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以普通性学研究者的身份与地球人相处,换来的却是疏远,不装了,我是外星人我摊牌了。来地球一年多了,我发现这个星球存在很严重的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人口问题是个很宏大的概念,本篇文章重点分享外星文明是如何看待人口问题中的生育和老龄化现象,希望对地球有一些帮助。
1、生育问题
地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除了极个别外,大部分国家生育率不足,如韩国2018年总和生育率跌至0.9,总和生育率指国家或地区内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比如20岁到35岁)内,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的个数,0.9意味着一对夫妻生育不到1个孩子,长此以往,国家的人口早晚会灭绝。去年美国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将该国新生儿总数推到35年来最低水平。我国(在地球的国家)2019的出生率再创新低,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1952年以来最低。
2、老龄化的问题
地球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日本老龄化严重,2019年65岁以上的老人占27%;欧洲国家老龄化现象也十分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2019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3、带来的影响
出生率低和老龄化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的长期发展,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红利消失,老龄化加速,养老负担加重;消费结构也会出现改变等。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数不断减少,降低了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能力。这些问题看似很宏观,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会侧面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
- 外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在我的母星—北斗星,通过几百年性科学的研究积淀,已经解决了这些文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人口问题。
1、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危害
首先,通过人口学的发展,大概可以确定一个空间区域内适宜生活的人口数量区间。
当总人口大于这个区间时,意味着人口密度过大,就会显得拥挤,即使科技发展,食物供应充足,足够养活更多的人,但过多的人会降低人均居住面积,影响交通出行效率,降低所有人的生活舒适度,同时会出现生态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紧张、资源短缺,以及一些社会治安问题等。
当人口低于这个区间时,可能会出现劳动力过少,区域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拉动经济,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时许多行业消失或没有,很多生活资料无法生产,社会发展缓慢,整个区域内的人生活便利受到影响,国防兵力也会不足,造成防卫不利。
总之,人口过多或过少对所有人的生活都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发展。
2、确定空间区域适宜人口数量的几个思路
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依靠土地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人口数量的能力,称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或土地的人口容量。当步入现代化社会后,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食物、医疗等不再是主要限制人口数量的因素,转变为空间、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确定一个空间区域适宜多少人口同时生活,既不过多也不较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思路仅供参考。
空间思路: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空间面积有限,在没有发展出超高层建筑的情况下,承载的数量有限,如果人口过多,就会有一部分人住在非常狭窄的地方,比如香港,有许多平民住在很狭小的“棺材房”里,这既和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有关,也和地理区域空间本身有关。
资源思路:某一稀缺资源决定区域适宜生活的人口数量,如沙漠里的城市,水资源有限,如果人口过多,淡水供应不足,会影响所有人的生活。
产业思路:一个区域或城市布局的产业数量有限,每个产业需要从事的人员及配套服务产业的人员数量有限,所有产业累计需要的人员加上一些家属等就是这个区域适宜的人口数量,如果人口过多,一部分人无法就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发展。
当下思路:一个区域当下人口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当下人口数量合适,则处在其中的人就业压力小,整体生活舒适,环境污染小等,反之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生活的舒适性。
综合思路:综合以上思路和其它确定区域适宜人口数量的办法,制定出区域适宜人口数量的区间,指导计划生育的工作开展。
确定一个区域或国家总体的适宜人口区间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事。当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一个国家或星球就会意识到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数量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整个国家或星球上的人生活舒适,社会和谐。超出这个区间,会带来很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当确定适宜人口数量的区间后,可以有效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方向,从而采取抑制生育或鼓励生育的政策,知道超出多少或缺口是多少,从而使生育政策相对平稳,并对即将出现的人口问题有预见性,提前做好应对策略。没有确定适宜人口数量的区间,感觉人口多了,就限制生育,感觉人口少了就鼓励生育,前几十年限制生育,后几十年鼓励生育,一段时间是老龄化社会,一段时间是成长型社会(青少年居多的社会),这样的变化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3、人口年龄分布结构
