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发明一个新字,被当时的女性痛骂,如今却成了全国通用字
一九一二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袁世凯的胁迫下不得不宣布了自己要退位的消息,溥仪的退位代表着中国正式告别了封建社会,人民的思想也在这时跨出了意义非凡地一步。告别了封建社会,许多的思想先驱也开始向西方进行学习,为了向西方靠近,中国人开始接触并学习英语,开始读一些英文名著,在这过程中翻译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人们在翻译时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地我们都知道男性的第三人称在英文里是"he",女性的第三人称是"she",然而在中国人们用他来代表第三人称,这样就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豪们想了很多办法,他们都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区分男性与女性,有人甚至还用一个字来代表女性,就是"伊"。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文坛出现了刘半农,他的祖籍在江苏江阴,他本来的名字是寿彭,后来改名了,晚号曲庵。他算得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头者,他不单单是一名文学家、一名语言家,他更是一名教育家。他曾经有一部作品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摄影美学,即《半农谈影》,另外刘天华、刘北茂两位也是他的两位十分有名的兄弟。
清朝宣统三年,刘半农决定参加辛亥革命,他为中国在民国建立后的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来被北大聘去担任学校里的教授并且还成为了《新青年》的主编,在近代文学革命这方面,刘半农可以称得上是领军人物了。
为了解决英文翻译中的第三人称问题,他认为可以用"她"来表示"she"。当他的这个想法被世人知道时,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在经过了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有着自己风格的文化体系,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迎合西方文化而改变自身,当然也有人觉得这种做法带有对于女性的歧视。
有些人对刘半农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同意,比如说语言学家赵元任,他就在听说了刘半农的这个做法之后立马来到宿舍将他骂了一通。再后来还有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辱骂刘半农。
一直到了今天,刘半农的这个做法得到了肯定,我们的承认他是正确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一直会用到"她"这个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