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8日宣布,截至4月2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这是成品油“地板价”机制连续第三次被触发。至此,国内成品油调价已经“三连停”。
连续三次触发“地板价”机制
国内成品油调价“三连停”
按照现行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
同时,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有“地板价”和“天花板价”,即价格机制设定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者少提;低于40美元的时候,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对原油需求打压显著,全球原油库存高企,国际原油价格跌至20多年以来的最低位。
在此前的3月31日、4月15日两个调价窗口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皆低于每桶40美元,“地板价”机制接连被触发。
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原油仍然处于供应过剩、需求不足状态。欧佩克+虽然已达成减产协议,但并未对国际油价形成有力支撑,油价持续疲软。当地时间4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跌幅达到了305.97%,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
据金联创测算,近10个工作日挂靠油种的均价仅为每桶17.62美元。
4月2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截至4月2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4月2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至此,国内成品油“地板价”机制连续第三次被触发,成品油调价出现“三连停”。
原油或难有明显涨势 “地板价”短期内难打开
在2016年那轮国际油价下跌中,国内成品油调价曾因“地板价”机制而“六连停”。当前这轮低油价会持续多久?国内成品油会持续处于“地板价”吗?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芦青表示,短期内原油市场将持续存在供应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无论是陆地还是海上原油库存几乎处于满库状态,国际油价或持续承压。尽管长期来看,产油国已经在实行减产,原油市场价格有望触底反弹,但预计反弹力度较小。
下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5月14日24时打开。王芦青表示,届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或将持续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价”,成品油价或继续不作调整。
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表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表现低迷,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无望重返40美元/桶。李彦预计下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大概率继续触发“地板价”机制。
金联创研报称,短期内国际原油或难有明显涨势,国内成品油价将持续处于“地板价”模式下。
“负油价”都来了国内油价为何不降?中石油:未调金额全部上缴国库
近日,原油“雪崩式”下跌,历史上第一次负油价诞生。4月20日晚,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罕见暴跌,跌幅超过300%,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盘中最低报每桶-40.32美元,结算价报收每桶-37.63美元。
对此,中国石油日前表示,“负油价”是极端现象,但低油价势必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对此,我们必须认清事实,真抓实干打好这场战役。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强调,要以革命性举措应对当前的低油价。采取革命性的措施降低成本,既是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国际油价的高低取决于市场,控制企业的成本取决于自身。低成本不是短期的应急之策,而是长期的战略举措。同时,要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要集中精力加大攻关力度,以单项技术攻关为核心,切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要避免重复研发,不搞“大而全”“小而全”。要把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上游业务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有网友问道:“负油价都来了,还不降价吗?”中国石油回应称:“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调控设置有上下限:上限为130美元/桶,下限为40美元/桶。未调整部分将按照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据悉,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实施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注意:是全额!上缴!!中央国库!!!
