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中,有这样的一个王朝,它堪称是后世王朝的楷模,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并且有着划时代意义王朝,它结合了三皇五帝的名号,创立出了皇帝的称号,并且废除了近千年的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并且制定出十分苛刻的法律,成为了后世,历朝,历代依法治理国家的雏形。
并且它实力强盛,向北,打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节节后退,不敢踏入长城一部,打出了民族的气节,向南,它征服百越,俯首称臣,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土,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它却只统治了短短的15年,就二世而亡,相比于他的统治,他的影响更值得后世研究,这样的一个不被东方各国认可,被称为蛮夷的国家,为何能够打败强大的东方六国,统一天下?造成如此的的影响,追寻来源,究竟是什么呢?
一·秦部落因“东、西”迁徙而源起
在秦国成为国家以前,它只是一个几经迁徙的集散式部落,周朝过后,是为秦朝,周朝之前,是为商朝,人们不知道的是,在千年之前,秦人的祖先与商人的祖先,其实是同属于一个氏族部落,并且地处西方的秦人,在一开始,他活动的地区,其实是在东方,也就是今山东威海等地。
1、鸟图腾迁移途径加以佐证
今日的渤海地区,在古时候也被称为瀛海,而古时候所说的蓬莱、方丈等仙山,也都是地处于这个地区,因古代封建社会的迷信气息,故而被称为是神仙之地,早在三皇五帝时期,秦人与殷人的部落便坐落于此,起源于东方,并且信仰的是鸟图腾,后来夏桀残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商朝,据史料记载,商王朝的信仰便是鸟图腾,而同样,神话传说中,商人的祖先就是一只神鸟,而秦人部落所信仰图腾,也是鸟图腾,从而,这二者之间一定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2、发源地与王朝地不同
战国时期,秦朝通过商鞅变法已经十分强大,逼的东方六国不得不联手抗衡,在七国之中,唯有南方的楚国,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赵国最有实力,能够抗衡秦国,而合纵家苏秦也指出,秦国虽然地处于西方,可它的发源地确实在东方,或者是东方偏北方,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发源地上面,秦国实际上是从燕国和齐国一样,都是从渤海之滨发展起来的。
3、秦国因秦部落迁徙而定
从而可以看出,秦朝之前的秦部落,是多次从东、西迁徙,寻找适合自己种族部落,适宜生存地区,最后立在了秦国的西方地区,但是,此时依然是以部落式的形式而生存,他们只是有着自己生活的地方,可土地并不归自己所有,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在途中,秦国的祖先因为护驾有功,故而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将秦人部落所在的地区,封给了秦国,故而有了名义上的国家,为什么是名义上呢?
因为那个地区,虽然名义上是周朝的领地,可实际上却被那些游牧民族占据,秦人想要真正的取得这片土地,便要将那些游牧民族的势力全部驱逐出去,而也正是因为周天子的这一句花,这一句名义上的封赏,拉开了秦国同少数民族的斗争,一打就是几十载的光阴,使得秦国兵强马壮,夺回了这片周天子赐予的土地,拉开了最后大一统之路。
二·华夏文明之源,秦祖尧、黄帝以不断的迁徙开启秦大一统之路
秦人的祖先是伯益,早在上古时期,黄帝在逐鹿之战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各个部落,确立了公天下的制度,发展至尧、舜时代,秦人的祖先伯益,因为功劳巨大,而后将今河南的登封地区封给了伯益,用于歌颂、感谢他的功劳,至此,秦部落就开始发展繁衍了起来。
在尧舜时期,这个公天下最后辉煌的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是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在襄汾县所发现的藤次古城,就是当时尧帝、舜帝以及大禹,和一些大臣居住的地方,伯益也在此,之后,才被封在了河南省登封市南部嵩山山谷内,故而,河南登封成为了伯益的第二故乡。
1、后朝所记,伯益在嵩山
在大禹去世后,伯益为了避嫌,申请前往封地,于是迁徙到了金松山一带,前往他的第二故乡居住,而大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夏朝建立,家天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巩固自身的皇权,一些人被启清洗,而伯益因为提前有所准备,并且表现的十分听话,故而逃过了夏启的追杀,在第二故乡生存下来,得以善终。
