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苻生和苻坚——帝王的两个极端

苻生和苻坚——帝王的两个极端

前秦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也就是五胡乱华时代由氐族人苻健建立的政权。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政权,曾经一统北方广袤大地;这也是一个充满了悲情色彩的国家,八十万大军败给了东晋八万人马,导致政权分崩离析,土崩瓦解;这还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国度,出现过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皇帝,一个是残忍变态的苻生,一个则是仁义治天下的苻坚大帝。而苻生和苻坚,堪称古代帝王的两个极端——至恶和至善!历史走过千年,当年的前秦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帝王的故事任人评说。

公元355年,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登上前秦的皇位,在宫廷内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苻生先天缺陷,只有一只眼睛,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天生的狠角色。年少时,爷爷苻洪拿他的独眼开玩笑,自尊心极强的苻生发怒,居然用佩刀自残身体。苻洪大吃一惊,用鞭子抽打苻生。苻生说:“生来不怕刀刺,岂能受不了鞭打。”苻洪因此对苻生的父亲苻健说:此儿狂悖勃,宜早除之,不然,长大必破人家。苻健要杀他,被弟弟苻雄阻止才作罢。从小受到歧视,让苻生的性格变得格外凶狠、暴戾,这样他才能够在如狼似虎的兄弟宗族中安身立命。而幸运之神也最终光顾了他,苻健的太子苻苌在与东晋桓温作战时阵亡,苻健因谶文中有三羊五眼的话,于是立苻生为太子。

苻健在弥留之际,他的侄子也就是苻生的堂兄苻菁企图杀死苻生,阴谋自立,结果事败被杀,苻生也就这么有惊无险地成为了前秦的第二任皇帝。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骁勇善战的年轻人居然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杀人魔君。

苻健在死之前曾对苻生说:六夷酋帅及大臣执政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之。他委任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轻的苻生;又担心大臣作乱,交代苻生大臣们不听话,可以逐步除去。由此可见苻健也是个有勇无谋的君主,企图用这种自相矛盾的方法来处理后事。而苻生在杀人这件事上绝对是谨遵父命,登基第一天就把顾命大臣之一右仆射段纯杀了。此后陆陆续续把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等其他七人全部诛杀,再也没有人可以挟制苻生,也没有人敢去直言上谏,对苻生的荒唐行为提出一丝异议的人都只有一个下场——死!

苻生堪称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之一,不亚于夏桀商纣,其行为甚至可以算是心理变态。

  1.  有臣子夜观天象,预言国有大丧,大臣戮死。劝苻生“远追周文,修德以禳之,惠和群臣,以成康哉之美“,这本来是一个劝其向善的好主意,没想到苻生说:“皇后与朕对临天下,足以应付大丧之变。”居然带着刀就冲进妻子梁皇后寝宫,杀死了无辜的皇后。皇后的舅舅太傅毛贵、父亲梁安、兄弟梁楞全部处死。这样去“顺应天意”,苻生的思维确实与众不同。
  2. 丞相雷弱儿为人刚直敢言,苻生嫌他碍手碍脚,有奸臣诬告雷弱儿,苻生顺水推舟杀死雷弱儿以及他的九个儿子二十二个孙子。苻生怀疑广宁公鱼遵要造反,不由分说就把他杀死,鱼遵的七子十孙全数被屠。
  3. 每次上朝,苻生都自带佩剑弯弓,而且还在大殿上摆满了锤子、钳子、锯子、凿子等刑具,看哪位大臣不顺眼马上杀死。大臣上朝前都要和老婆孩子交代下后事,谁晓得苻生今天心情如何,要拿谁开刀。敢于劝谏的大臣动辄就被砍断足胫、锯断头颅;皇室贵胄和后宫嫔妃同样不能幸免,说话稍有差池,就有灭顶之灾。即位不久,上至后妃公卿,下至仆隶,已被杀死五百余人。
  4. 苻生嗜酒成性,一次宴请群臣,命尚书辛牢为酒监,苻生觉得辛劳劝酒不积极,大怒:“你为何不劝人饮酒,不见还有在那里坐的么?”取过弓箭,一箭射穿辛牢的脖子。群臣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把自己喝得大醉,现场一片狼藉,苻生反而哈哈大笑。
  5. 苻生有窥阴癖,令宫女与近臣裸体交欢,如有不从,立杀无赦。而且喜欢剥牛羊驴马的皮,看它们剥皮后在宫殿上奔跑。曾剥去死囚的脸皮,迫令他们下颌挂着脸皮歌舞。有一天,苻生和一个爱妃登楼远望,爱妃指楼下路过一人问官职姓名,苻生看见是尚书仆射贾玄石,素有美男子美称。苻生心里不爽,命令卫士取贾玄石首级,放在爱妃手里:”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妃子立马灵魂出窍,伏地请罪。幸好这个妃子很漂亮,苻生没舍得杀她,倒霉的贾玄石却莫名巧妙丢了脑袋。
  6. 苻生出游,路上看见有男女二人并行,容貌都很清秀,一问,原来是一对兄妹。苻生提出变态要求,要他们现场交欢。兄妹俩自然不肯做这有悖伦理的事,结果都被苻生杀死。

