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咕的妈妈,和你分享育儿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宝宝一般1岁多就开始学说话了,到2岁已经能和家人简单的交流沟通了。可是也有一些宝宝到了2岁多还迟迟不肯开口,宝宝说话晚正常吗?如果不正常,问题又出在哪里?要判断宝宝是否说话晚,首先要知道宝宝语言发育的过程。
根据宝宝的年龄,对宝宝的语言发育情况进行测试,大多数1~3岁的宝宝,学习说话的过程是这样的:
1岁~1岁半
能说出10~20个简单的字词、能听懂简单的词或句子,能对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做出反应。
1岁半~2岁
能叫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能说出50~100个的字词,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
2岁2个月
宝宝通常能够区分书的正面和背面,并且知道哪些页面有字,哪些没有字,还能简单区分哪一行字多、哪一行字少。
2岁4个月
宝宝通常会说出自己的基本需要,如“要尿尿”“要喝奶”,还能说出常见事物的特征,比如“大球”,描述行为的简单句子宝宝也会说了,比如“球跑”。
2岁半
宝宝通常能够模仿儿歌编写新的歌词,比如将“两只老虎”编成“两只小狗”。
2岁8个月
宝宝知道表达关注和安慰,还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饿了怎么办”、“冷了怎么办“。
2岁10个月
宝宝通常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我”“你”“他”。
3岁
宝宝通常能纠正大人说话中的简单错误,比如发音不对……
当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符合上面的语言发育历程,宝宝因为个体差异,语言发育的速度会有所不同,只要推迟时间不超过6个月,就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已经超出正常范围,那么宝爸宝妈们就要思考,造成宝宝说话晚的原因了。
宝宝说话晚,警惕这几种因素
- 病理因素
自闭症:不说话、自言自语
这里的“不说话”指的是不会说话,少有交谈行为。宝宝玩的时候只是一个重复刻板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喜欢来回开关门、开关灯,坐电梯喜欢来回地爬上爬下。也有一些自闭症患儿虽然会说话,但是言语错乱或者经常自言自语,家长也需要警惕。
听力有问题:不会连着说三个词
家长对宝宝讲话时他没有回应,对电视声音、玩具声、铃声没有反应,跟其他小朋友玩也不见他有交流……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想想是不是听力有问题。如果家族长辈中有耳聋患者,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更要关注了,耳聋的程度不同,反应也不一样。
舌系带位置靠前:不会发卷舌音
如果舌系带位置太靠前,就会限制舌头的运动,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卷舌音的表达,但对孩子说话早晚影响不大。
- 遗传因素
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说话晚,那么宝宝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宝宝说话晚是这个原因,则不必太担心。
- 环境因素
比如家庭环境、小区环境等,如果这些环境提供给宝宝的信息刺激少,宝宝的思维能力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语言表达意愿和能力。
- 教育因素
宝宝如果受到良好的早教,会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每天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大人经常给宝宝讲故事等,这些都会帮助宝宝积累词汇量,激发宝宝和大人交流。
- 学习能力
宝宝的学习需要模仿,如果宝宝本身模仿能力弱的,大人又不注重引导,那么宝宝很难模仿如何使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
- 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女宝宝的语言发展起步会早于男宝宝,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更好。但这是暂时的,在进入学校后,这种差异就会减少。如果宝爸宝妈排除了宝宝是因为疾病原因导致的说话晚,那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爸妈具体该怎么做?
-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
- 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
- 重复说话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也可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
最后给宝爸宝妈们小结一下:
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语言能力发展各有快慢,判断标准通常是一个平均水平。如果宝宝语言发育延迟状况,确实超出正常范围,那么就要尽早请专业医生判断和检查。如果排除了疾病因素,家长需要调整日常互动,引导宝宝开口说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