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喜欢把绘本定义为幼儿读的书,认为当孩子识字以后,就没必要再阅读绘本,应该把注意力用在阅读文字书上。此话道理上没错,但有失偏颇。以下我们来看一看,小学一年级以上的孩子,面对绘本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孩子们会继续喜欢绘本,但原因各有不同
大部分有阅读经验,特别是从小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在进入一年级,如果让其在文字书和绘本中自由选择的话,他们对两者都充满兴趣,不会完全扔下绘本,而专一地去读文字书。但他们会有所选择,表现出对绘本的喜欢也各有不同:
- 01 延续型喜欢
有的孩子会单一地关注和喜欢同一绘本,我们有一本幼小衔接课用的绘本《云朵面包》,讲述一朵云被做成了面包,带关孩子飞起来的故事。从幼儿园开始,小军瑞就很喜欢这个故事,到小学二年级,她还会经常翻看这本书,去享受神奇的面包带给她的快乐,去观察用铁丝、布等材料构建的画面细节。
- 02 单品型喜欢
我们知道,孩子喜欢的东西有的时候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比如女孩喜欢公主,男孩喜欢枪,孩子们都喜欢动物。小于泽就喜欢动物,而且最喜欢恐龙。在幼儿园的时候,凡是有恐龙的绘本,他都如数家珍,从《罗力小恐龙》到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等,都是自己心爱的绘本。到了小学后,他依然喜欢恐龙,在时不时翻看以上的恐龙绘本外,还迷上了有关恐龙的科普书《恐龙来了》《恐龙世界》等,从绘本慢慢就过渡到了文字阅读。
有的孩子阅读能力比较强,从一年级就开始阅读大师的文字书,二年级就能阅读一些儿童文学的名著,但这些孩子也会喜欢绘本,但他们喜欢的往往是一些内涵深刻、阅读难度大的绘本,比如:《生命的故事》《龙月》《寻找维尼》等,这些绘本或者文字多、知识量大,或者故事构思精巧、引人琢磨,比如《龙月》,虽然文字不多,但它以中国“鲤鱼跳龙门”为故事背景,但创作都来自澳大利亚,不同寻常的故事结构和熟悉的故事背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 04 惊喜型喜欢:
还有些孩子到了小学还非常喜欢绘本,却是因为以前没有正儿八经读过绘本,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精彩的图画和故事时,就会被立刻吸引住,如果识字量还可以的话,他们往往会从绘本开始,进入自主阅读,这时候,阅读水平的提高会非常明显,甚至令人惊讶。
当然,还有一种惊喜就是立体绘本,《书中书》《过年了》《中秋节》,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立体绘本让孩子们对图书本身的内容不怎么计较,钟情于立体造型设计和各种翻页后的变化。有的绘本虽然不是立体绘本,但其中的一些小机关设计也会带给孩子惊喜。
比如在《机灵的小巫女》中,当小巫女李丝蓓得到一封信的时候,书里面竟然真的出现了一封折着的粉红色信纸,打开来,写满了文字,立刻燃起了孩子仔细阅读的热情。这样的设计,与情节融为一体,给孩子们阅读过程带来的惊喜,并且留下难忘的印象。
提醒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要注意:
从以上孩子喜欢的绘本的原因来看,儿童在学前甚至更低年龄进行的亲子阅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今后的阅读取向,所以,提醒我们的父母,在孩子0—6岁的亲子阅读过程中,一定不要随意地选择绘本,不要采取应付式的阅读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精心选择孩子有兴趣,同时自己比较了解的绘本来进行亲子阅读。
最好能在购买或阅读前,自己先做好背调,对绘本的内容、图画和相关创作者都有一定的了解,再讲给孩子听。
02 父母最好发自内心地喜欢绘本阅读。
避免随意拿出一本绘本,只是为了完成亲子阅读任务,照本宣科地讲完了事。孩子会从你的阅读中感受到书的吸引力,如果你自己对绘本都没兴趣,阅读过程会很乏味、单调,孩子也会很快丧失掉对绘本、对阅读的兴趣。
03 注意不断提升读绘本的水平。
有的父母认为绘本字少,读的时候很轻松,却忽略了读图的能力,这还是因为对绘本的了解不够。要知道,绘本的图是阅读的重点,要学会从图画中寻找线索,观察细节,从而完成故事的阅读,文字只是一个辅助性的部分。同时,在阅读中,要善于回答孩子的提问,敷衍、甚至乱说一气,都会阻碍孩子在阅读中的思考。
那么书架上留下来的绘本,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再读呢?
