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挺有趣,但回忆起来也挺险的。
5岁前,我干过好几件大事情!
——吃泡泡糖咽肚里,妈妈警告说:小心把肠子粘住了,肚子疼哈!之后那一周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后来发现肚子不疼,还得意的跟妈妈炫耀:“不疼啊!我不疼!”但后来也不敢再吃了。
——路边捡到小石头,很小很小那种,拿回家洗干净塞嘴里,感觉口感不错就把石头吞下去了,看看第二天会发生什么。然后,第二天发现石头被拉出来了...
——3岁多在舅舅家玩。舅舅和表姐变魔术。把瓜子从鼻孔里塞进去然后耳朵里掏出来。我信了。回到家大晚上拿黄豆塞进了鼻孔...取不出来了直哭!吓得我妈大晚上赶紧带我去医院,找了熟悉的大夫用镊子把豆子夹了出来...还好塞的不深,鼻子就出了点血。还好有惊无险,但那次也是把全家吓坏了!(不记得塞豆子的过程了,但记得医生可怕的镊子...)
一、条件匮乏下的各种“穷养”
我是80后独生女,长在80年代初。那时候整个国家都是资源匮乏,家里虽然父母工作稳定,但也收入不高。老爸说他刚参加工作初期,和我妈两个人的工资合起来才100块钱。这100块钱放今天真的也就4碗米粉的钱,可那时候就是我们全家的收入,时不时的还需要老人“救济”。
1)三岁起就自己在家
我在3岁以前大部分时间是姥姥家和自己家两边过的。很小的时候我妈说也找过保姆,但是保姆特别没耐心,一口饭还没咽下去就紧接着喂下一口,我妈很不喜欢。小保姆辞职后,我自己的印象里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姥姥家,所以我一直称自己是姥姥姥爷带大的。因为我以前跟老人的感情非常好,比跟我爸妈还要好。我可我父母偏说是他们自己带的我,老人只是偶尔帮忙。那时候我搞不懂,也不相信,明明父母天天都要上班,怎么可能带的了我?
后来我妈说,我三岁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呆着了……
她这么一提我倒真有点印象。因为我脑中总有一个场景:自己坐在尿盆上一坐就是一个早上,不敢去喝水也不敢去别的屋...就那么静静坐着,一会看看天花板。一会听听各种门外的声音...这个场景总是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
我很纳闷为什么我3岁的时候会一个人在家?连个看护的人都没有?
后来我妈跟我说,3岁的时候幼儿园放假,她和我爸都要上班,家里没有人能帮忙,而姥姥姥爷那时候又在帮带我刚出生不久的表妹…
无奈之下,整个假期的白天就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早上出门后,都会把门反锁,以保证“安全”。
好吧。我是女孩,小时候又胆子很小,很听话,平时又比较“乖”。就这样,一个假期大概2-3个月,我记不清了。就这样被锁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玩。
我很想不通,3岁,怎么我就能自己在家了?能吗?放今天打死也不敢啊!
可当时就那个条件,能不能应不应该的也没有办法!好在我们那里有午休,爸妈每天中午骑着自行车飞快的赶回来开门,看我怎样了,然后抓紧时间做饭、吃饭…然后下午2点钟再火急火燎的骑车奔向单位,6点再飞奔回家做饭…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被大人把门“反锁”是常事,这样才安全,不会有坏人进来;
谁敲门都不能开也不能说话;
小时候不爱喝水,因为怕去厕所,所以坐在尿盆里一坐一个早上也是常事;
插座是绝对不能动的,一定不能把手指戳进去不然会被“电死”;
阳台门绝对不能打开,不然掉下去(那时候我家2楼,阳台没有封);
特别喜欢钻到厨房五斗橱里偷吃一种中间带芝麻和白糖的饼(应该不是面包),我妈上夜班发的;
于是,我小时候“乖”就是因为长期被大人的各种“故事”恐吓着…
但我问我妈:那我那时候要喝水怎么办?要拉粑粑怎么办?3岁还不会擦啊?饿了呢?吃什么?…
我妈的回复:早就不记得了!那时候每天累得要死,白天忙完晚上还要上夜班,(那时候一周工作6天,我妈有4天要上夜班),没人管你只能把你放家里。其他的都不记得了…
好吧,我怎么长大的,连我自己的妈都不记得了!反正我就这么大了。想到这点我突然有点伤感,没有受多人关照的童年。而且,我甚至怀疑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养育孩子的各种安全细节。只知道我很乖,强调家里几个危险的地方不能动、不能摸;不要开门出去;家里厨房有饼,饿了自己会去吃,就完事了…
幸运的是在过去的一切并没有对我的童年成长造成太多负面影响,毕竟我还算是平安长大了。而且因为上小学前我几乎每天都在玩,很自由的玩,所以我的童年还是挺开心的。虽然经历过几次“险情”,但也都幸运的化解了。
而且,谁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都平安呢?
