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巴扎是人们了解新疆,了解新疆维吾尔人的重要渠道之一。因为巴扎上最热闹,巴扎上各色人等汇集成新疆独有的风情万种。如果说你想品尝新疆味道,那也一定要去巴扎,制作美食的人们,用绿洲中四季所得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精心炮制了巴扎上的味道。塔里木盐碱摊上长成的牛羊肉搅拌进切碎的皮牙子(洋葱),被包进了起源于宋代的包子里,出锅后再撒上来自中亚的胡椒粉,融合出巴扎独特的味道;与游牧民族饮食习俗有关的烤羊肉串,串在铁签或红柳签上,架在烧燃的木炭或煤炭的专用铁槽上,撒上了咸盐、孜然等各种调料,还没见到烤炉那香味儿就钻进了你的鼻子里;大锅里的植物油被烧成滚烫,皮牙子(洋葱)、切成条状的胡萝卜和大块的新鲜羊肉在锅中爆炒,盖上一层厚厚的雪白的大米经过蒸煮后,江南大米的清香和着羊肉的浓香在一口大锅里、在巴扎上完美结合,散发出新疆独有的味道。勾引着你味蕾,诱惑你去大吃大喝。这种诱惑在新疆、在新疆的巴扎上延续了千百年。
2012年10月,喀什巴扎上,一锅鸡肉抓饭经过精心制作出锅了。
2012年10月,喀什巴扎上,据说穿在红柳枝条上的烤肉味道更淳朴。
2018年11月,塔里木河边的巴扎上,塔里木河喂养的草鱼经过木炭烤熟。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用木炭烤制的鱼块更接近原始的味道。
2005年8月,喀什巴扎上,正在拉拉条子的维吾尔族厨师。拉条子(拉面)是巴扎上不可或缺的食物。
2016年10月,巴楚县的夜巴扎上,一位商贩在叫卖凉面。新疆的凉面多是手工拉面。
2012年10月,莎车县一位叫卖烤包子的妇女。在新疆包子是可以在馕坑里烤熟了吃的。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一位维吾尔族师傅在制作抓饭。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一口大锅煮熟了面肺子和米肠子。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一口大锅煮熟了面肺子和米肠子。
在热闹的喀什大巴扎里,当交易、交际告一段落,赶巴扎的人们便被美食的飘香所吸引,人们从巴扎的各个角落,向着吃的巴扎移动,融合了各种食物香味的巴扎街区开始热闹了起来。维吾尔族人喜欢扎堆,却不乱分寸。在新疆的巴扎上,人们按照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地按行业门类区分开来,卖土陶的不会往衣料摊子边凑,卖风味小吃的也不会在小百货摊边套近乎。巴扎上的各种饭馆、小吃摊位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烤全羊、烤羊肉、清炖羊肉、烤包子、烤鱼、烤馕、面肺子和米肠子等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抓饭、拉面、薄皮包子、馕坑烤肉等饭馆一间连着一间;赶巴扎的人们漫不经心的在其间穿行,或停留在烤羊肉吃两串烤羊肝,或要一小碗面肺子和米肠子吃完后继续向前。一位维吾尔族男子拿着两个烤包子,走进了一家拉面馆点了一份碎肉拌面(拉条子)后,倒了一碗热茶一边喝茶一边吃烤包子,等着一碗拉面做成。在当地人眼里烤包子、烤羊肉、面肺子和米肠子等都不是饭,只有拌面(拉条子)、抓饭等才是正餐。记得一次采访一位经营茶馆的老板,到了中午饭点我买来了十几个烤包子与年轻的老板边吃边聊,烤包子很快就吃完了,年轻的老板有点着急的问我:“还要问什么吗?我还要回家吃饭呢。”我看看装过烤包子的食品袋,又看了看老板,小老板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这个不是饭!妈妈在家做好了拉面”。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到维吾尔人家做客,不论上多少道传统美食佳肴,最后都会有一道拉面或抓板。这也许就是新疆的饮食习俗吧,没有了这道主食,就等于没有请客人吃饭。
夕阳渐渐西下,满街的烤羊肉串等的味道依然有增无减,满脸沧桑的维吾尔老人,天真无邪的维吾尔小孩,或是细嚼慢品、或是大吃大喝,期间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加入大吃大喝人群之中。新疆巴扎上的味道随着东西南北、古往今来的交流、融合,带入在不同民族、信仰和习俗等,时代在变,新疆巴扎上的各种美食的食材也在悄然变化中,不变的是人们对巴扎吃的兴致。在变与不变之中延展,汇集成新疆巴扎上永不变化的魅力。
1988年7月,一位维吾尔族少年正在吃一碗酸辣的凉粉。
1988年7月,喀什巴扎上一位孩童吃完了一盘抓饭。
1994年9月喀什市,顶在头上的油炸果子沿街叫卖。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赶巴扎人的午餐——拉面。
2013年7月,疏勒县巴扎上,一碗面肺子和米肠子吃出了家乡的味道。
2009年12月,木炭烤羊肉是乡村巴扎上人们的最爱。
2016年2月,于田县乡村巴扎上吃凉面的男子。在这里人们四季都吃凉面。
2016年2月,于田县乡村巴扎上外焦里嫩的馕坑肉新鲜出炉。
2008年3月,疏勒县乡村巴扎上小商贩的午餐。
2008年3月,疏勒县田间巴扎上的食客。
2019年6月,疏附县巴扎上,一个专卖羊头的摊位。
2011年4月,疏附县巴扎上,拉面和面肺子、米肠子都来点。
2011年6月,英吉沙县乡村巴扎上,一碗羊杂汤维吾尔族小姑娘吃得正香。
2012年10月,莎车县巴扎上吃面肺子和米肠子的男子。
2005年6月,喀什巴扎上,吃拉面和烤肉的欧洲游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3253.html