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也是有阴阳之分的,可以分为“阴谋”与“阳谋”,阴谋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为了某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与阴险诡计相勾连,是为人所不齿的;而阳谋则不同,阳谋则是公开宣布自己的计谋,将自己的目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可是能不能想出对策就是对方的事情的了。
一般来讲,阴谋是背地里行事,属于背后插一刀那种,一旦被识破就有应对方法,只要对方不傻就没问题,而阳谋则是光明正大的,大有一副“我就这么做你能拿我咋地”的架势,看出来也无可奈何,如果用人来形容,当权者如果用阳谋就是政治家,用阴谋则是阴谋家。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比较经典的阴谋案例和阳谋案例。
阴谋
1. 岳飞之死
岳飞和秦桧
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戎马一生立下无数功劳,却被秦桧这个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的岳飞冤死狱中,一代将军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反而死在自己人的阴谋之下。
后来很多研究都表明,岳飞之死绝不是死于秦桧的小阴谋之下,而是死在一个惊天地大阴谋之下。岳飞功高震主,他的罪不是谋反而是有谋反的能力,这让我想起来《琅琊榜》中荀首辅的一句话:“长林之罪,罪在将来!”岳飞亦是如此。
秦桧等五人跪在岳飞墓前千年
岳飞会死是因为宋高宗想要岳飞死,秦桧不过是宋高宗的一颗棋子,岳飞死后秦桧留下千古骂名,而皇帝依旧是皇帝,不仅如此,宋高宗的儿子宋孝宗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这是历代皇帝都会用的手段,先是将功臣贬出,等儿子即位后马上召回,这样可以帮助新皇坐稳位置得到老臣的忠心。
宋高宗也是如此,不仅将自己心中的“隐患”除掉了,还能给儿子留下一个得民心的机会。最终牺牲的只有岳飞和秦桧,所以说,岳飞之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惊天阴谋。
2. 沙丘政变
一提到沙丘政变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就为大家详细描述一下。始皇三十七年,是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在出巡途中秦始皇突然去世,留下遗诏让公子扶苏即位,并且主持葬礼,但是赵高却联合李斯隐瞒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将秦始皇的尸身放到装鲍鱼的车子里,然后伪造遗诏废黜公子扶苏,令十八世子胡亥继位,公子扶苏自尽,大秦帝国也迎来了末日。
《秦时明月》中的赵高
沙丘政变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愤恨难平的事,因为很喜欢嬴政,在我心里嬴政当属历史第一人,就这样一个人,却因为一个阴谋,在出巡途中不明不白的去世,然后遗诏被篡改,长子被逼自尽,实在是意难平。
《秦时明月》中的嬴政
我一直明白,大秦帝国是嬴政建立的,嬴政在帝国便在,他死后几乎没有人能撑得起这个庞大的国家,可是凡事都有万一,嬴政属意扶苏,在历史上扶苏也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最起码比胡亥要强,说不定扶苏即位可以挽救颓势,再不济当时的百姓也不用吃那么多苦,但是这唯一的可能就因为一个阴谋毁了,真的痛恨万分,惋惜万分。
3. 郑袖陷害魏美人
电视剧中女人的后宫阴谋是非常多的,历史上也是如此。战国时期有一个女人叫做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心机很是深沉。有一次魏国送来一位美女被封为魏美人,楚怀王非常喜欢魏美人,郑袖担心自己会失宠,于是假意和魏美人交好,将好东西都送给魏美人,就这样,楚怀王和魏美人都被郑袖迷惑。
魏美人
二人放松警惕后,郑袖出手了,她告诉魏美人大王觉得她鼻子有点丑,让她见大王的时候遮挡一下(据史料记载楚怀王身上有异味,可能就是狐臭,平常楚怀王最忌讳别人提到这件事),魏美人听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怀王都遮住鼻子,然后郑袖趁机对楚怀王说魏美人讨厌他身上的味道,楚怀王大怒,命人割去魏美人的鼻子,郑袖因此专宠后宫。
郑袖
由此可见,阴谋的毒辣非人之思所能及。
4. “东亚共荣”
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阴谋,那就是日本侵华的时候打着的旗帜是“大东亚共荣”。近代史就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屈辱史,欺负我们的国家太多了,其中排在首位上的就是日本。
日本向中国增兵
日本一直觊觎中国领土,先是占据东北,然后不断蚕食,为了能有名正言顺的旗号,也为了愚弄百姓,居然说他们的侵略是为了帮助中国,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之极。