当确定一个区域或国家的适宜人口数量区间后,从理论上就可以确定最适合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以地球上步入文明国家人类的生育周期来计算,通常生育年龄集中在20-40岁,过20年这一拨人的年龄为40-60岁,几乎不再生育,低于20岁或高于40岁生育的人较少,可以忽略,则一个生育周期是20年。以平均寿命80岁计算,则在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稳定的社会,0-20岁、20-40岁、40-60岁、60-80岁的人口数量应该相差不多,每过20年,过渡到下一个区间的人口总数相差不多,出生和死亡的人口相差不多,这样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但是当一个生育周期的出生人口打破这种平衡时,如过度生育,则会使整个社会人口过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同时在今后的40年内出现人口红利,但过了40年后,就慢慢转入老龄化社会,这是必然。同时人口过多会实行计划生育,使下一个生育周期出生的人口数较少,所以当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后,这一时期老人更多,劳动力人口反而变得更少,整个社会的负担更重。所以人口的大起大落最终还是要子孙买单,故一个成熟的文明社会,整个人口年龄结构应该是稳定的,才最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以一个国家适宜人口数量约8000万左右,平均年龄80岁计算,则0-20岁的人口应为2000万左右,20-40岁、40-60岁,60-80岁的人口,均应该是2000万左右。这样每过20年出生2000万左右,死亡2000万左右,每一个区间过渡到下一个区间的人数也相等,整个社会的人口一直是平稳的状态,不会出现大起落,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常态。
4、对老龄化社会的思考
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60岁到80岁以上的人占整个社会的25%,但实际很多人活不到80岁就去世了,所以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实际占比应低于25%,究竟低多少不好说,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所以理论上讲,60岁以上老人占比10%-20%应该是正常水平,不应该定义为老龄化社会。
目前国际上将60岁以上老人大于10%就认定为老龄化社会,和上面推论标准数值25%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地球文明步入现代化时间短,二战后人口暴发,一个生育周期内(20年)出生的人口数量过多,稀释了老年人的数量,当这部分人口活到60岁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过大,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给整个社会赡养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就认为超过10%是老龄化社会。还有抚养比,上述正常值是100%,这和当下现实差距过大,也是因为这个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好多平均年龄都超过80岁了,这种情况如果成为常态,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加大社会劳动力的数量,降低赡养老年人的数量,减少整个社会的负担。
- 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思考
1、对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我国(我在地球上的国家)由于之前的猛生和后来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各个生育周期(每20年)的人口数量不一,这使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人口红利,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每个生育周期内(20年内)出生人口数量大幅不均的问题开始暴露,比如现在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要赡养4个老人和2个小孩,还有房子、车子等,生活压力可见一斑。而且预计到2050年,整个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30%,超过了标准数值25%,那才是真正的老龄化社会。
当然,不能靠生育更多小孩,增加出生率的办法稀释60岁以上老人的占比,因为这会使总人口数量更多,产生更多问题。而且猛生的话也会为后代留下同样的人口问题,且使整个社会的生育政策在限制生育和鼓励生育之间来回摆动,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利好的是,前面的猛生带来的人口红利为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如机器人的应用,人口质量的提高等等,促进人均产值上升,在将来即使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25%,整个社会也能更好的应对。
2、对生育问题的思考
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2000年到2019年累计出生的人口为3.26亿,如果这个数值是合理的,则在下一个20年,即2020年到2039年,应累计出生人口为3.26亿左右,且以后每一个20年均如此。这样下去到2080年,预计我国人口约为13.04亿左右。
假如这个人口数量是合理的,那么要想宏观上实现每个生育周期(20年)累计出生人口相差不多,则在微观上需要每对夫妻生育2个孩子,即2个人创造2个人,保持不变。考虑到性别差、同性恋、意外死亡、不孕不育等,只有每对夫妻生育2到3个小孩子,才能确保每个生育周期(20年)内累计出生的人口数量大概相等。
现在的问题不是想生你就生,随着前期计划生育长久以来提倡只生一胎形成的惯性,加上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抚养成本高昂,以及丁克、不婚、独身等思想的盛行,即使在2015年开放了二胎,现在人们的生育愿望也下降很多,在2019年生育人口约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为1952年来最低,从目前情形来看,还有下滑的可能。按每20年出生3.26亿人计算,平均每年出生1630万人才符合社会的正常发展,实际数值和理论数值有200万左右的差距,所以当下的生育形势非常严峻。
那么如何解决整个社会生育疲软的问题,外星文明用的方法真绝,即超出常理,又合情合理,我们下篇文章分享,感兴趣的关注一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