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记得在龙应台的《目送》中,曾这样描写过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他坐在后座戴着耳机,耳机是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
短短的一句话,将一个母亲面对儿子长大后,刻意疏远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龙应台这样的大作家,在面对孩子的成长,也难免有不可逾越的代沟和沟通上的困难,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
所以,家长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要一味感到沮丧,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善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状况呢?
一.父母的3种“教育黑洞”,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
1. 家长对孩子下意识的控制欲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家长,虽然嘴上说的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但却在无形中约束着孩子的一切。
比如说在孩子放假时,家长总是下意识地让孩子在特定时间段完成作业,而并不让孩子自由支配假期时间。
这样的状况实际上就是家长潜意识控制欲的体现。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不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事情了。
2. 面对孩子的求助却冷言冷语
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林奕含小说中的故事,当小女孩被老师性侵后告诉父母时,得来的没有保护安慰,却只是几句冷言冷语:“女孩子不招惹老师,老师怎么会看上你?”
父母的态度让小女孩心凉,后来小女孩的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在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应冷静分析,保持耐心,切不可冷言冷语,拉开与孩子间的距离。
3. 面对孩子的失误要多鼓励
小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下许多错误,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在孩子犯错时别急着责骂,先想想原因,多体谅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鼓励多支持。
当你面对孩子的失误都能做到不责骂时,孩子自然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事情。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
1. 学会挑时间沟通
很多家长平常没时间和孩子沟通,到了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才想起与孩子交流。
而此时孩子和父母,都带有自己处于问题中的情绪,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沟通。
父母的话孩子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并不当回事,这时父母就要注意了,沟通的时机很重要。
在孩子开心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一切时,去与他交流沟通,自然能收获满满。
2. 学会耐心倾听
很多时候孩子一句话没说完,父母就自以为理解了孩子的意思并打断孩子,这样其实是很不尊重孩子的。
的确,成年人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但孩子需要父母的时间,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面对孩子的诉说最起码要做到有耐心,其次就是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面对孩子偏激的想法不可推波助澜,面对孩子过于激进的想法也要有所劝导。
3. 学会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自信心大多在身边人的鼓励下建立起来,倘若家长对孩子的进步熟视无睹,那孩子将会非常失落,所以要学会适当的鼓励孩子,不可过满,但也不能欠缺。
三.父母和孩子沟通时,要牢记这5个技巧
1. 尽量避免使用消极词汇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减少消极词汇,保持情绪平和、冷静、和充满爱意。
不能使用带有命令性的词语,比如:“我警告你!”“你给我马上去写作业!”,这样的词语只会拉大与孩子间的距离。
2. 耐心听孩子讲话
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家长常常感到不耐烦,这样一来孩子也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所以在面对孩子的叙述,一定要保持耐心。
3. 保持自己的威严
父母与孩子平等地玩耍交流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否则将会变成对孩子的宠溺,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修养。
4. 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做事说话如果常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孩子自然就不愿意靠近父母。
认为父母在给自己传达负面情绪,父母要想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就要学会多赞美多鼓励。
5.注意时间和地点
家长做事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的小伙伴面前批评孩子,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很不明智的。
家长要注意时间和场合,避免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
四.总结
父母要想缩小与孩子间的代沟,不如试试上面的方法,希望家长们都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孩子的陪伴者,减少隔阂,增进亲密关系。
育儿问题萱妈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萱妈育儿堂,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