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注意:这个准备金是替国家收的,和税收一样,和企业收益无关,都要上缴~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取消成品油“地板价”是多赢之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原油价格3月以来出现数次暴跌,本周WTI原油期货甚至史无前例地出现负价格,而境内成品油价格受制于40美元“地板价”,3月底即被锁定而不再下调。成品油定价机制制定于十几年前,但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其中的“地板价”、“天花板价”机制已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般意义上看,人为制定价格的上下限会导致价格不反映供求,价格信号失去了对供求的调节作用。在原油价格高涨时,现有机制规定,80~130美元之间要扣减炼油企业加工利润,130美元以上炼油基本无利可图。控制成品油价格,一方面让价格抑制需求作用消失,另一方面让企业失去炼油的动力,导致供给紧张,还人为刺激流通环节的囤积,导致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不能顺畅衔接。从历史看,“天花板价”确曾引发过混乱。从宏观层面看,不真实的终端价格使得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失灵,容易导致货币政策不能准确应对。
当原油价格大幅低于40美元时,人为维持成品油价格不动,除了无从发挥降价拉动需求的作用外,在当前环境下,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汽柴油需求因疫情下滑,但价格却在40美元水平上被锁死,深陷困难的企业和居民仍按经济不困难时的价格支付企业运营成本和生活成本,这在道理上说不过去。
其次,汽柴油“地板价”对炼油企业并无帮助。因为差价部分全部计为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纳入财政。当前民间经济困难,要共克时艰,减轻人们的燃油支出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此时让成品油随行就市,便可自然地达到为企业和居民减负的效果。
再次,石油企业的原油开采业务所受冲击最大,但“地板价”并不能增加炼油利润率,对石油企业也没有帮助。如果成品油价格联动调低,对销量会有一定刺激,反而有助于增加炼油总利润,助其抵御风险。石油企业目前的困难主要是开采越多,企业损失越大。这完全可以通过减产、停产、政府补贴等方式来缓解。在国际油价极度低迷而仓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减产停产相当于把中国的资源储存于地下,完全符合能源长期战略。“减产停产原油”+“成品油降价”的政策组合,最有利于石油企业渡过当前难关。因此,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石油企业,都有必要取消“地板价”。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
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是成品油定价的过程方式、法则方案。
周期:10个工作日
生效时间:调价发布日的24时
规则: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调控设置有上下限:上限为130美元/桶,下限为40美元/桶。
下面这幅图说的更清晰明白哦:
为何要设置上下限?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调控上下限,就是为了减轻国际市场油价过高或过低对国内市场的负面影响。
设置上限是为了维护车主和消费者的利益,避免涨幅过大。
设置下限是为了维持石油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正常的市场供应。
为什么我国成品油价格要参考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制定,从一个层面上来说,因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中国油价在全球排什么位置?带你先看一幅图,数据来自全球汽油价格网
(https://zh.globalpetrolprices.com)
时间:2020年4月20日▲
在世界上164个国家(地区)中中国大陆处于油价偏低位置(第64位),委内瑞拉的油价已经“看不见了”,其实加油站也快“看不见了”。
为何各国油价不一样?
油价高低要考虑其中的成本和税费。在全球统一石油市场的情况下,尽管各国炼油加工水平和流通环节费用有所差异,但各个国家的油品不含税价格差别不大。税负高低是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油品含税零售价格差距的主要因素。
中国汽油零售价格构成▲
为什么部分国家对成品油征税有高有低呢?
税前价格主要反映该国成品油生产成本和区域性市场供求情况,而税收则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和能源政策导向。
如欧盟国家主张节约能源,抑制化学燃料的消费,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因此对成品油施以重税,税收占比高达50%以上,其中荷兰的燃油税最高,占到油价的65%。
日韩原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政府为了节约资源引导消费也对成品油实行高税政策。
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并将其低能源价格视作促进工业发展的有利基础,因此一直实行的是低油税的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消费。
对于对成品油征税,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对成品油的消费必然会污染环境,而且成品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政府部门开征成品油消费税,一方面是通过税收杠杆,提高油价,从而控制消费总量,达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国家为了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起到增加财政收入,保护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作用。”
19大报告中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多开车,多用油,多污染,多交税,多贡献,有什么不对吗?
这些税都用到哪里去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一直坚持的政策,这些税收都去办国防,办外交,办教育,办养老,办医疗,办福利等等。
以2015年为例,中石化中石油上缴税金6938亿,中国当年财政收入为15.2万亿元(税收12.5万亿元,其他收入2.7万亿元),扣除出口退税一万多亿,各级财政实际可支配收入14万亿,中石化中石油的税金占了财政总收入的5%左右。
●如果你是中专生,那么在国家给你的每年1500元学费补助金里,有75元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税款;
●如果你是公立重点大学的学生,那么在你每年享受的1万2千元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中,有600元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税款;
●如果你是退休人员,那么在你每年1万2千元退休金里,有150元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税款;
●如果你是农民,那么在你买汽车时领到的5000元汽车下乡补助款里,有250元来自中石化中石油的税款;
●如果你是普通人,那么在你的医疗保险中,也有中石化中石油税款的身影……
来源:央视网、证券时报、中国网财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