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自乾兴元年(1022年)13岁继位,到嘉祐八年(1063年)去世,一共当了41年的皇帝。在宋仁宗执政期间,宋朝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百姓也相对富足。宋仁宗也得到大臣的赞扬、拥护和百姓的爱戴。
宋仁宗去世前
当宋仁宗驾崩之时,大宋内外都引起轰动,各阶层人士都感到伤感而痛哭不已,甚至在宋仁宗驾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都非常怀念宋仁宗。历史史料对于此事的记载,我找到以下几点:
1.宋仁宗去世之后,京城百姓,痛哭数日不绝,连小孩和乞丐也焚烧纸钱,感念宋仁宗;宋仁宗遗诏传到洛阳,百姓痛哭,烧的纸烟导致天日无光。
2.有官员去剑州为官,路上竟看到有妇女戴纸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
3.有一辇官(安排出行车马的官员)叫毕达,他痛哭:“我服侍陛下40多年,如今到天上服侍,也不悔恨了。”当天毕达死了。
4.宋朝派使者去辽国,路上看到得到消息的燕境之地的百姓都哭了。使者把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握着使者的手痛哭,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甚至要辽国以后历代皇帝都要这么做。元丰年间,耶律洪基再次对来访的宋使说,自宋仁宗驾崩以后,他奉宋仁宗的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去世前
5.熙宁初,宋仁宗幼女鲁国公主下嫁钱景臻,百姓知道是宋仁宗的女儿,跟在车架后面哭了起来。
6.元丰年间,宋神宗增筑景灵宫,内有宋仁宗的画像,看到的百姓都无不流下眼泪。
看到以上这些,不免让人感慨,宋仁宗的魅力竟如此之大,以至于死后都还能让这么多人伤感。不过,这些记载均出自一本叫做《邵氏闻见录》的史料,这是宋代著名学者邵伯温和他的儿子邵博合编的一本书,邵伯温的父亲正是一代理学家邵雍。从《邵氏闻见录》这本书的名字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以记载邵伯温和邵博父子俩的所见所闻为主。
宋仁宗去世前
《邵氏闻见录》中对于宋仁宗的记载,几乎全部都是褒扬之词,即称赞宋仁宗的为政方式、宋仁宗的仁义等,可以看出,邵伯温和邵博父子俩对宋仁宗是非常吹捧的。再加上宋仁宗死后百姓和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感念,《邵氏闻见录》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邵氏闻见录》:“呜呼,帝上宾既久,都人与虏主追慕犹不忘,此前代所无也。”
只是这种过于吹捧反而让人怀疑其真实性,《邵氏闻见录》中关于宋仁宗去世的这几段记载,也让人觉得疑点重重。那些哭宋仁宗的人中,有人是真哭,有人可能是假哭,有些哭甚至有可能是不存在。
宋仁宗去世前
宋仁宗去世之时,邵伯温年仅七岁,住在洛阳,他表示自己还记得七岁之时,洛阳人烧纸钱感念宋仁宗的情形,这是邵伯温亲历的事情。至于京城中的百姓连小孩和乞丐都痛哭,这事是一个叫王元修的人到洛阳后告诉邵伯温的父亲邵雍。宋仁宗当政有41年,又是个不错的皇帝,京城及周边地区最能感受到宋仁宗的恩情。洛阳和开封的百姓感念宋仁宗而痛哭,这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京城和洛阳百姓哭宋仁宗是可信的,只是,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的写法略有点夸张。
