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喝汤误区,专家这么说

喝汤误区,专家这么说


炎炎夏日没胃口,喝汤养生正好,但误区这么多,小心你可怜的胃中招了,身子不爽还要被胃病拖累,想想就难过!这些养生误区,你可要小心了!

夏天,炎热的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中医上讲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根据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这个时候应该适当进补一下,而汤水就成为了比较好的选择!“汤补”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人们往往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很容易会伤害你的胃!

误区一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二: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误区三: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四: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误区五: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

如何正确喝汤,请get


专家这么说:

我们是不建议在吃饭的时候喝汤的,喝汤跟吃饭要分开来进行。可以在饭前一小时喝汤,也可以在饭后两小时喝汤,这都是可以的。

老胃病患者,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饭前汤水摄入过多,就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引起胃部不适,从而加重病情。

胃酸分泌多的人也不宜多喝汤和饭前喝汤。因为浓缩的肉汤能刺激胃酸分泌更多,易引起烧心、打嗝等不适,因此总是有胃泛酸等不适的人,要少喝肉汤。

特别提醒: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饮食只能七分饱,不管什么汤水,也不管饭前饭后,都要少喝!否则会增高胃内压力,更容易发生反酸、烧心等症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50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