当然,苻生的变态事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晋书》和《资治通鉴》都有很多记载。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晋书》和苻坚故意抹黑苻生,苻生其实并没有这么变态。但是苻生暴君的标签随着史书的记载已成难以改变的事实。我觉得并非仅仅因为他是氐族人,没有经过汉文化的熏陶;更多的是他自身的问题,除了从小就有的叛逆性格,本性的残忍和对生命的漠视才是主要的原因。前秦王朝出了这么一位暴君,似乎离亡国也不远了。


前秦王朝在苻生的统治下一片混乱、风雨飘摇。但是苻坚的出现却让崩溃边缘的前秦重现生机,直至一统北方。

似乎上天并不准备让前秦这么快灭亡,在苻生折腾了两年之后,苻坚取而代之,前秦重现生机。苻坚是苻生的堂弟,年少有为,广交豪杰。手下人常劝苻坚造反,弑杀暴君苻生,可是苻坚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可能苻生听到了一些风吹草动,一天喝醉酒,对一个宫女说:苻法和福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明天就杀了他们。估摸着这宫女和苻坚关系不错,趁着苻生熟睡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苻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晚,苻坚和哥哥苻法就带兵进入皇宫,守卫的士兵一看是来杀苻生的,开心得不得了,纷纷主动带路。苻坚和苻法轻松控制了苻生,将他废为越王。此后,苻坚在群臣劝进下荣登大宝,杀苻生,前秦从此走上复兴之路。

《周易》有个说法,叫做否极泰来,用在前秦身上再合适不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苻坚与苻生就是事物的两个极端,苻生恶到极点,苻坚则善到极致,甚至让人匪夷所思。

我们对苻坚的了解始于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淝水之战”,苻坚八十万大军败给东晋八万人马,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失败一方的苻坚还因此留下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几个成语。似乎苻坚就是一个反面教材,骄傲自满、有勇无谋。当然,这绝不是真实的苻坚,真实的苻坚是一个将仁和善发挥到极致的人。

淝水之战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东晋降将朱序,朱序之所以会出现在攻打老东家的重要战役中,除了因为苻坚的盲目自信,也在于苻坚的仁善。古代军事战争,战胜一方往往会杀死对方将领;而苻坚不仅不这么干,而且还给亡国的君主、将领加官进爵,委以重任。

  1. 慕容垂是前燕宗室,因为内斗离开前燕,投奔苻坚。苻坚执其手说:“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对慕容垂父子委以重任。丞相王猛看出慕容垂绝非池中之物,多次劝苻坚杀了慕容垂,以绝后患。但苻坚始终觉得杀归降之人会让天下豪杰寒心,反而加封慕容垂冠军将军,封宾都侯。而最终结局证明王猛说的没错,慕容垂在淝水之战后自立为王,建立后燕。
  2. 苻坚在慕容垂父子的协助下,灭了前燕,俘获鲜卑君臣,将亡国之君慕容暐、丞相慕容评以及慕容德等都委以重任。以至于前秦军中鲜卑势力愈发壮大,王猛等大臣几次劝苻坚诛杀鲜卑人,结果苻坚都未采纳,依旧重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一心复国,而长安城中的慕容垂、慕容暐、慕容德、慕容绍、慕容楷等人也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他们并不会感动于苻坚的不杀之恩,也许这就是他们的民族性格吧。而最终,这些人全都背叛苻坚。
  3. 更夸张的是,宗室内部苻重、苻洛造反,苻坚平叛后依旧不杀他们,甚至继续重用,以致他们得以继续反叛。苻重后来为苻坚大将吕光所杀,而苻洛却只是发配边关,仁慈至此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4. 苻坚最终为他的仁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羌人姚苌投降苻坚后被委以重任,但他最终恩将仇报,将苻坚缢杀苻坚于新平佛寺中。

一代英主苻坚一生放过了很多人,但是最终别人却没有放过他。

我更愿意把苻坚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式的君主,他让前秦脱离分崩离析的状态,继而一统北方,苻坚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的仁慈似乎没有底线,而且他很坚持这一点,即使他最信任的王猛劝他诛杀慕容垂、姚苌等人,他依旧坚持,不为所动。这是一种自信,自信自己可以靠真诚待人换取他人真诚待己;但是那个动乱的年代,这种道德观最终却成了缢杀他自己的夺命索。

前秦作为曾经风光一时的王朝,却相继出现了苻生、苻坚两位差异如此之大的皇帝。但是历史最终还是公正的,我们至今唾弃苻生的残暴,惋惜苻坚的功败垂成。苻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功绩不应该被忽视甚至抹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064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