到了小学阶段,家里的绘本也不要马上就收起来,摆上一堆文字书,要通过与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选择,收一部分完全没有兴趣再去阅读的绘本,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有必要再读的,然后补充进文字书,这样,孩子的阅读就会在一个合理的惯性中,不断地深入下去。
- 01 鼓励自主阅读,建立整本书阅读习惯。
有的绘本文字较多,信息量大,孩子完全可以在重读过程中进行自主阅读,类似于桥梁书的作用。相比新买的桥梁书,孩子如果能从熟悉的绘本中去完成独立阅读,说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不错的。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醒孩子对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方式解决读音、词意等问题,再把整个故事给父母讲述一遍,从而在以前读绘本的基础上,获得自主阅读的成就感。
- 02 引导积累写作相关技巧
好的绘本一定在结构、主题、文字等方面有其可取之处,而这些,也正是小学生学习写作中需要了解的知识。如果孩子到了小学还喜欢读一些绘本,父母就要筛选一些绘本,来引导孩子学习、思考其中有关写作的技巧。
比如:《驴小弟变石头》,这本绘本情节起伏很大,幼儿园的时候读它,往往重点在那颗神奇的石子的可以变出任何东西,到了小学,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把故事拆分成5个小故事:驴小弟获得许愿石、驴小弟变石头、寻找驴小弟、驴小弟的石头生活、驴小弟一家团圆,把5个连起来,就成了“驴小弟变石头”的完整故事,可以告诉孩子,5个小故事就是文章中段落的最初概念,每一段讲一件事或一个意思,是作文分段的最初办法。
《月下看猫头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
对绘本了解的父母都有这样一种印象:绘本太美了,有的绘本简直就是艺术品,不仅文字美、图画美、设计装帧也非常用心,所以,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后,对一些经典的绘本,我们仍然要推荐给孩子,让他从中感受文本、画面、设计方面的美感,这也是提升孩子审美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月下看猫头鹰》,这本1988年凯迪克金奖绘本,由台湾最早提倡为儿童写散文的作家林良翻译,他优美的文笔与这本绘本的气质完美结合,使绘本在梦幻般的插图之上,又凭添了绝美的文本,朗读这样的文字,能极大地提升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
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
月光使爸爸的脸看起来像是带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猫头鹰的大翅膀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只要有心有一个希望,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最后: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绘本亲子阅读,还能密切亲子关系,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种来自阅读的幸福感会陪伴孩子成长。希望父母都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绘本,让每个孩子心底都有一本至爱绘本。
以绘本阅读启蒙儿童写作思维,欢迎点击加入我们:
本文所涉及绘本:
《云朵面包》:韩国作品,融合绘画、剪纸、布艺、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充满香味和快乐的气息,被称为想象力与波普艺术完美结合的绘本,2005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年度文学类最佳插图奖”,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韩国优秀插画作品展”,韩国年度最佳儿童图书奖。
《罗力小恐龙》:全3册,美国漫画家莉兹•克里莫的儿童绘本系列。关于罗力小恐龙父子之间的温暖有趣的瞬间和生活小故事,满满爱意让人动容。豆瓣读书2016年度儿童图书,第四届“中国好书榜”优秀儿童读物,2015-2016年全民阅读好书推荐书目。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宫西达也恐龙系列,全套7册,宫西达也温暖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获得了“剑渊绘本之乡大奖”,《遇到你,真好》获得日本剑渊绘本之乡美羽乌奖。
《书中书》:清华附小推荐的绘本;国际安徒生大奖获奖作者作品,一个小朋友翻开一本里面有个小朋友正在翻开一本书的书……
《书中书》插图
《过年了》《中秋节》:中国原创立体体验书,用互动游戏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及各种传统习俗。
《机灵的小巫女》:魔法小巫女系列,共5册,一个精灵可爱的小巫女李丝蓓的故事。1995年荷兰“羽毛奖”,1996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插画奖,2000年荷兰“羽毛奖”,2008年瑞士青少年文化奖头等奖。
《驴小弟变石头》:1970年凯迪克金奖,美国著名插图画家和童话作家威廉·史塔克作品,一个体现亲情之爱的温馨故事。
《月下看猫头鹰》:1988年凯迪克金奖,1988年美国图书馆学会推荐童书,入选《美国人》杂志“新英格兰100本经典儿童书”,在一个无风的隆冬夜晚,爸爸带着女孩一块去拜访森林里的猫头鹰。我最爱的绘本,没有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