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为什么今年疫情期间没有发生抢购?外媒揭秘京东内部的神秘团队

为什么今年疫情期间没有发生抢购?外媒揭秘京东内部的神秘团队

相比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疫情,时隔17年之后,人类的肌体面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政府在组织医疗资源、民生物资、信息公开的免疫能力上,已经今非昔比了。

看到国外发生疫情后,不少人都会到附近的大超市里抢购生活物资,甚至会为了一包厕纸而大打出手,反观在国内,从1月底发生疫情以来,各大超市几乎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抢购事件,特别是米面粮油这些民生物资,整个疫情期间基本都保持了稳定供应。根据统计,在疫情初期不到40天的时间里,京东累计向全国消费者提供了2.2亿件、超过29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

在学习中国抗疫经验的时候,国外媒体也重点了解了中国在民生物资保障上的经验。前不久,世界零售大会(WRC)推出的《零售世界2020-危机时刻中的零售业》报告中,以《中国的供应链经验》为题,深度剖析了京东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借助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体系,保障中国14亿人口的抗疫医疗物资及民生物资供应的。


也正是在这份报告中,外界首次知道了京东内部一支并未为外界所知的神秘团队。

首先是在发生疫情之后,民众最为关心的就是购买到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对于这些价格并不贵的产品,很多消费者会大量囤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像湖北省这样的疫情重点地区,反而无法买到急需的抗疫物资。这对于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来说,就涉及到物资调配的问题。京东供应链的工程师们通过大数据,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防疫物资销售的变化,他们也基于SEIR流行病传播模型,结合区域人口规模预测疫情物资需求,确保将有限的医疗防护物资分配到最需要的区域,从而避免非疫情重灾区出现疫情用品囤积的情况。与此同时,他们还快速将信息同步给京东负责采购的业务部门,发动上游厂商的产能,增加市场供应。


在疫情期间,因为很多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需求暴涨,这也让平台上个别的第三方商家趁机大幅地提高商品价格,一些商家甚至明明库房里没有货,还预售商品,让消费者下单后迟迟收不到货。对于平台上的几十万商家,如果用人工的办法去监控是很难的,这种情况下,京东的工程师团队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测算,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准确识别出了上百条疑似不合理涨价、超卖等违规操作行为,并及时对问题商家进行规范。

从仓储配送的链条来说,以前都是商家把货物送到京东的中心仓,然后京东再根据各地的需求分配到前置仓,而在疫情期间,京东的工程师通过一套“多级网络分层优化”系统,实时分析京东仓网的状态,从而能够精准地计算出省市间仓网中的库存分布,并重新规划运输路线。其中,数百种防疫、民生物资可以由商家直接送到京东的前置仓,这让京东平台上的全国现货率可以稳定在95%以上。


此外,因为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隔离在家里,他们对于一些米面粮油的生活必需用品的购买就得从以前的线下超市转到线上平台,这些商品如果仅仅依靠京东的仓储配送是不够的,因此京东借助了去年就开始打造的“物竞天择”系统,也就是客户的线上订单,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实时匹配给距离用户最近的线下门店,通过即时配送,这些生活用品最短15分钟就可以配送到用户家里。

在今年的疫情隔离在家期间,很多人都是“居家三件宝”——手机、WiFi、京东快递,这与17年前非典时期同样隔离在家,生活的便利和保障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经历了这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很多事:病毒的肆虐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对抗病毒的医疗和物资保障能力在提升!面对无法抵御的灾难疾病,只有技术,才会让人类的团结更加有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05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