日本侵华高清图片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领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我们的好东西抢回去,将我们的人民百姓随意屠戮,还为了打消人民反抗的意识,让很多地方学习日语,妄图消灭我们的文化,断我们的根,所以说“大东亚共荣”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阴谋,可怜现在还有一些人,一些地方相信这件事,不知是在自欺欺人还是愚弄百姓。
阳谋
说完阴谋,就要谈一谈阳谋了。
1. “推恩令”
推恩令示意图
推恩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阳谋。西汉的时候分封的诸侯越来越不受管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就是要求诸侯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一来封地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分散,慢慢的,就可以削弱诸侯并且收回封地。
推恩令一实行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的意思,所以说是阳谋,但是诸侯王却没有办法,抗旨不尊就是谋逆,遵旨只能等着被慢慢蚕食,现在有人提出独生子女可以破解,但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水平也低下,孩子长大成人十分不易,所以要生很多孩子,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一旦出事就将后继无人。
汉武帝
当时的应对之策就有一个选出继承人后将所有兄弟都杀掉,就不用分走封地,但是实在是过于残忍了,不算是良策。
2.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一个阳谋,东汉末年王室衰微,曹操迎回汉献帝为的就是得民心,汉王室历经四百年,忠君爱国之士有很多,迎回汉献帝就是赢得这些人才,而且不管汉王室怎样,始终是正统,曹操挟天子就师出有名,可以号令那些诸侯,这是阳谋。
曹操和汉献帝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做法,但是却只有曹操这么做了,因为曹操有实力,也知道这个阳谋无计可解。
3.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也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阳谋。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位都是有功之臣却恃宠而骄,于是想要除掉这个三个人,晏子便设了一个“诛心”的局。
二桃杀三士
晏子拿出两个桃子给这三人分,并提出谁的功劳大就分给谁,公孙接和田开疆说出功劳拿了桃子,古冶子不服拿出剑职责二人,二人让出桃子羞愧自尽,在二人死后,古冶子也自觉羞愧拔剑自刎,这便是有名的“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
这件事之所以被称为阳谋,是因为晏子的局很简单,目的也很单纯,都能看出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晏子拿捏住了这三人的心。
4.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柴家的将军,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北宋初定后,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害怕手下武将再次出现“黄袍加身”的事情,于是想要收回兵权。赵匡胤宴请那些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在多方暗示威逼利诱之下,那些将领交出兵权回乡养老。
为什么说这件事是阳谋,其实很简单,赵匡胤没有为夺回兵权想出什么毒计,比如给手下一个“欲加之罪”,而是直接说:要么交兵权,要么现在死在这里,就是这么简单,阳谋有时候挺简单的,简单就是破解不了,不过简单的阳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实力。
赵匡胤
在世人眼中,阳谋是坦荡的,而阴谋是令人憎恶的。这样的体会在《琅琊榜》中最深,祁王死于阴谋之中,而靖王在梅长苏的帮助下夺回天下,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人正名,梅长苏所用的便是阴谋。
梅长苏以前叫做林殊,聪慧过人,他也曾是善用阳谋不喜阴谋的人,可是没办法,他不能让靖王成为那样的人,就只能自己成为一个自己都厌恶的阴谋家,这也是他不能做回林殊重返朝堂的原因,当一切都完结后,靖王一遍又一遍的询问梅长苏:“为什么不能做回林殊?为什么不能重返朝堂?”梅长苏无言以对,要怎样回答呢?那样明媚的少年终究是不在了,就像梅长苏说的:
“我的这双手也曾挽过大弓,降过烈马,如今却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
一身阴谋的梅长苏,不配再做回林殊了。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
无论在哪里,谋略都是需要的,是必须的,但是阴谋不是,阴谋永远在阴影里,使用阴谋的人永远见不了阳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