我现在也挺能理解我爸妈,因为那段经历可能对他们来说都太苦了,大脑进行了“选择性忘记”吧。反正她和我爸谁都不记得细节了。而我爸就唠叨最多的就是以前带我的时候多苦多苦,独自带我的时候晚上根本睡不好,一会儿一个“爸爸,尿!”弄得他完全不能睡觉。
只有我,还留着点碎片化的记忆。
2)5岁胆大了学着翻阳台
等我大一点,会看书了。好像胆子就没那么小了。但胆儿大也有胆大的坏处,因为我经常一个人在家被反锁,心急了就想出门。加上那时候我邻居对门是我表姐家,我表姐比我大3岁,胆子很大。但我们平时都被反锁着,想说话就跑到阳台上去聊天。虽然隔着一堵墙,还能聊的特别嗨。
可就是阳台这堵墙,加上被反锁门,成了安全隐患。
我特别清楚的记得在我5岁那年,表姐出了“馊主意”,她要翻过阳台的那堵墙来找我玩。
虽然我家是2楼,但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也是很危险的。记得表姐那时候不知道踩了她家花盆之类的什么东西,爬到了阳台上,慢慢扶着墙翻过来跳进了我家阳台。那一刻我们可开心了!一起玩了好久,紧接着,她就带我一起翻阳台了…于是我又翻到了她家,那一下午来回翻了2次。
最后,我们玩过了头,我忘了赶在爸妈下班之前翻回自己家。当她爸妈回家后,把门打开看一我在她家,瞬间惊到了。尽管之前我和表姐计划着编了各种故事——什么把钥匙从阳台扔给了楼下奶奶,让他们帮我们开门如何的(我表姐那时候虽有家里钥匙,但也被反锁在家)….
但小孩子的谎编不圆,最终都被大人揭穿了…
而我们翻阳台这一幕,其实被院子里很多人都看见了。这一翻不要紧,结果你可想而知。
晚饭时间,邻居街坊都来上门“告状”了。
我印象中,表姐是被训惨了,而我妈吓得差点掉眼泪。
我倒是还好,心里玩的挺开心,什么感觉都没有。
第二天,两家父母做了战略调整。再也不反锁门了!还一大早就把我送到对面和表姐一起玩!
但也给了楼下熟悉的奶奶一把钥匙,拜托她随时能注意点家里的动静。
这份玩耍“自由”,基本是拿“命”换来的。如果那天摔下去任何一个,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至今,这个”翻阳台”的光荣事迹,一直记在我心里。有时候我还拿出来“炫耀”一番。有朋友说我“命硬”,可能就从那时候开始了。这些放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过去那个时候,像我这样从小被单独放在家里的,绝对不是个例。
过去的房子阳台大概长这样,但都没有封住
现在经常有新闻报道老人帮忙带孩子,结果自己去买菜把孩子单独放家里结果出事情,可能源于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带自己孩子就安全意识不强吧~
3)生病在家治
我小时候生病一般都在家治,所以我真的直到大学了才知道去医院是要挂号的。因为我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平时做检查也是直接去各种叔叔阿姨的科里。很方便,都不排队,看一下就完了。平时要是发烧了,我妈自己在家给我做皮试、打针、输液。但这些放在今天其实很危险的。连我妈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说,那时候胆子可真大,居然敢在家就给你输液了,现在看其实是很危险的。还好当时没有出过事。
而我小时候一发烧就打针、输液…好几次两只手背扎的全是针眼…那些扎针动作熟悉到我甚至觉得自己都能直接给人上手了…
但我妈不知道,现在早就不提倡孩子一发烧就去输液了…(不过现在她知道了)
……
所以你说养个孩子,平安养大难不难呢?放过去真的挺难的。像我这样在那个条件下能平安长大实属不易了。可是,养个娃搁今天来看容易吗?其实也一样困难!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现在的环境,养好一个孩子要经历的风险更高,
二、相对富足下的各种“富养”
过去单纯就是生、养、把孩子拉扯大就可以,如果能有出息是最好的。但如果仅仅只是“养”娃,放到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大部分家长的需求了,我们更多的追求放在了“育”上。随着大环境改变、医疗条件的改善;过去养育孩子所担忧的,比如饥饿、或疾病导致的大概率夭折等问题,已经不再是今天我们作为父母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但这些放在过去其实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在我姥姥那一辈,生过7个孩子,老大生下来没多久就饿死了,老二又因为疾病而夭折)
现在的父母,需要花更大力气、更小心、甚至花好几代人的付出,全身心的投入在1-2个孩子身上,心很累,也不轻松。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养一个孩子比过去要“奢侈”,说夸张点就好像“伺候祖宗”一样,一个娃,一批人,一起上。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对自己要求更高。
——少生而且优生
少生、优生是过去那几年一直提倡的。少生是实现了,至于有没有优生不好说。所以为了优生,准妈妈们早早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身体调养、孕前准备甚至胎教等各个环节中。一切都是为了娃,真的不是口号!
——科学育儿
大部分走在前面的父母开始讲求“科学育儿”,这也让我们这一辈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要更“精贵”。因为拥有的孩子少,父母们更希望在有限资源下,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科学的照顾、情感的滋养、精神的富足、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提升。
科学育儿的提倡,导致帮助照顾孩子的老一辈也不得不紧跟步伐,更改陋习,步步小心。但在这个过程里,有人能去伪存真,但也有人着魔入坑。
——物质、精神缺一不可
在科学育儿的带动下,整个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讲学习是在课堂上,而现在更强调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孩子光做学习的机器还不行,还要拥有好的体能、情商、挫商…商商不能缺…
光学书本的知识早就远远不够了,还要从小看各种绘本、各种科普、去各种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去世界走走、去刻意的接触大自然…在娘胎里就胎教、刚出生就要跟上各种“启蒙”的步伐;这就对养育孩子的一家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多重考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光精神支持还不够,物质上还得能提供相应的条件。
——外部安全、信任危机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关于儿童成长的负面新闻满天飞。儿童安全教育、性教育被提上日程。对比过去被独自放在家里无人看护的情况,现在看来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就需要新一代父母,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金钱在孩子身上。虽然依我个人的经验,多人带孩子场面其实更容易乱。但是,即便有人帮忙,哪怕是自家老人帮忙看护,父母们依旧会带着焦虑,操各种心。
大环境的竞争、外部压力也是造成当下父母育儿压力的一个很大方面。所以现在的父母操的心多,心也很累。
父母不容易,孩子容易吗?更不容易!
哎,真的希望,天下每一个娃都能平安、健康、开心的长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