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求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已守诚守拙”这几句看似不着调却贴近民众的诗句出自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阀为了各自利益发动混战,冯玉祥或许是其中最具争议的一个人。
冯玉祥
1926年冯玉祥提出“进军西北,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战略方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任第三、第六战区长官,后来遭到蒋介石打压被迫远走,辗转多地参与抗战活动。1946年被强制退役,同年开始访问美国,积极支持国内民主运动。1948年应中共中央邀请参与政治协商会议,却在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戎马一生毁誉参半,多次临阵倒戈,不过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决策。冯玉祥与原配夫人相敬如宾,两人育有五个子女,共同走过了近20年。1923年原配夫人逝世,第二位妻子李德全也是清苦出身。1924年与冯玉祥结婚,全国解放之后,李德全曾被任命为妇联主席、红十字会会长等职务。两位夫人一共为冯玉祥生了九个儿女,如今时过境迁,依旧还在人世的只剩冯洪志先生。他拥有着怎样的人生呢?父亲对他的影响究竟如何?
一、将军之子的心路历程
在很多人眼中名人后代都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功名利禄必定少不了。不过这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冯洪志生于1917年,正好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母亲在生下他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仅仅第二年父亲又重新找了一个妻子。
冯玉祥是一个军人,有着军人的血性,早早失去母爱的儿子并未获得过多宠爱,反之冯玉祥从小就对儿子要求苛刻,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在冯洪志的童年生活里与富家子弟没有丝毫关系,当其他家境相似的小伙伴吃喝玩乐的时候,冯洪志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深入农田,风雨无阻的锄田放羊。吃的也是简简单单的窝窝头,换成其他小孩早就闹脾气了,冯洪志却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冯洪志
在冯洪志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独立生活,冯玉祥经常教导儿子,长大以后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亲的期盼,年少的冯洪志将这句话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父亲失望。
二、保留国籍,留学国外
长大之后冯洪志出国深造,得益于少年时培养的独立性格,冯洪志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12岁的时候就选择出国,接受国外先进教育,先后在苏联、柏林攻读机械制造。之后又跑到美国攻读学业,凭着勤奋吃苦的心境终于学有所成成,成了美国工业制造行业的先进学者。
人们很难想象这个充满书生气息的学者竟是军阀后代,与那些玩物丧志,不知上进的军阀子弟相比,冯洪志没有任何坏习惯,反而他的才能让世界都感到敬佩,在美期间曾帮助军方设计了大量军事工程,同样在农业机械方面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按他自己的话说,都是自己的父亲的教诲让他受益一生。
纵观冯洪志的经历,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外,不过冯洪志一直谨记着父亲曾说过的话:要做一个有贡献的中国人,因此即便在海外有了数以亿计的家产,长期居住在海外,冯洪志还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
三、不忘初心、心系祖国
有人说冯洪志的一生都在为美国做贡献,谈何而来的爱国心呢?实际上作为冯玉祥的儿子,他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也绝不敢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即便远离家乡,也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各种动向。
众所周知冯将军后来与蒋介石闹翻,不过两人始终结拜兄弟,由于父辈的这层关系,冯洪志与蒋经国也是手足情深。新中国成立下台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为了能让两岸同胞早日相聚,冯洪志曾曾经给蒋经国多次写信,希望能为换回两岸和平。一写就是八年之久中,即使他写的信件没有任何有效地回复,却依然坚持不懈,就是为了能为两岸做出一份贡献。
冯洪志
如今冯洪志先生已经是百岁高龄,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父亲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自己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在小小年纪外出求学。学成一身本领之后造福社会,也从未忘却自己的身份,最终成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中国人。
参考资料:
《传奇将军——冯玉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