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糕糕
编辑\小影
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对于这些不顺心的事情,人们一定会产生情绪波动。此时抗压能力强的人就可以冷静面对,而抗压能力弱的人则会由此出现各种状况。
举个例子,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人会一直保持一帆风顺的状态,因此偶尔的挫折是孩子们无法逃避的存在。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孩子自身的懊悔,父母和老师的失望等都变成压力出现在孩子面前。对于抗压能力弱的孩子来说,这些压力的产生会随时压垮他们,甚至让他们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说,抗压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以上提到的这类孩子并不在少数,很多孩子因为一些挫折,就轻易地放弃自己坚持的东西,变得敏感又孤僻。这一类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所影响。
孩子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
1、 父母的保护。
现在的父母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委屈,所以会忍不住为其清除所有困难,让孩子可以尽量平稳又顺利地继续自己的人生。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思维,使得孩子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所以孩子会产生一种依赖于他人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当他们独自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2、 过度的夸赞。
鼓励的确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勇气去尝试新鲜事物。但是,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们在甜言蜜语中,逐渐迷失自我,从而出现一种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好的自负的想法。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产生严重的怀疑,再加上要面子使得他们不愿意去请教别人。由此,孩子会因为事情解决不了而出现放弃,逃避的态度。长此以往,甚至会在潜意识里拒绝做不擅长的事情。
由此可知,父母如果过度去宠爱或者赞赏孩子,就会减少孩子们承受挫折的机会。但是坚强的抗压能力正是在一次次挫折中培养出来的,挫折的减少反而会让孩子无法成长。因此,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用合理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从而让孩子们可以更加容易接受和面对挫折的存在。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主要是指,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当成是让自己不断进步的存在。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可以非常勇敢地面对挫折,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解决挫折带来的问题,从挫折中吸取经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家长应该用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处变不惊,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越挫越勇,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取得成功。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1、 给孩子们经历挫折的机会。
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要培养一种能力时,不断地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相关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下一次的实践中才能够做得更好。所以,父母此时要收起自己的怜悯,让孩子们多经历挫折,当经历的多了,孩子们对于挫折的恐惧和失落也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在挫折中提升自己的勇气。
2、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非是单方面的鼓励,他们更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能够感同身受他们的想法。所以,当孩子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一直说一些大道理,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所经历的挫折,以及自己应对挫折时的状态。由此可以让孩子们逐渐放下对于挫折的抗拒,像父母一样,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3、 鼓励孩子的态度。面对挫折和解决问题始终是一个带着痛的漫长过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段时间是非常难熬的。因此父母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对于孩子们坚持不懈的态度表示肯定,用夸奖给予他们以鼓励,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动力。
总结
面对挫折是每个孩子人生中的必修课,这堂课是需要孩子与父母共同努力的作用下,才能够圆满完成的。因此,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提高孩子们的抗压能力,让孩子有勇气直面挫折,变成更好的自己。
想了解更多育儿技巧,可以关注我@影妈妈育儿经,每天和您分享育儿经!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4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