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几天发过一些文章说过治疗咽炎不能单纯利咽,更不宜长期服用寒凉类药物(具体可以查看我之前发布的文章)。近日刚好治疗一例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慢性咽炎患者。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案例。此名患者为年轻男性,自述于半年前,食用两个桃子后即出现咽部干痛不适,异物感。半年来无论在诊所取药,还是自行药店购药,大多都是一些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的寒凉类药物,不但症状没有减轻,反而感到越来越重,缠编难愈。下面就来说说他的具体情况。
徐X浩,男,21岁。本市生活。2020年,05.05日初诊
主诉:咽部干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咽部干痛、异物感,每因天气变凉或进食生冷刺激食物而加重。现症见:咽部干痛,异物感,遇冷加重,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腹胀暖气,纳食差,小便清长,大便糖薄。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厚白,脉沉紧,右关紧甚(右关主脾胃脉)。电子喉镜提示:慢性咽炎
诊断为:阳虚喉痹病(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证)
考虑该患者属先天肾阳不足(其母述该患者少儿时即体质虚弱,遇凉即病),后天脾胃失养,阳虚则阴寒内生,阳不化气,气不承津,咽喉失于温煦濡养,加之食入生冷,外寒引动内寒,痹阻于咽部,从而发病。
治以:温补脾肾,散寒利咽。方选附子理中丸加减。
药用:制附子 生姜 肉桂 党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白芷 炒麦芽 诃子 陈皮 甘草七剂,日一剂。
2020.05.05日复诊
患者诉咽部干痛及异物感明显缓解,其余诸症亦较前明显改普。舌淡红,舌体胖大,苔白稍厚;脉沉,稍紧。主方不变,前方去肉桂、白芷、诃子、甘草,加桂枝、生地、黄芩、丹参。七剂,日一剂。
2020.O5.20日三诊
患者诉稍感咽部发干,微有异物感,无疼痛感,精神可,语声较前有力,面色稍白,畏寒肢冷明显改善,偶有腹胀嗳气,纳食可,二便可。舌淡红,舌体稍大,舌苔薄白,脉沉稍细,紧像已不明显。二诊方桂枝量减半,去党参、丹参、加人参、诃子,余药同前,再予七剂,日一剂(中间还有个插曲,开完处方其母亲问我:开了几天的药。答曰:七天。其母 曰:咋不多开些,多吃一段。再答曰:这七天中药服完,再视情况决定,还用不用继续服药) 。续观疗效。
结语:慢性咽炎的治疗,不能单纯利咽,更不能经常服用寒凉性的药物。无论是使用中药还是中成药,首先应该先辨证,是寒,是热,是虚,是实。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效。
#健康科普挑战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