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学老师吐槽: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微信群形同虚设

小学老师吐槽: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微信群形同虚设

徐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年轻的他刚上岗不久,没有什么管理学生的经验。为了方便管理孩子学习,方便与学生家长沟通,他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群。其实随着网络工具的流行,这也是大多数老师都会用的方法,平时有作业布置或者活动安排都方便告知家长。

这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常常令许老师心力交瘁,忍不住向朋友吐槽:“自从建立了微信群,自己事比以前多了,家长比以前轻松了……”有一次徐老师在群里告诉学生家长要交书本费,家长纷纷在群里发起了红包。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的红包莫名被其他家长领走,而这位家长呢‘携款’销声匿迹。再三追问之下,说是自己手误点错了。“我不仅要做一个小学班主任,还要追债做学生家长的群管理员。”许老师又忍不住吐槽。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存在这样的困扰,微信群的建立本是为了学生着想,没想到会衍生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纵观家长微信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回应的延时性。这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事情,老师将学校的文件或者任务发送到微信群里,却迟迟得不到学生家长的回应。可以理解,有的家长确实在忙,无法及时地看到并且恢复。这也是微信群存在的一个无法消除的弊端,微信群的建立虽然具有整体性聚集性,但无法兼顾个体情况的差异。

家长不够配合。这种情况下,不是说家长没有看到群通知,而是看到知晓之后没有做出回应,属于隐藏配合类家长。许老师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要求孩子回家后在父母陪同下,拍一张参加课外活动的照片。这种基本上每次都是固定的家长群体作为代表在回应,久而久之已经习惯了。

‘戏精’家长作妖。建立微信群的目的,在于方便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然而有些家长在群里面打广告,把微信群作为自己的推销平台,或者经常分享一些商品类信息,最常见的比如拼多多帮忙砍价等。更有甚者在群里刷屏,导致其他家长忽视了重要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沟通交流。而老师又不能设置禁言,这样对于其他家长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正常的沟通交流。

容易产生诈骗。自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兴起之后,利用微信群冒充老师进行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以西安为例,2019年11月在西安市长安区某小学的班级群内,有人冒充班主任,告诉各位家长要收取三百元的资料费,并把收款二维码发到了群里,几分钟后就有家长陆续转账。像这样的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对老师和家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容易滋生攀比。学校给予学生的奖励,是表扬肯定孩子的直接手段。孩子是家庭的骄傲,一些家长爱慕虚荣,喜欢将孩子的成就,比如奖状发在群里面,告诉别人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这种比较孩子优劣的行为风气,也严重破坏了微信群的环境。

​由此可见,家长微信群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少的,而针对这种弊端,在必要性上又产生了两种观念上的分歧:一种是支持建群,一种是反对建群。

群体一:支持建群。这个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建立家长群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老师难以全面兼顾,建群有助于老师对学生统一管理。再者现在网络通讯很发达,应该借助微信工具与时俱进。

群体二:反对建群。这一群体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建立微信群不符合这个道理,是老师把责任和负担推给家长的一种体现。微信成为了老师向家长传达的工具,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可以高枕无忧,而孩子作业的检查监督、复习等,都成了父母的义务。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微信群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管理方式,是伴随网络发展的产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势必会遇到惊涛骇浪。从老师的角度讲,微信群不仅有利于将孩子统一管理,更密切了与家长的互动联系,毋庸置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至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更是为了保证孩子高质量地完成。有些家长通过微信群了解孩子情况,不分时间段地询问老师,更是让老师劳心费力。为消除分歧,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要统一目的,明白微信群的目的在于孩子的学习,不然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建立,所以双方要在这个方向上谋求孩子的发展。其次,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威尔德说过:“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就是有效沟通。”微信群的目的就在于沟通交流。家长可以询问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给孩子家长一些建议和指导。交流一定是双向的才最有效果。

老师既然是家长微信群的建立者,就有管理经营好的义务,以下是给老师的一点小建议:

注意区分内容。老师必须要考虑群体的差异性,在群发内容上要稍作留意。比如成绩排名表,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有的学生成绩却比较差。一旦像家长们公开,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家长的尊严。

群发与私聊相结合。微信群发虽然很方便,但也要兼顾个体进行私聊。这样给家长的感觉是,老师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促进孩子向好的发面发展。

多说一些赞扬的话。学生的成绩难免良莠不齐,但赞扬永远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对于学生小小的进步,老师也要记得夸赞雨露均沾。

•营造学习氛围。学习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家长同样也需要借鉴学习,为此老师可以鼓励家长,多在群里分享有关教育学习的书籍经验等。

一句话,微信群作为联系老师与家长的工具和纽带,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664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