不过,远在四川的人就不一定真会感念宋仁宗了。剑州对于京城而言,绝对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剑州当地的妇女可能甚至连皇帝是谁都未必会知道。《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一个叫周长孺的人去剑州普安县任知县,看到妇女戴纸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这个周长孺其实是邵雍的学生,他去剑州任职的时间是治平末年,那里距离宋仁宗去世已超过3年。古代素有三年守孝的规矩,很难想像,宋仁宗去世3年以后,远在四川的人还戴孝帽哀悼他。周长孺是去剑州后不久就去世了,邵伯温还未成年,显然这并非是邵伯温的第一手资料。虽然有可能是邵雍告诉邵伯温的,而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事可能是虚构的。
宋仁宗去世
《宋元学案》:周长孺,字士彦,澶渊人也。由进士为卫州共城令。师事康节以古弟子礼,康节告以先天之学……治平末,以都官员外郎为普城令,卒。
辇官毕达哭宋仁宗也有些夸张。很多历史史料均记载宋仁宗对下人非常好,宋仁宗以皇帝之尊如此善待下人,下人因此感恩也是在所难免。奇怪的是,这事是发生在宋英宗去世之后,本该祭祀宋英宗的,毕达却跟去永昭陵哭宋仁宗,这被引为奇谈。《邵氏闻见录》中说明这事是韩琦告诉司马光的,只是这事是孤证,实在难以辨别真假。
宋史评价宋仁宗
至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哭宋仁宗,多半是因为政治原因作作秀而已。从国家角度上讲,宋辽互为敌国,渊檀之盟的一纸盟约虽让宋辽已有数十年没有交战,但小摩擦却是经常有的,宋辽两国也都在边境布置重兵,以防范对方。从个人情谊上看,耶律洪基本人对宋朝文化和宋仁宗都比较推崇,甚至曾向宋朝索取宋仁宗的画像。但他和宋仁宗都是皇帝,都在各自的国家,两人从未见过面,两人哪会有什么交情?《邵氏闻见录》中记载耶律洪基还是当太子的时候,曾伪装成使者混入使团来到宋朝,并见掉宋仁宗,宋仁宗对耶律洪基说:“我和你是一家,都要记得当初的盟约,要爱护生灵。”只是《邵氏闻见录》中用了个“盖”字,即表明此事是猜的。或许邵伯温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耶律洪基对宋仁宗这么感念,于是自己编了个理由忽悠自己。
曹皇后与福康公主
所以听闻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后,耶律洪基最多也就是在使者面前挤几滴眼泪装装样子,表示哀悼。他不可能真的去感念宋仁宗,更不可能为宋仁宗建衣冠冢,还每年都去祭祀。元丰年间距离宗仁宗去世已有10几年,耶律洪基却老调重弹,反复强调他如何哀悼宋仁宗,其目的是博取宋朝的好感,说明他想和宋朝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
宋仁宗幼女鲁国公主出生于嘉祐四年(1059年),到及笄出嫁的年纪时应该是熙宁七年(1074年),《邵氏闻见录》却记载为熙宁初,已经是不实。熙宁七年(1074年)距离宋仁宗去世已有11年,京城百姓感念宋仁宗而痛哭也是有可能的。
耶律洪基
不过,元丰年间,宋神宗增筑景灵宫时,百姓看到宋仁宗的画像还感念痛哭就夸张了。元丰中期可能是在1080年以后,即宋仁宗去世已有17到20年了,况且景灵宫是在今山东曲阜市,远离京城。时间能冲淡一切,这么长时间还这感念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综所上述,《邵氏闻见录》中关于宋仁宗去世之后中的各种哭念宋仁宗的记载,其夸张成分比较大,不足为信。我认为宋仁宗去世之时,京城和洛阳出现的百姓哭念宋仁宗的事情应该是可信的,可能略有夸张。其它各种哭要么是虚构的,要么是具有不确定性,要么是大幅度夸张到难以相信的程度。
曹皇后悼念宋仁宗
宋朝以文治国,对文人非常看重,是古代文人最理想的朝代,宋仁宗也得到文人的好评。邵雍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其思想在宋朝得到发扬光大,也得到宋仁宗的推崇。邵伯温和邵博也是满载荣誉,他们自然也不会吝啬笔墨,对宋朝和宋仁宗进行褒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