜欢的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未来出行场景也不再是站在路边等车或网约车等方式。以租车场景为例,人们只需在移动终端上(这个终端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智能手表或是智能钮扣)选车、定好时间和出行地点。好了,你去忙自己的事吧。预订时间到的时候,无人驾驶汽车已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自动驻停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恭迎大驾。你上车后,可以继续着手头的工作或是睡一觉,汽车自动抵达目的地,会提醒乘客下车。你付费后下车即完成出行。智能汽车自动驶向下一个服务点了。方便吧。除了用车,你一概不管。
城市大脑控制下的未来城市交通,当发生区域型大客流量时,城市大脑会根据系统数据计算出合适的运能,对公交车和轨道交通临时编组,增大运力。同时智能调度出租车运力赶赴客流集中区,在指挥管控方面,及时调整交通信号指示,保证车辆及时到达和客流疏散。一切都是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好了,未来的城市交通会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三十年后,大家自己去体验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