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深度交流‖肥水不流外人田

深度交流‖肥水不流外人田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看似叫人节俭,其实是自私的最高境界。

当然,这句话的原意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那样,它的原意其实有些不堪入目,是苏东坡的媳妇整出来调侃苏东波的一句玩笑话。


我之所以把这句话拿出来解读,实在是因为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用途太广,可以说上至八十岁下至十八岁的人,在某些利息不想拿出来分享的时候,他们都会顺口把这句话拿出来掩饰或搪塞。

因为习惯,所以见怪不怪,也因为习惯,有时往往就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别人的感受,用那些看似有道理的顺口溜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种做法很无知,也很危险。

就拿“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来说吧,因为这个观念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而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农村,因为这个观念还导致农民之间大打出手,酿成很严重的伤人事件。

下面,我就来说两个比较普遍的案例,这些案例的起因无一不是因“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观念引起。


第一个案例:某村村民抢夺水资源大打出手,导致十余人受伤。

南方的农村普遍都有种水稻,每年的三四月都是播种插秧的黄金时间。

南方的水稻田不像中原或北方那样,一眼望去平坦宽阔,而是呈丘陵地貌,像梯子一样一层一层往下走,田的面积不大,田埂和田坎却很多,用这样的田种水稻非常费工费时,水稻的产量还很低。

当然,做农活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田里的用水。

南方的冬天大都很干旱,农历十月下旬开始就几乎不下雨,过了春节以后偶尔下点小雨,这对旱到裂缝的农田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因此,抢夺灌溉水就成了农民最头疼的问题。


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福建某农村农民为了争夺灌溉水,两个家族展开了一场激烈大战。

村民廖某和王某同在一个生产队,因此,他们分到的责任田也是紧挨着的,廖某的责任田在上方,王某的田在下方,这样就变成王某责任田的水需要从廖某的田里经过。

按道理来说,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廖某也默认了,但王某做了一件事却让廖某大为光火。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廖某给自己责任田里的禾苗施肥,施肥之前他提前通知了王某,意思是让王某在两天之内把要扒自己的田决(出水口),等肥料完全融入泥土中后再放水。

为了保险起见,廖某还特意沿着田埂挖了一条水沟,以利于王某责任田用水,没想到王某根本没把廖某的话当回事,等廖某把肥料全部撒到田里之后,王某趁廖某回家吃饭的时间,悄悄地把廖某责任田的田决扒开,将廖某责任田里的肥水全部放入自己的责任田里,廖某知道以后,先是要求王某赔他肥料钱,可王某仗着家族人多,不但没有赔钱,反而把话说绝,恼羞成怒的廖某冲上去与王某大打出手,后来演变成两个家族十多二十人群战,各自都有受伤住院。

这起案例是典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旦碰触这条底线,打架斗殴就成了家常便饭。

第二个案例:某村村民为了自家鱼塘的水供应大打出手,最后由当地派出所出面协调才解决。

这个案例的主要情况跟第一个案例差不多,在此我就不再多作赘述,差别之处在于一个是肥料,一个是鱼饲料。

其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邻里纠纷也多半因此而起。

当然,进入2000年以后,这种因为灌溉水争夺的现象少了很多,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农民变得大方起来,而是因为这些责任田大都被抛荒了。

在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落后观念已经成了阻碍人类发展的毒瘤,应该予以摒弃!


写在文章的最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悠五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些东西已经完全无法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作为我们这些文化受益者,不仅要把精品文化给后辈传下去,也有责任把已经落后的思想观念给改变过来。

如果把“肥水不流外人田”改为“脏水不流外人田”,这样是不是显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更有责任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45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