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曾经指出: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自己学习。二是会与不同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理查德,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家里越乱,就说明孩子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越高,而当今社会往往更需要这样特质的孩子,将来也会更有前途。
如果孩子是有形状的,那么我认为孩子一定是不规则的,因为刚生下来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特别陌生。
因此他们的想象力呢,不受这个世界的约束,不会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而在大人的眼中,这样的孩子就像一个小恶魔,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凌乱不堪,尤其是2-3岁的孩子,弄乱就算了,还不让大人帮忙收拾。而大部分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最后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
而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孩子在家里弄得越乱说明,孩子的创造力越强,想象力越丰富。如果父母训练宝宝一些技能,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会给大脑带来更多的刺激,大脑在刺激下也会产生更多的突触,孩子也就越聪明。
那么哪3个地方乱证明娃聪明?
- 一、桌面乱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看孩子写作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那么看到孩子桌面凌乱不堪绝对是雪上加霜。于是便会对孩子大吼:“桌子弄得那么乱能写作业吗?到时候找东西都找不到了!”我朋友家孩子小丽,就经常会把桌面很乱,在桌子上摆放各种东西。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我朋友就让小丽抓紧把桌子收拾干净,还说弄得那么乱,到时候要找什么东西都找不到。
小丽说东西放在哪里自己都记得,为了确保我朋友不会收拾桌子,还特意展示一下,真是令我和朋友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的孩子记忆力竟然这么好。经过那次事件之后,让我明白大人眼中的“乱”并非真正的乱,只是不懂孩子独特的摆放方式。
如果父母强行打乱孩子的摆放方式,非常容易让孩子记忆紊乱,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记忆力,还耽误孩子的学习效率。
- 二、玩具乱
哈佛大学曾有过一个心理研究指出:孩子处于凌乱的环境中,大脑会持续活动,主动去寻找、发掘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将玩具弄得很乱还不收拾,别会主动帮忙收拾整齐,但奇怪的是,孩子明明很喜欢这些玩具,但是自从收拾整齐之后就变得不爱玩儿了,而大部分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责怪孩子三分钟热度。
其实收拾玩具这件事情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是拒绝家长干涉的,家长如果强制,要求孩子那么只会适得其反,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可以去触碰玩具,还会和家长产生距离感。
- 三、卧室乱
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乱》中说到,如果一个人的桌面收拾整齐,书籍整齐陈列、水杯文具摆放得规规矩矩,这样的人一般缺乏创造力。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而卧室杂乱,正好说明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玩好动。不过大部分家长都忍受不了孩子的房间太乱,也忍受不了孩子在凌乱的房间生活,因此便会帮助孩子整理好房间。
但是科学研究表明:6个月~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此时孩子大脑的活动是成年人的2倍,家长减少孩子与玩具的接触,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也会减少,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孩子这个时候的大脑需要刺激,这样孩子将来大脑的开发程度才会更高,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比同龄人更加优秀、思维敏捷。
所以在家长的基础规范内,尽量让孩子有自己的规则和自由空间,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从小要养成孩子别的习惯和爱好!阅读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孩子2岁起就要看绘本,从绘本中学习行为。父母可别小看绘本的力量!
抓住孩子2-8岁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说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
给各位家长推荐一套我家孩子一直在读的儿童习惯养成的绘本——《儿童情绪管理和习惯培养》绘本采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对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插画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够让孩子看进去。只要孩子感兴趣了,才能坚持阅读,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每一册都对应一个主题,都是围绕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展开的,一个个生有趣的小故事叠加在一起,以简单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看故事的时候,孩子非常容易把自己带入到故事的角色当中,里面的人物怎么做,孩子自然就会跟着模仿,从而学到有用的知识。
据有关科研部门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得出:大凡那些文理兼修、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对课外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而且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表明从小进行阅读培养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基础。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0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