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宣布:将修改部分出口规则,来限制华为半导体供应链。这一禁令,不仅仅是针对华为,还是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挑战。
据悉,这一次美国商务部对出口规则的修改,近乎达到了“流氓”的地步。在其给出的120天的宽限期内,华为目前也已经向各大芯片供应商紧急下单,试图超量备货,来寻求更长时间的生存机会。那么,这一次华为能否挺过去?据国内媒体爆料,意味华为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人士表示:好消息是我们还有时间,芯片的架构和供应链的重新设计需要时间,但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此话来看,就像之前的各种制裁举措一样,华为这一次依然能够挺过去,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罢了。当然,近期除了美国商务部修改出口规则外,对于华为另一大打击,就是ARM的倒戈。
据国内媒体报道,这一次的禁令中,ARM终于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宣布对华为供货。甚至,此前曾表示对华为永不断供的ARM中国区总裁吴雄昂,目前也已经被免职。在这个敏感时期,媒体猜测:吴雄昂的免职与华为有着极大的关联。众所周知,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构研发企业。目前,在该市场中,ARM占据着超过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国所熟知的手机处理器,以及各种高性能芯片,其架构都是出自ARM之手。虽然华为也拥有自研架构,但目前尚未成熟。少了ARM这颗大树,麒麟系列等芯片的后续研发,也将困难重重。不过,不至于倒下、不至于混乱不堪。
那么,目前掐脖华为的是什么?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众所周知,美国企业垄断全球芯片设计软件市场,比ARM的市场地位还要高。从中兴事件到现在的华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种种短板被暴露。先是光刻机,再到芯片设计软件。没错,就像华为供应链负责说的那样:需要时间。据媒体报道,华为芯片的储备,到2021年年初将被用尽。在这期间,这段“时间”能否摆脱美国,实现完全自主?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笔者认为,华为最糟糕的情况,或许就是短暂的淡出市场龙头地位。在时间的见证下,依靠华为的实力,将再次站在相关领域的巅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