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一场失败的公关闹剧过后 宁德时代该向比亚迪学什么?

一场失败的公关闹剧过后 宁德时代该向比亚迪学什么?

【车市百晓生】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吃瓜群众们,不知道最近肚子还能不能承受的住。毕竟最近两周,国内两大动力电池的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隔空对话,让新能源领域的这片“瓜田”顿时野蛮生长了起来。

上学时候,我们就学过,任何的事件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在中间还会有让事件升级的导火索。如果说这次“隔空对话”的导火索,业界公认的是,两周前宁德时代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

在那次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在谈到电池安全方面时说:“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这种有很强指向性的语言,出自一位“统帅”之口,顿时激起了千层浪。

接着被称为“有些人”的相关方及广大吃瓜群众也呼吁:"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

于是这部新能源领域的年度大戏正式迎来了Climax Time。

两次假试验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就在宁德时代开始表演之前,5月21日,代表第三方的自媒体人首先在微博上发布了宁德时代 8 系三元锂电池,按GB/T 31485标准的要求进行针刺测试。从试验的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到,当钢针刺入后,电池发生了爆燃。

这显然不是宁德时代想看到的,因此它在5月22日,迅速在微博发布第一条关于针刺试验的视频,配文称:“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然而,我们通过视频并没有看到它的电池电芯经历针刺测试的表现,因为钢针在刺向电池包壳体的过程中直接断了。

相信看到这,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说出李佳琦那句经典台词“OMG”,更有网友惊呼“宁德时代,掌握电池外壳核心技术!”。

眼见越抹越黑,宁德时代迅速在1天后又发布了一段视频,这一次为钢针命运捏一把汗的网友可以放心了,因为钢针没断。

但是,这次大家依然没有看明白。为什么呢?因为宁德时代这次的剪辑师可能来自于偶像剧团队,深得“借位”之道。

从宁德时代曝光的整个试验过程中,你会发现,首先它背靠墙壁,同时整个过程明显缺少关键角度的摄像机,既没有俯视视角也没有清晰的全景镜头,因此呈现给广大网友的就是上面这一段,你根本无法确认钢针是否刺穿整电池,影像也很模糊,即便是可以看到的角度,也会给你一种“点到为止”的感觉,这里让我想起了黄教主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不要你知道,我要我知道”,反正宁德时代说,它们刺了,刺穿没刺穿您自己去想吧。

从宁德时代在视频中公布的数据来看,针刺试验之前,两个样品的初始电压均为4.15V,在经历了针刺试验之后,它们的电压分别仅仅下降了0.48V和0.08V, 这对于流动性更强的三元锂电池而言,明显不是受到“贯穿伤”后所呈现出的数据。

同时我们再结合宁德时代给出的那段模棱两可的视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宁德时代也许进行了针刺,但通过恰到好处的控制针刺位置以及程度,让它得出一个足以洗白的数据,可以说宁德时代的确掌握了三元锂电池针刺测试得出傲人数据的技术。

这就像碰撞试验时,两车仅以怠速方式进行碰撞,之后厂家信誓旦旦的告诉你,看!我们的车啥事儿没有,特别安全。

5月24日,在看过了宁德时代滑稽的表演之后,此前对8 系三元锂电池进行针刺试验的自媒体人,对于23号宁德时代进行“针刺试验”的5系三元锂电池,又亲自做了针刺试验, 结果依然是爆燃。

很显然,这两次宁德时代自导自演的针刺试验,都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其严谨程度还不如第三方监督作用的自媒体,这样拙劣的表演,真的很挑战广大网友的智商,当然也把自己成功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一次公关失败的案例

其实作为一个媒体人,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宁德时代一次失败的公关案例。其实作为两家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在竞争中一定是存在差异化优势的,就像我们平时玩游戏,战士的打法绝对跟法师是不一样的,如果你非要让一名法师去当肉盾,那纵使氪金无数,依然是死路一条。

其实整个事件的起因是比亚迪在2020年发布其全新的刀片电池,说到刀片电池,那就不能不提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材料,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类似于橄榄石结构,与鸟巢体育馆的桁架结构类似,空间多条线互相交织在一起,因此稳定性非常强。另外它的耐高温能力很强,一般高温不会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因此不会出现热失控的问题,这也带来了更长的使用寿命。

当然磷酸铁锂也并非没有缺点,正是由于它单体密度不如三元锂电池,因此比亚迪才为它量身定制了可以提升50%以上单位体积的刀片电池结构,可以说比亚迪是用目前最有效和创新的方式发挥出了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优势,这是一种应对新时代的审时度势。

因此在2020年3月29日,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云发布会上,才有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三者的针刺试验视频。凭借着天生的稳定性再加上刀片电池的创新结构设计和封装工艺,比亚迪刀片电池被钢针刺穿之后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就连打在刀片电池上的鸡蛋液也还是流动状态。

相比于比亚迪的审时度势,宁德时代似乎有些飘了。还记得小米创始人雷军有一句经典语录“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而宁德时代无疑就是那个“站在风口上的猪”,但也许是之前的路过于一帆风顺,因此在面对比亚迪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时刻,选择了以己之短去硬刚。

当然,这样硬刚的结果就像上面所看到,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显然宁德时代的公关团队并没有看过国内年初的热播剧《完美关系》,虽然这部剧在公关圈儿得到了差评无数,但至少看过之后,不会在老练的比亚迪出招之时,只能想到给自己的缺点贴一块创可贴然后去跟别人硬刚这种无脑之举。

新能源的未来需要脚踏实地

其实抛开这一次的“隔空对话”,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两家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技术优势的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其中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宁德时代也是一家成立不到十年就可以拥有国内动力电池最高份额的企业。它们无疑对于我们国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跑地位都做出了贡献。

但就像其他领域一样,汽车新能源领域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会做出一些取舍。比如5月12日,国家发布GB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这无疑是对电池单体安全性标准的一种降低。

虽然硬性标准降低了,但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最为关乎安全的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生产企业还是需要应有的自觉,毕竟国家暂时取消难度更高的针刺试验,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肯定也是希望企业在技术层面不断发展的,因此降低要求并不会形成常态。

就像欧阳明高院士所指出的那样,国际上动力电池要遵循很严苛的试验,包括针刺试验,我们国内还很落后,要尽量跟上步伐。尽快赶上国际标准才是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应该做的,而不是去偷换概念、营造虚假的产品安全信息。

因此在提升国内新能源产品水平上,后来者宁德时代要向前辈比亚迪做的是学习,而不是喊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113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