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他因制止了一场暴力,而死于暴力:校园暴力正在摧残祖国花朵

他因制止了一场暴力,而死于暴力:校园暴力正在摧残祖国花朵

这几天,看到一个特别揪心的新闻。

一个15岁的少年,因为见义勇为制止校园霸凌,结果被同学打死了。

这场悲剧的受害者是15岁的男孩小盛,凶手正是他的同班同学14岁的范某。

最开始纷争并没有涉及到小盛,范某和一个初一男生发生了矛盾,于是打算教训教训对方。

而小盛为人善良,在知道这事儿后劝说范某不要打架,但是范某并没有听进去,还是想找人麻烦。

小盛只把消息透露了出去,想让这个男生注意安全,免得有危险。

在范某这边儿,则有个经常来往的“社会大哥”,他跟人吵架了也会来帮帮他。

但是自打范某找同学麻烦的消息散开后,这个大哥就找上了范某,警告他不要惹事儿,不然就不认他是兄弟了。

也许就因为这件事儿,他对小盛怀恨在心,在聊天的时候说“对我最好的哥跟我断了”,还发信息威胁小盛,要俩人在第二天约架,还让小盛找找人。

小盛并不想起冲突,不打算叫人,甚至为了躲避范某,那天考试的时候都没去学校。

妈妈葛玉英看他考试还待在家里,问过他为什么不去学校,小盛没有具体说约架的事情,只是回答别问了他有原因。

只是没想到,小盛费尽心思也没躲过去。

当天晚上,范某联系上了19岁的蔡某,俩人一块儿摸到了小盛居住的小区,在小区北门的理发店里找到了小盛。

于是小盛出去跟他们理论,两人不是来讲道理的,直接把小盛引到了偏僻的地方进行行凶。

那里没有监控,没能拍到在几个少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有知情人透露,当时是一个人抱着小盛,另一个持续殴打。

从小盛的尸检报告中,就能看出事发的情况有多惨烈。

上面写着小盛由于头面部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

这就意味着,有人用钝器把小盛打成了脑死亡。

等小盛进医院抢救也没有用了,他在病床上躺了两天,但只是在用药物跟器械维持生命,最终也没能救回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结局对父母来说是最大的打击。

小盛的妈妈葛玉英说到孩子的事情,嗓子都哑了,她每天都抱着孩子的照片哭,想不明白善良的儿子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之前他们一家人在武汉做了点儿小生意,小盛也在武汉读书。

去年小盛要面临中考,这才回到了老家南通上学,父母也把工作转移到了这边。

在疫情期间,孩子一直憋在家里,成天盼着开学能跟同学玩,但是等三月末开学后没几天,小盛竟然不想去学校上课了。

当时葛玉英跟丈夫没多想,他们白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回家还要打扫卫生做饭,没有关注到细节的东西。

只是觉得孩子是因为教材不一样,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才这样的。

看孩子实在不想去学校,父母给他保留学籍办了休学,希望他还能参加中考。

直到小盛逝世后他们才调查到,孩子的厌学很可能跟校园暴力有关。

前几个月刚转来这所学校时,孩子就跟家长说,附近的社会人士很猖狂,敢到学校里头跟人打架,连门卫保安都不怕。

而且小盛还把500块钱借给过一位“社会大哥”陈某。

之前他想要回10块钱,但是都没能成功,这种索要钱财不归还的行为已经涉及到了敲诈勒索。

就在不久前,小盛也从家里私拿过钱,说是跟同学买了电动车,但是小盛向来自律不乱花钱,现在钱没了不说,电动车也没看到。

直到她翻了孩子的聊天记录,才发现小盛很可能是把钱给陈某了。

巧的是,陈某跟蔡某都认识,都是范某的“大哥”。

再联想到小盛近期的一系列遭遇,他有可能遭到了校园霸凌,只是没有跟家里人说。

可是他现在已经走了,再多的惋惜都没有用了。

最痛苦的也就是他的父母了, 葛玉英跟丈夫在年轻时候没有孩子,后来到处求医问药,才在37才生下了小盛。

现在她已经52岁了,就算是按照旁人的说法再生一个也不可能了。

其实也有很多人怀念小盛,他的性格不错,外向活泼、善于助人。

他曾经的同学就说:“我们认识五六年了,我心情不好对他诉说,他(小盛)都会耐心倾听并陪我散心。”

学校的老师也觉得特别可惜,小盛上学的时候很老实,数学非常好,哪怕不怎么听课,也能在考试时候拿高分,是大家眼中的“数学怪才”。

在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每次收到母亲发的红包,都会说“谢谢妈妈”,现在孩子不在了,葛玉英仍然跟孩子聊天:

“妈想你了!”

“XX我儿,快收红包!”

“盛XX,拥抱妈妈一下吧。”

只是这场单方面的询问,恐怕再也无法获得回应了。

葛玉英无说:“儿子活着时,我努力挣钱,是为了给他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现在儿子走了,我只要严惩凶手。”

因此在孩子逝世一个月后,她仍然在搜集证据,想让凶手绳之以法,但是由于犯罪者中有一个是未成年人,究竟有什么样的判决也很难说。

而且学校跟家长也不配合,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始终没露面,同学们都不敢说小盛的事情,学校只出于人道主义给了她三万块钱的慰问金。

理由是事情没发生在学校,打人者也是校外的,事发时学校也没上课,再加上小盛之前还休学了一段时间,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事情跟学校的关系不大”。

当记者给校方打电话联系的时候,他们还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这件事情都已经结束了,还要说什么?”

“我觉得你以后都不需要打这种电话了好吧?”

很多人都被这种态度恶心到了。

什么是结束了?人死了就结束了?给钱了就结束了?就算是推脱责任也编个好点儿的借口吧。

就算学校的责任不大,犯罪者范某毕竟是学校的学生,配合一下让受害人父母知道详情,或者跟警方反映具体情况,应该不难吧!

一边让同学们守口如瓶,一边以这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家长,着实让人心寒。

校园霸凌这种事情,我们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光是在最近这几个月里,涉及到未成年的恶性事件就有好几起。

比如陕西多名中学生羞辱流浪老人,还拍了视频炫耀,云南楚雄某学校多名男学生对一个女生拳打脚踢,画面看着都让人心疼,还有蓝田某学校,4个十一二岁的男生把女同学拽到男厕所里进行猥亵……

每一起事件都让人打心底里,想让那些害人的小畜生受到应有的惩罚,可事实是,很多时候都只能想想罢了。

就算是旁人认为性质极为恶劣的蓝田未成年人性侵事件,最后的结果只是女生受到了心理辅导加上转学。

由于加害人都是未成年人,只能“不予立案”,不痛不痒地进了工读学校念书,他们出来后跟普通人没啥区别,毕竟未满14岁“原则上不受歧视”。

都是未成年人,那受害者要由谁来保护呢?

有的女生被性侵了,有的少年被打死了,他们受的伤跟痛苦不应该白白受着,即使犯罪者年龄小,无法得到跟成年人一样的惩罚,那也不该就此放过吧。

孩子们都是在艳阳里盛开的花朵,无论是谁,请别伤害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49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