2、图腾鸟有北方生活习性
而同样,居住在山中的白鹤鸟,就是祖先伯益,至此,白鹤鸟便成为了秦人部落的图腾,并且根据史料记载,在嵩山附近所居住的伯益,附近地区那一列山的走向,是自南向北的,并非自西向东,而同样,史料记载的山也并不是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有的在内蒙古,有的在宁夏,有的在山西,杂乱无章,难以判断,但从山的走向以及水的流向来看,这一列山,大概是位于今山西西岸的黄河东岸,从而,始料记载的真实性还是很值得推敲的,祖先伯益所居住的,也大概是在金山西中南部。
3、分封迁居现今甘肃
那秦人是怎样到达后来的西方陕西地区呢?这其实是经过多次迁徙而实现的,在先秦历史上,秦人的部落,分批次的、多次迁徙到甘肃天水,商朝建立后,对于与自己同出一脉的族人自然不会亏待,从而,对秦人部落多为照顾,也就近赐予了他们一些比较肥沃的土地,开始了迁徙,而终其整个商朝,秦人部落其实一直在不断的迁徙中。
周朝灭商后,分封天下,以藩屏周,而周武王去世后,周公开始为周王朝呕心沥血,他创造了《周礼》,并且推动了周王室之女同各个诸侯国联姻,用宗法制,将周王朝与诸侯国们联系在一起,周朝在周穆王之时,国力到达鼎盛,而也正是在这儿,秦朝的部落也被封为了秦,成为了周王朝的一个附庸,此时,秦部落有了特有的一块小小的固定居住地,虽然是抵不上诸侯国,可比之前居无定所的生活要好多了,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在这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4、战乱迁徙
还有一个原因是战乱迁徙,这是最晚的一次,秦在这个时期,秦人的祖先迁徙至甘肃天水地区,正是西周初年,商纣王之子武庚发生叛乱,而周公东征平叛后,将参与武庚叛乱的一些部落,人群,全部赶到了甘肃的天水地区,伯益的后代,也就是秦人的祖先之一,因为与商朝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利益,自然也参与了这场叛乱。
而后,武庚之乱被平定,周王朝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了走向兴盛的道路,而后,周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博得褒姒的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导致周王朝的国力衰弱,失去了诸侯的信任,从而导致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秦人的祖先因为护卫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了诸侯,这也就是之前问我们所讲的秦国立国的源头。
总结
战国七雄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尤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而秦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逆风局的代表,他从最初,被东方六国所排斥,到后来崛起,成为七国最强,历经百年,数位君主的努力,从而有了后来统一六合,席卷八荒的伟大成就,后世的人,都认为秦国的大一统是因为秦王朝统治者的雄心,想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然后到处征战,实现现大一统。
直至今日,一些专家媒体们也都是这样宣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秦部落是在迁徙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先打下的基础,再全面、统一的扩张,而是一点一点的增加了自身的实力,有了雄厚的实力以及基础,从而开始了扩张的道路,秦国在秦始皇嬴政这一代开始统一。
在提起秦国时,人们都会想到秦始皇,但其实,秦国的统一并不是单靠一个秦始皇嬴政完成的,而是历经了几代君主,甚至无数祖先的努力,才成为了历史上浓墨重彩描写的一笔,在秦孝公时期,他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开始强大,但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虽然相比于魏国,及一些东方国家较为弱小,可也算得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也就是说,在秦孝公之前,秦国的历代祖先,通过一点一点迁徙,一点一点努力,或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可究其根本,他们却为后世打下了基础,从而,最后秦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大一统王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