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旅游,在必“打卡”的景点当中,明孝陵算是排在前列的。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它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之一。不过,很多游客都发现,明孝陵神道上石象的象腿前弯翘反了,但专家却说这是正确的。究竟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它始建于公元1381年,一直到1450年才完全建成,前后历时长达25年,同时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在我国众多的帝王陵中,明孝陵也算得上是最美的帝王陵,因为它延礼制依山而建,但又开创了圜丘新制,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环境艺术之美的高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明孝陵中最有特点的是明孝陵神道,它不同于其他帝王陵笔直的神道,而是蜿蜒曲折的,漫步期间也令人倍感宁静。
在明孝陵神道内,其中有两段精华,即“翁仲路”和“石像路”,前者是石刻的人像,后者是石刻的动物像。石像路一共有六种动物,分别是麒麟、狮子、骆驼、獬豸、马和象,而每种动物石像都有4件,一共就是24件,分别排列在明孝陵神道的两侧。不过,石像路上的动物石像都不是站姿,而是跪姿,体现了一种皇权至上的思想。在经过了600多年的风吹日晒后,这些石像也都饱经沧桑,用手触摸间也尽是厚重的历史感觉,但最令人惊叹的是石象,每个都有80多吨重。
很多细心的游客,在观看石象的时候,竟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石象的跪姿似乎不大对劲。因为石象在跪下时,前腿是向前弯曲的,而对于四肢动物来说,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前腿向后弯曲才对。难道是当时修陵的工匠弄错了吗?带着这一疑问,有的游客就向明孝陵博物馆的专家们反映,结果专家听完后会心一笑,并十分肯定的告诉游客们,石象的跪姿完全没有问题,随后,专家讲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
首先您要知道,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大象是吉祥与太平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东南亚等小国都会向明朝廷进贡大象,所以在明孝陵的神道内才会有大象的石刻。其次,当时的工匠一定都见过大象,故此,他们也都不是乱刻的,而且更不可能会犯错,因为犯错就是在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所以大象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姿势都不会错。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错误明显”的跪姿呢?如果您看过东南亚等国绘制的象图就明白了,图中的大象也都是呈现前腿向前弯曲的跪姿,难道那些盛产大象的国度,他们也弄错了吗?显然,这里面肯定是有一些学问的。
正常来说,自然界中的大象是不跪的,因为它们的躯体重量太大,跪下之后根本就起不来了,所以大象日常中总是采取站立着的姿势,而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跪着,至于说印度古画和明孝陵石象是跪着的姿势,这源自于一个古老传说:
在《大宝积经》中记载,提婆达多和是佛陀释迦摩尼的敌对恶势力。有一次,提婆达多和假借讲经的名义,邀请佛陀前去参加法会。在讲经的法会上,提婆达多和用酒将500头大象全部灌醉,然后将醉酒的大象都放出来,准备让醉象将佛陀和他带来的弟子都踩死。结果,凶狠的大象冲出来之后,一看到佛陀后竟立马恢复了平静,然后所有的大象都跪倒在佛陀的面前,而当时的跪姿,就是前腿向前弯曲的样子,在佛经中称之为“五体投地”,表现了佛陀的神通,让大象都能一反常态,换了另外一种现实中不可能有的跪姿。而明孝陵的石象跪姿,也正源自于此。
看到这里,或许您也都明白了吧。其实,不仅是大象的跪姿,在很多习俗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绝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因此我们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时,更应该多去想想它背后的传说和习俗,而意想不到的答案也往往都蕴藏在其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