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今年是哈勃望远镜升空30周年,应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虽然哈勃望远镜不是第一台空间望远镜,但它有三个最:成果最突出、服役时间最长、最为被公众所熟知。在大众科普、科研两个方向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因此值得纪念!30周年的到来也意味着哈勃望远镜的日子所剩无几,上一次在轨维护还是在2009年,目前有11年没有维护,那么哈勃望远镜还能撑多久?哈勃望远镜一旦无法观测,是否有继任者?美国宇航局拿什么拯救可见光天文学?
哈勃望远镜综述
我们先对哈勃望远镜做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哈勃望远镜在1990年4月24日由航天飞机送入轨道,近地点高度540公里,哈勃望远镜直径为2.4米,属于卡塞格林望双反光学望远镜,经过两次反射后成像。在过去30年,哈勃望远镜进行了5次轨道维护和升级,现有仪器为WFC3F广域行星相机(SM4期间安装)、COS宇宙起源光谱仪(SM4)、ACS高级巡天相机(SM2)、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仪(SM2)、近红外摄像机和多天体光谱仪(SM2)、精细制导传感器(SM2/3/4任务期间均有更换和升级)。目前这些仪器已经至少运行了11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从概率上看,未来5年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低,但在未来5至10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其中有两个仪器非常重要,一个是精细制导传感器,用来定位哈勃的观测指向,一旦出现故障,哈勃就报废无疑。如果制导系统没有问题,那么哈勃望远镜理论上仍然可以观测。比如,COS宇宙起源光谱仪坏了,那哈勃还是可以通过WFC3F广域行星相机进行观测,如果WFC3F广域行星相机坏了,其他仪器也可以正常工作,只不过图像呈现方面有缺损。
哈勃望远镜的工作波段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其工作波长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对应的100纳米至1700纳米。与其他望远镜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可见光的观测能力极强,这部分波段恰恰是其他空间望远镜所不具备的。对于陆基望远镜而言,哈勃望远镜又能对长波紫外光谱进行观测和分析,这又是陆基望远镜却欠缺的,这两个优势奠定了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技术。在过去30年,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成果不计其数,总的来说在5个方向上取得了较大成果:第一,对哈勃常数的测定,事关宇宙加速膨胀,哈勃望远镜给出的数值为在326万光年距离上,其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为每秒74公里;第二,哈勃望远镜发现暗能量在宇宙加速膨胀中起到斥力作用;第三,哈勃望远镜发现星系的形成高峰期大约在70亿年前,并非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亿年左右;第四,哈勃望远镜发现类星体背后的供能天体为超大质量黑洞;第五,哈勃望远镜成功对系外行星大气成分进行测定。
我们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哈勃望远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哈勃常数、暗能量属于宇宙学范畴、类星体属于高能天体范畴、星系演化和系外行星则是对宇宙宏观天体进行观测,基本上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天体。当然,哈勃望远镜也有不擅长的地方,那就是X射线和伽玛射线等高能天体事件。此类天体事件的观测需要由更加专业的空间望远镜进行,比如钱德勒X射线空间望远镜等。
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
明白了哈勃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我们就知晓了所谓的哈勃继任者,必须是一具能够进行可见光观测的太空望远镜。因此韦伯望远镜并非真正的继任者,韦伯望远镜工作波长在最短波长对应光谱仅为橙色光,主要工作光谱处于中远红外,因此韦伯望远镜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
那么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在哪儿呢?其实在2012年就已经造好,这就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送给NASA的2具KH-11光学侦察卫星。2016年,NASA使用了其中一具望远镜,被命名为WFIRST广域红外观测望远镜,预计发射的时间为2025年,主镜面2.4米,工作波长为近红外和可见光,该计划因为韦伯望远镜延期而推迟。另外一具望远镜,目前就放在NASA的设施内,等待资金的到来。
KH-11光学侦察卫星在40年前就已经升空,目前该系列侦察卫星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美国侦察办送给NASA的应该是KH-11的第四代,但里面的设备已经拆掉,需要NASA自己安装观测设备,毕竟侦察卫星的设备与观测宇宙的仪器是不一样的。相同的地方在于主镜面,第四代KH-11光学侦察卫星使用了2.4米直径主镜面,而且是轻型镜面,比哈勃望远镜上的2.4米镜面更轻,更加先进,制造时间是在2000年左右。根据美国侦察办公开的数据,第四代KH-11光学侦察卫星可以在400公里高度轨道上达到0.9米的分辨率,同时使用的是短焦距设计。川陀太空认为,这种设计让KH-11的长度更短一些,但是比哈勃WFC3的成像分辨率更高,如果对两者进行量化,那么第四代KH-11的分辨率应该是哈勃的100倍。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用第四代KH-11的超轻主镜面进行观测,理论上比哈勃看得更远,可以对宇宙中更加昏暗的天体进行研究。
第四代KH-11光学侦察卫星除了短焦距外,其副镜是可以移动的,这样可以根据目标天体的估算距离调整到一个更好的成像焦点上,这个设计在哈勃望远镜是没有的。焦距短了,且可调,因此KH-11光学侦察卫星的光路就变短了,同样采用的卡塞格林望双反光学望远镜,长度会短一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进行在轨维护。宇航员在站在望远镜外,对光路内部设备进行维护,哈勃望远镜由于光路筒太长,导致宇航员无法进入维护。如果NASA资金能够到位,那么第二具第四代KH-11光学侦察卫星可以接替哈勃,继续在紫外、可见光、中近红外波段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分辨率还更好。在这之前,NASA需要先搞定已经耗资90亿美元的韦伯望远镜,还有2025年发射的WFIRST广域红外观测望远镜。
综上,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其实在2012年就已经出现,这也是NASA在哈勃退役之后,拯救可见光天文学的一个重要措施。虽然哈勃望远镜给了我们近30年的天文盛宴,但它也有老的那一天,根据NASA的基本规划,WFIRST广域红外观测望远镜主打红外,还能覆盖可见光,韦伯望远镜主打的是中远红外,另外一具第四代KH-11光学侦察卫星则是给哈勃望远镜退役之后的空缺预留的。目前看,哈勃望远镜的寿命还有比较长的时间,估计至少5年以上,对NASA而言还可以缓一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